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由中國電信發(fā)起并邀請近20位資費調整聽證委員和部
分新聞界代表召開的中國電信上半年生產經營情況匯報會在天津舉行。也許參加會議前,這些聽證
代表和記者們都沒有想到中國電信上半年的經營情況會這么“慘”:收入增長僅為5.8%,不僅是
自1984年以來首次低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而且相對于中國移動16.4%和中國聯通57.4%
的同比增長差了一大截。
增量不增收 國內、國際長途首次出現負增長
中國電信提供的數字顯示,今年1—6月份,固定電話放號數量
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平均每天電話放號超過10萬戶,累計新增電話用戶195l萬戶,固定電話用戶總數
達到1.6億戶。因特網用戶累計新增791萬戶,達到2326萬戶。但是由于資費調整以及高端業(yè)務被
大量分流,雖然業(yè)務發(fā)展穩(wěn)步提高,但是收入僅增長5.8%,累計收入為8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跌
13個百分點。這不僅大大低于行業(yè)平均14.7%的增幅,而且低于GDP7.9%的增幅,是1978年以來的
歷史最低水平。
如果說雖然增量歷史最低,但也還在增長的話,中國電信的“龍
頭”業(yè)務——國內國際長途首次出現負增長更讓中國電信痛心。中國電信的統計數字顯示,與去年
同期相比,國際及港澳臺電話收入累計下降17.3億元,降幅達29.1%;國內長途收入累計減少2.7
億元,下降10.99%。
長期以來,中國電信的收入拉動靠東部大省,而增幅拉動靠西部
省份。雖然西部各省的后發(fā)優(yōu)勢近幾年逐漸顯現,但是經營虧損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變;而從今年
上半年的情況看,中國電信往年占總收入比重62%的前十個省的總體增幅僅為4.4%,其中占收入比
重29%的廣東、江蘇、浙江增長率僅為2%,北京、上海僅為4%,福建甚至出現了2%的負增長。
根據上半年的情況綜合測算,中國電信今年總體將減收161億
元。
本地資費總體水平未增反降
在資費調整方案出臺前后,受到罵聲最多的就是本地電話資費的
調整了。但是很多城市用戶可能想不到,盡管本地電話費用上漲使他們的通話費用也上漲了不少,
但是就總體而言,中國電信本地電話資費水平卻是下降了1.29%。其主要原因是資費調整的最大受
益者在農村。
由于在行政縣范圍內實現了城鄉(xiāng)同價,全國2109個行政縣60%的
原營業(yè)區(qū)間通話變?yōu)榘磪^(qū)內通話費收取,使得農村區(qū)間通話費收入下降了大約70%,而區(qū)內通話費
收入僅上升了大約12%,本地網資費水平總體下降。據中國電信對全國東、中、西部九個省市的抽
樣調查結果:城市用戶平均月支出增加3元,農村辦公用戶平均月支出下降20元,農村住宅用戶平
均月支出下降5元。因此,占人口總數80%的廣大農村用戶成為本地資費調整的最大受益者。
此外,中國電信雖然上半年新增用戶1951萬,但是新增用戶多
為低端用戶,消費能力比較低,導致中國電信用戶平均月均收入下降,月收入均值僅為73.3元,
低于中國移動的134.7元和中國聯通的104.7元。
資費調整是中國電信收入 大幅下降的罪魁?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出人意料的結果,中國電信認為首當其沖的是
資費的調整。2000年,中國電信的業(yè)務收入增長幅度為16%,而在尚未全面調資的今年l、2月份,
業(yè)務收入增幅仍為14.7%和14%。但從2001年3月份起,電信業(yè)務收入便開始一路下滑:3月份為
9.62%,4月份為8.09%,5月份為7%,6月份為5.8%。據此趨勢,2001年全年中國電信的收入增幅
可能跌破5%,達到4.78%。
在去年年底的電信資費調整聽證會上,代表們曾經提出把長途的
資費降下來,將有益于業(yè)務量的增長。事實上,中國電信卻看到資費調整與業(yè)務量增長的關聯度遠
沒有預想的大:雖然長途電話資費顯著下調(國內長途資費下降了13%,國際長途資費平均下降
18%,港澳臺長途平均下降27%),但國內長途通話次數僅增長了4%,通話時長從4月份開始出現負
增長,僅6月當月就下降了11.35%;而國際及港澳臺長途通話時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75%,業(yè)務
收入1、2月間與去年基本持平,3-6月比去年同期減少17.6億元。
針對中國電信的看法,有部分參會的聽證代表提出了異議,天則
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盛洪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國電信的情況不太好,并不能講是資費調整的問題,
