在智能手機行業(yè)中蘋果是第一個大規(guī)模應用電容式指紋識別的,但也是第一個敢于徹底放棄指紋識別的——去年的iPhone X手機使用了Face ID取代指紋識別,基于3D結構光技術的面部識別成了蘋果的新標志,這也導致了劉海屏的出現(xiàn),因為Face ID傳感器面積還是比較大的。2018年蘋果還會擴大Face ID的普及,三款iPhone手機都會用上3D結構光,但是未來蘋果依然可能回歸指紋識別陣營,最快明年的iPhone手機將用上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去年iPhone X使用Face ID取代指紋識別之后,以蘋果在供應鏈上的強大影響力,安卓陣營廠商應該也會迅速跟進,但這次的情況不太一樣,首先是iPhone X的3D結構光門檻很高,蘋果直接收購了3D結構光先驅Primesense公司,導致安卓陣營廠商無法快速跟進,直到今年5月底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上才首發(fā)3D結構光支持,之后OPPO的Find X跟進,所以安卓3D結構光手機真正開賣還是最近一兩個月的事了。
其次是安卓廠商并沒有放棄指紋識別,除了傳統(tǒng)電容式指紋識別還在押注光學指紋識別,也就是現(xiàn)在比較普遍的屏下指紋識別了,華為、Vivo、OPPO、華為及魅族都跟進了,三星明年在Galaxy S10上也要使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了,不過三星的方案是基于高通的超聲波技術,而非光學指紋識別。
蘋果最近也獲得了一些屏下指紋識別的專利技術,顯示蘋果并沒有徹底放棄指紋識別技術,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日前也發(fā)表報告展望了全球屏下指紋識別產業(yè),他指出2019年屏下指紋識別初級出貨量年增綠可達500%,其中iPhone加入后出貨量可達2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