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機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聯(lián)合室實驗室提出的衍射光學杠桿效應基礎上進一步實現(xiàn)了單一平面衍射光學元件的三維陣列(在多個可調距離的焦平面上產生陣列衍射極限焦斑)焦點成像。
上海光機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聯(lián)合室實驗室張軍勇副研究員等首次將廣義Fibonacci家族引入到納米結構中,以解析的數(shù)學形式描述了任意數(shù)目和任意位置的軸上焦點的正逆設計方法,并在提出的衍射光學杠桿效應基礎上進一步實現(xiàn)了單一平面衍射光學元件的三維陣列(在多個可調距離的焦平面上產生陣列衍射極限焦斑)焦點成像。
傳統(tǒng)材料的光學透鏡由于強吸收無法在軟X射線及以下波段折反射成像,目前國際上通常利用波帶片的衍射聚焦成像。2001年德國科學家Kipp在Nature上首次提出了光子篩概念,實現(xiàn)了遠優(yōu)于傳統(tǒng)波帶片的分辨率。但從成像的觀點來看,這兩類衍射聚焦器件仍然屬于單焦點的衍射光學元件。多焦點器件(比如達曼光柵等)主要集中在單平面上的陣列焦點或單一光軸上的多個焦點,這兩類焦點所對應的光學元件的設計基本上是通過各種優(yōu)化算法搜索求解的,其對應元件各自的F數(shù)差異也很大。經過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上述衍射元件在結構形式上都具有周期性和對稱性。
結合Fibonacci序列的研究工作,科研人員首次把帶有不定周期的廣義Fibonacci家族替換原有的光子篩周期性結構,成功實現(xiàn)了光子篩軸上多焦點的任意調控,焦點的特性完全由廣義Fibonacci序列的數(shù)學特性決定,與其光學結構的對稱屬性無關,表現(xiàn)出一定的拓撲不變性。首次以解析的形式給出了衍射光學杠桿效應誘發(fā)的焦點倍增現(xiàn)象的規(guī)律。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上述相關工作已發(fā)表在學術期刊Applied Optics [Applied Optics, 54,24, 7278-7283, 2015]、Chinese Optics Letters [Chin. Opt. Lett., 13(08) , 080501, 2015]上
圖1 沿光軸焦點的倍增現(xiàn)象的仿真結果。紅線和藍線分別代表兩個不同的Fibonacci結構產生的焦點光強分布
圖2(a) 等間距的三層中空光斑 ;圖2(b) 產生三維陣列焦點圖(圖2.(a))對應的前幾級衍射光學結構(共322環(huán)
圖3(a) 沿光軸方向產生了四層的陣列衍射極限焦斑。相鄰兩層的焦斑正交分布。圖3(b) 圖3(a)每一層上的光強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