而主要是諸如IP電話分流、移動電話與長途的競爭等等造成的。IP電話增長快,肯定是要替代長
途業(yè)務的增長的,不管調不調價,競爭都是存在的。況且在一些特殊時段,比如晚上九點到凌晨十
二點,因為過去的資費有優(yōu)惠,現在沒有了,所以是不降反升的。而針對“減費不增量”的說法,
盛洪認為資費調整還不到半年,不能匆匆下結論,因為人們的通話習慣與業(yè)務調整不一樣,不會馬
上體現變化。人們已經養(yǎng)成“不能隨便打長途電話”的習慣了,就好比打車一樣,過去都不打桑塔
納,現在桑塔納也有人開始坐了。資費調整過后會有一個波動期,然后才會慢慢形成均衡,現在就
下結論有點操之過急。
市場競爭造成 電信高端用戶大量流失
正如盛洪所提到的IP電話和移動電話的分流,中國電信認為這
種異質競爭、替代性競爭是造成中國電信收入大幅下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由于移動電話靈活、方便的特點,促使高端用戶更多地使用手
機,導致固定電話話務量被移動電話大量分流,不同業(yè)務間的替代性競爭、異質競爭正在逐步加
劇。一個鮮明的例子是電信收入大省廣東,今年上半年,廣東電信用戶增長了128萬戶,但是本地
話音業(yè)務卻基本上無增長,而且移動電話這種技術優(yōu)勢帶來的話務替代性是不可逆轉的。如果移動
電話的資費大幅下調,那么固定電話就更不是對手了。
另外,IP技術的運用對國內國際及港澳臺長途這些所謂的“高
含金量業(yè)務”的分流,也直接導致了中國電信此類業(yè)務出現負增長。據統計,6月份,中國電信的
國內、國際及港澳長途通話時長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35%、16.4%和19.9%。
此外,中國電信網間結算、出租電路的資費大幅降低,使得作為
這類用戶的其他電信運營商、ISP等大幅降低了運營成本,而對中國電信而言,卻純粹“給他人做[!--empirenews.page--]
了嫁衣裳”:本地、長途出租電路在數量上增長了46.1%和62.9%,但收入卻分別下降25.9%和
3.4%。
這種競爭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中國電信的市場份額在急劇縮
小。據統計,l—6月,全國新增移動電話用戶高于固定電話用戶,江蘇、山東、四川、北京、上海
等省市的移動電話業(yè)務也在快速逼近固定電話網。調資后中國電信占行業(yè)的比重下降了2.6個百分
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個百分點,目前已不足53%,預計年末將低于50%。
中國電信要求解除不對稱管制
在國外,占行業(yè)比重低于50%的便不再被認為是主體電信企業(yè)。
而多年來一直被稱為“電信老大”的中國電信破天荒地開始走下坡路,并且很有可能在今年末被淘
汰出“主體電信企業(yè)”的行列,這實在令包括聽證代表在內的很多人覺得難以置信。
作為聽證委員的仉振亮認為,從中國電信的報告上看,國家對資
費進行結構性調整的目的應該說基本上達到了,并且電信總體收入下降應該說也是調整的目的之
一。從國外情況看,隨著電信資費水平的日趨合理,電信運營企業(yè)的效益就要下降,中國電信也在
按照這個規(guī)律在走。但是,誰也不能做賠錢的買賣,資費調整要考慮老百姓的利益,也應該考慮企
業(yè)的利益。中國電信作為國有企業(yè),如果最終調整來調整去讓中國電信賠錢了,那么這個調整也不
能說是成功的。仉振亮表示,原來確實沒有想到中國電信已經變成幾大電信企業(yè)里增長率最低的
了,他認為,作為一個國有企業(yè),中國電信自身也應該有預見性,很多事不僅是資費調整和電信競
爭的問題,還有企業(yè)本身很多原因,中國電信應該拿出自己的對策和解決辦法來,否則怎么向國家
交代?
面對上半年大滑坡的業(yè)績和聽證委員的意見,中國電信自身也頗
多壓力。資費調整使中國電信利潤空間顯著減少,加之初裝費的取消,企業(yè)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資金
已經面臨短缺,發(fā)展后勁不足的困難已經顯現。加之中西部通信水平嚴重偏低、中國電信要響應國
家號召,提高國民經濟信息化整體水平,促進東中西部平衡發(fā)展,非常需要政府在外部環(huán)境及政策
上給予支持。中國電信已經明確提出,懇請政府解除對長話資費的不對稱管制,賦予中國電信靈活
的政策環(huán)境,同時鑒于本地電話虧損問題仍然存在,建議近期應保持本地電話資費水平的平穩(wěn)。
聽證委員盛洪同時建議,考慮到自身的發(fā)展,中國電信應該提出
要求,申請移動電話的執(zhí)照,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進一步展開競爭。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