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顯示中心副組長李中祎表示,三星正加速基于塑膠基板的彩色化軟性AMOLED電子紙的商用化,主要系瞄準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等可攜式裝置應用,由于兼具輕薄不易破的特性,可攜式裝置將有更多空間內建更大體積的高密度鋰電池,借此延長鋰電池的使用時間;且螢幕不易損壞。 工研院顯示中心副組長李中祎表示,一旦三星彩色化AMOLED電子紙技術量產成功,將成為E Ink元太科技在電子紙市場最大的勁敵。
相較于彩色化軟性AMOLED,E Ink元太科技的微膠囊(Microcapsule)電子紙技術系屬于電泳(EPD)顯示技術,具備雙穩(wěn)態(tài)與反射式的顯示特性,因此相當省電和適于人眼閱讀,成為E Ink元太科技獨大黑白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利器。
不過,李中祎不諱言,雖然E Ink元太科技的微膠囊電子紙技術解析度已達300dpi,然而,但微膠囊屬于反射式電子紙技術,因此解析度會下降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最終解析度僅達70~80dpi,類似彩色化報紙的印刷效果,解析度難與彩色化的AMOLED電子紙技術并駕齊驅。
有鑒于此,李中祎認為,三星彩色化AMOLED電子紙正式導入量產后,由于擁有多色彩化及色彩鮮艷的顯示優(yōu)勢,日后的應用范疇將更寬廣,盡管不會完全取代EPD電子紙技術的市場滲透率,仍將會分食不少既有EPD在電子書或其他電子紙應用的市場版圖。
不僅如此,三星還計畫發(fā)布可折疊式的AMOLED電子紙技術,主力市場將鎖定平板裝置等更大體積的可攜式裝置,透過折疊后縮小體積,以提高攜帶的便利性。
李中祎指出,現階段三星僅解決可折疊式AMOLED電子紙技術的軟性塑膠基板的技術難題,若要真正導入量產,尚須突破軟性氧化銦錫(ITO)和光學膜的技術桎梏,其一必須發(fā)展新的ITO材料,以達折曲半徑約0.5公分的目標;同時,光學膜的厚度必須達0.15毫米以下,方可實現可彎折,由此推估,未來軟性AMOLED電子紙厚度僅有0.1 ~0.2毫米。
除材料的技術挑戰(zhàn)之外,彩色化AMOLED電子紙的封裝技術亦為發(fā)展瓶頸。李中祎強調,目前應用于智慧型手機與平板裝置的AMOLED面板,系使用雷射封裝玻璃基板,以阻隔水氧對于AMOLED材料的損害;然若改采塑膠基板,恐將導致水氧阻隔力下降,開發(fā)新的塑膠基板材料或改變封裝結構將會是可能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