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板是可視電子產品的重要部件,可廣泛應用于液晶電視、便攜式DVD、手機、MP4和掌上游戲機等領域。 據海關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液晶顯示板9.2億個,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5.2%,放緩6.1個百分點;價 值242億美元,增長46.3%;平均進口價格為26.3美元/個,大幅上漲39.1%。
一、今年上半年我國液晶顯示板進口的主要特點
今年上半年,我國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液晶顯示板8.3億個,增長5.7%,占同期我國液晶顯示板進口總量的90.2% 。此外,以保稅區(qū)倉儲轉口貨物方式進口液晶顯示板0.6億個,增長10.7%。
(二)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口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今年上半年,我國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口液晶顯示板6.7億個,增長 11%,占同期我國液晶顯示板進口總量的72.8%,比重上升3.9個百分點。此外,國有企業(yè)和私營企業(yè)分別進口液晶 顯示板1.9億個和0.5億個,分別下降10% 和3.5%。
(三)傳統(tǒng)產地臺灣省、韓國和日本所占比重提升。
今年上半年,國產液晶顯示板復進口3.4億個,下降4.2%,占同期液晶顯示板進口總量的37%,比重下降3.6個百分 點。同時,臺灣、韓國和日本3個擁有液晶顯示板先進生產技術的傳統(tǒng)主產地依然保持主要進口來源地的地位。其 中,自臺灣省和韓國分別進口2億個和1.7億個,大幅增長28.1%和58.1%;自日本進口1.7個,下降11.2%;3者合計 占同期液晶顯示板進口總量的58.7%,比重上升6.8個百分點。
(四)廣東企業(yè)進口占據半壁江山,江蘇和福建企業(yè)進口快速上升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企業(yè)進口液晶顯示板5.3億個,下降11%,占同期全國液晶顯示板進口總量的57.6%。同時,江 蘇企業(yè)進口2億個,增長23%;福建企業(yè)進口激增1.8倍,達0.5億個。
二、今年上半年</b>我國液晶顯示板進口趨向高端化的原因
一是國內產品替代能力增強,中低端進口需求趨緩。隨著國內承接全球產業(yè)轉移步伐加快,國內產能放大,對直 接進口的替代能力增強。如天津三星電子顯示器有限公司的韓國本部將生產線全部轉移至我國,東莞三星視界有 限公司、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將手機顯示屏生產線轉移至我國。同時,國內原有生產線以中小尺寸液 晶顯示板為主,經過多年高速發(fā)展,制造水平顯著增強,加之下游低端整機行業(yè)需求趨于飽和,導致中低端產品 進口步伐放緩。二是品種結構逐步走向高端化,相應抬高了整體進口均價。除國內上游原料價格上漲因素外,價 格高昂的大尺寸液晶顯示板進口比重提升成為推動上半年我國液晶顯示板整體進口均價上揚的主要動力。以我國 液晶顯示板進口前10大企業(yè)之一的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為例,今年以來,為順應產業(yè)升級需要,用于 電腦顯示器的液晶顯示板采購已由原來的中小尺寸向17、19、22寸等大屏幕轉移。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
液晶顯示板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yè),具有更新周期短和折舊快的特征,且新材料、新工藝技術多掌控在少數 龍頭企業(yè)手中,目前僅韓國和臺灣省就占據了全球75%的市場份額。而我國液晶產業(yè)主要依賴外商投資企業(yè)主導的 加工貿易,國內企業(yè)受資金和技術瓶頸制約,自主生產的液晶顯示板大部分仍集中在相對落后的第4、5代產品上 ,第6代生產線尚處于籌建階段,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至少2代的技術差距,高端液晶顯示板只得以高價從國外廠 商進口。海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產液晶顯示板復進口的平均價格僅相當于同期自韓國進口產品的30% 。伴隨奧運商機的全面啟動,國內終端市場對液晶顯示板的消費需求將快速增長,國際主流廠商開始利用資金優(yōu) 勢打價格戰(zhàn),國內液晶企業(yè)的生存空間進一步遭受擠壓。
為此建議:一是引導企業(yè)聯(lián)合開發(fā)、采購,整合企業(yè)在資金、技術及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優(yōu)勢,鼓勵風險投資,共 同承擔風險,形成投資創(chuàng)業(yè)的合力;二是開發(fā)差異化產品,通過獲取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爭取競爭優(yōu)勢,改變現(xiàn) 有的技術力量分布格局;三是鼓勵國外廠商技術入股,引導液晶產品加工貿易向產業(yè)鏈高端發(fā)展,由單純加工向 設計、研發(fā)、品牌、服務等內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