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ED是現今行動裝置面板的最夯選擇,工研院于上周四(12/1)舉辦“百年軟性顯示與軟性電子交流會”發(fā)表軟性電子最新研究成果,主要焦點鎖定防水以及可撓性,除了AMOLED,還有膽固醇液晶技術所打造的電子標簽展示。
由于OLED的特性不耐水氣和氧化;防水的AMOLED可說是一大突破。展示區(qū),工研院將自主開發(fā)的六寸AMOLED顯示器置于水中,證明其抗水氧之效果。工研院顯示中心主任程章林表示,抗水氧的關鍵技術突破在于軟性封裝膠材以及軟性OLED封裝結構,從材料到制程都由工研院自主研發(fā),具備高透明度(90%以上)和耐高溫(300℃)之特色。
由于三星投注相當多資源在AMOLED之研發(fā),應用于玻璃基板之上的AMOLED,臺廠目前因制程設備可通用,故多著墨在此,但整體仍落后三星約三到五年。但在軟性AMOLED部分,雖三星號稱明年可量產,但工研院方面認為,兩方差距仍不大,臺灣廠商可盡速布局。同時,工研院也正在試圖扮起領頭羊角色,在軟性顯示器領域召集上下游各環(huán)節(jié)廠商,共同打造殺手級應用,這個任務重要且兼具,關鍵在下游品牌廠是否愿意承諾采用該技術,上游設備與面板廠有了保證、才敢放膽投資軟性AMOLED制程。整個產業(yè)聚落約要明年上半年才能串起,真正看到終端產品,莫約還要兩年左右。
此外,在電子標簽部份,工研院研發(fā)的膽固醇液晶顯示器也已經技轉成功。在目前以E-Ink為主的電子標簽領域再添另一種選擇。AMOLED的技轉方面,則已將Flex-UP技術技轉給在此領域相對積極的友達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