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4月3日電】近年來,各級人大
代表、政協(xié)委員就電信資費提出的議案、提案已達120件之多,可見電信資費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問
題。據光明日報報道,現(xiàn)在,電信資費調整塵埃落定,市話費有所上漲,長話費大幅下調。但群眾
對此褒貶不一,看來,如何調整電信資費需要進一步研究。
中國電信用
戶規(guī)模躍居世界第二,我國已從200人擁有一部電話發(fā)展到目前6人擁有一部電話。截止到2000年9
月,全國電話用戶已達2億。對一個與2億用戶發(fā)生關系的行業(yè)來說,它的資費上調和下降牽動著每
個人的心。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于去年8月31日著文說,“在電信行業(yè)日益發(fā)達的今天,話費應該
減少而不該變相提高,電信部門將要調價已經引起了群眾的不滿,這對社會的穩(wěn)定是十分不利
的……電信部門應著力于提高本身的服務質量,才能實現(xiàn)行業(yè)的贏利”。
當電信資費
調整決定出臺后,有人著文勸百姓“理智看待市話費的上調”,并指出“我國的市話費始終處于低
資費水平”。文中把我國的市話費與美國相比,稱“美國住宅電話實行包月制,每月大約收 20美
元(約人民幣160元),而我國實行月租費加話費的制度,平均每戶每月收費為40元左右”,“我
國市話費仍然偏低,甚至低于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我沒有在別的發(fā)展中國家居住過,沒有資格談
論他們的電話收費標準,但是我在美國居住過一段時間。那是80年代中期,我在哈佛大學當訪問學
者的時候,我們一共三個人合用一部住宅電話,每人每月交納的市話費是8美元,合計24美元包一
個月的電話費。包月是指不計通話次數和時間,一天打24小時電話仍付這么點錢。對于這點我至今
還羨慕不已。當時美國大學講師的月薪約2000多美元,市話費只占月薪的1%左右。國內以小康水
平800美元年收入計算,市話費開支是高是低還用解釋嗎?
受益
最大的是誰
據2000年12月26日《北京日報》說,“此次電話
資費調整,受益最大的是外企、駐華工作人員及外事業(yè)務頻繁的企事業(yè)單位及個人”。但在街頭調
查中,55%的人表示沒有感到太多的實惠。一位在企業(yè)工作的人員對記者說,他一天要打十幾次市
話,甚至一年也打不了一個國際國內長話,他稱自己是最不劃算的。2000年1月北京電視臺的《城
際特快》記者采訪京穗滬三地居民對電信資費調整的反映,50%的居民希望市話價格再低一些,對
電信部門則抱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
初裝費月租費仍未解決
初裝費、月租費歷來是爭論的焦點之一。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電信事
業(yè)大發(fā)展時期,因缺乏資金,強行要求用戶交納高額初裝費(從幾百元升至幾千元,北京地區(qū)達
5000元)。換句話說,老百姓為中國電信的發(fā)展提供了資金。1999年全國電信收入達2433億元,
其中也包含了百姓投資的功勞。全國10大城市的調查表明,100%的用戶認為應以不同的方式返回
已交的初裝費;至于月租費,78.93%的用戶認為收取月租費是不合理的。用戶確實占用了電信
頻道,但轉而一想,用戶不也占用了水、電、煤氣的管道、線路,難道其他公用事業(yè)也要收取管
道、線路占用費?在橫向比較的時候,有人常常引用美國的例子,美國不存在初裝費,只要填張
表,交40美元的押金,電話就是你的了,如果你有正當職業(yè),連押金都可以免交。
據說,當前
國際上電信專業(yè)成本核算尚無固定模式,中國要用3至 5年的時間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據業(yè)內人士
說,中國和美國的成本相差無幾。最近中國電信的一位工程師透露了IP卡的電話成本。他說, IP
電話國內長途的成本為每分鐘0.08元(實收0.30元),國際長途實際成本為0.60元(實收4.
80元)。無怪乎市上IP電話卡大降價,中國電信打7至8折,中國聯(lián)通打6折,我竟以5折優(yōu)惠買到
過聯(lián)通卡。打了對折,電信部門還可以賺取1至5倍的利潤,長話的利潤有多大!
億元的收入。但浙江大學的教授們說,“1999年電信資費由原來的每3分鐘0.14元上調到0.18元
時,有人算了一筆賬,漲了 4分錢,一年下來電信多收了200多億元”。減收300億元不等于虧
本。如果說這300億元本來就是不該賺的,返回給用戶應該是無可非議的。電信部門口口聲聲說市
話賠錢,要用長話來補貼市話的虧損。既然我國的電信成本和美國相差無幾,市話怎么老是虧本?
到底它的成本是多少?虧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行業(yè)在虧損,而53萬電信員工的工資卻比全
國平均水平高出38%,這又作何解釋呢?扭虧要靠內部挖潛,進行機制改革,把一切不合理的成本
費用壓下來,靠漲價不是辦法。如果一切辦法都想了,確實還出現(xiàn)虧損,不妨讓事實來說話,群眾
就會以平常心態(tài)來對待提價。
改善服務 降低成本 面對挑戰(zhàn)
中國電信負責人表示,在降低資費的同時將盡力提高服務水
平,并以此作為中國電信塑造自身形象的開始。這一承諾無疑使人高興。幾十年來,中國電信處于
獨家壟斷地位,“獨此一家,舍我其誰”,老大當慣了往往把客戶不放在眼里:對裝機、移機、話
費詢問,態(tài)度生硬;電腦計費出了問題,把責任推向電腦;客戶投訴,你投你的,我行我素。說實
在的,中國電信的名聲不太好。去年8月3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jié)目介紹,消費者對中國
電信的投訴居高不下,排行第5位,北京電信的服務水平排行末位。去年8月初,蘭州電信和蘭州移
動打架,造成蘭州26萬移動用戶中斷通訊27小時,有近3000人投訴?!渡钲谏虉蟆吩浴稄V西價
格檢查顯示,電信業(yè)是“違法大戶”》為題發(fā)表文章,指出“2000年廣西共查出違法所得8100多
萬元,其中電信違法收費6900多萬元,占違法總金額的88%”。據媒體報道, “國家計委會同電[!--empirenews.page--]
信、電力部門對全國電信資費、電力價格進行的檢查中,查出自1998年以來的兩年多時間里,電
信行業(yè)向用戶違法收取資費21.7億元”;截至2000年8月底,廣東省共查處價格違法所得 15億
元,其中電信近3億元”;“某貧困縣對電信資費進行重點檢查時發(fā)現(xiàn),兩年中違法收取資費達28
萬余元”。所以電信業(yè)改善服務,降低成本,已是迫在眉睫了。
面
對WTO的挑戰(zhàn)和外國電信公司搶灘中國電信市場之際,電信業(yè)的管理體制、經營體制應更好地適應
市場經濟,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才能保持我國電信企業(yè)的競爭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