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產品牌手機已經奪得國內市場半壁江山。就在國產廠商
興奮的時候,一度被認為是發(fā)展捷徑的手機“貼牌”之路卻隱患初現(xiàn)。中國CDMA手機廠商全線
淪為配角,三星取得內地牌照之后對科健日益冷淡,LG踢開浪
國產品牌手機已經奪得國內市場半壁江山。就在國產廠商
興奮的時候,一度被認為是發(fā)展捷徑的手機“貼牌”之路卻隱患初現(xiàn)。中國CDMA手機廠商全線
淪為配角,三星取得內地牌照之后對科健日益冷淡,LG踢開浪潮,獨自單飛……曾經給國產手機
帶來短暫輝煌的“貼牌”在外商取得獨立的牌照之后,漸漸失去其往日短暫的輝煌。人們不禁思
考,“貼牌”是國產手機發(fā)展的捷徑嗎?
“貼牌”曾經給國產手機帶來輝煌,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手
機市場的相對封閉,牌照資源的稀缺以及中國手機市場巨大,中國消費者對新機型的狂熱追求等原
因所致。
“貼牌”曾經給國產手機帶來希望和輝煌,這主要是因
為:
原因一,中國手機市場的相對封閉,手機牌照資源的稀
缺,使牌照取代技術成為了中國手機市場最為寶貴的資源,這對于那些沒有多少研發(fā)能力的廠商而
言是個發(fā)展的契機。因為,對于國產手機廠商而言,“貼牌”最大的好處不只只是從中獲專利“使
用費”,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迅速占領市場。
原因二,很多國產廠商并沒有研發(fā)能力,滿足不了用戶對
新機型的需求,因此他們普遍采用貼牌,引進國外新型手機。在給用戶選擇更多機型的機會的同
時,也給自已創(chuàng)造了機會。
雖然“貼牌”帶給國產手機一時的輝煌,但同時“貼牌”
的隱患已經顯現(xiàn)。在面對來自利潤、品牌、生存威脅的時候,國產手機應意識到“貼牌”并不是發(fā)
展的捷徑,只有在技術的研發(fā)上下番苦功,這才是生存和取勝之道。
不可否認,手機“貼牌”這種捷徑在短期內使國產手機彌
補了企業(yè)自身在產品開發(fā)上的缺陷,并且也獲得了不菲的利潤。但從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長
期使用“貼牌”手段是短視的市場行為。因為,而隨著市場和政策的變化,“貼牌”行為將會受到
嚴重的沖擊,主要原因有三:
隱患一,利潤威脅。據信息產業(yè)部預測,在2003年的手機
市場上,國內外的需求量為1.2億部,而我國國產廠商的手機生產能力已經達到2億部,中國手機
市場產能嚴重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產能過剩就意味各大手機廠商的利潤空間將受到擠壓,再加上
貼牌機的成本很高,這意味著貼牌商缺失了30%到50%的價格優(yōu)勢。一旦陷入價格戰(zhàn),貼牌商沒
有利潤空間支持,很容易被對手拖垮。
隱患二,品質威脅。“貼牌”企業(yè)沒有研發(fā)能力,只是簡
單地把別人的機芯買過來,因此在品質上通常會存有缺陷。所以“貼牌機”推出品種越多、銷量越
大,堆積出來的質量品質問題也就越多。目前,國產手機的返修率已經達到了6%,這是一個十分
可怕的數字。品質是一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品質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國產手機又怎能與國
外手機抗衡?
隱患三,生存威脅。“貼牌”的便捷使國產廠商的研發(fā)產
生了惰性,這就使眾多的本土廠商把命運掌握在它人手中,失去了自主研發(fā)的能力。據悉,去年推
出的國產折疊機幾乎都是“貼牌”生產的,這無不說明很多國產手機不具備與市場相應的研發(fā)能
力。隨著今年在手機機型和技術含量上的要求將會更高,一些實力不濟的本土廠商甚至再加上部分
廠商對價格的沖擊,會有退出市場的危險。
應該說隨著中國手機市場的逐步開放,那些有實力的國外
廠商也不大可能一直愿意充當默默無聞的貼牌商。就像LG、三星就是很好的例子。事實上,LG
是借浪潮的牌照才得以進入中國市場。2002年1月,浪潮集團與LG合資成立浪潮樂金數字移動通
信公司最開始,浪潮樂金生產的CDMA手機打復合品牌“浪潮LG”。然而只推了兩款產品,后
來就全部改用“LG”。究其原因的背后,就是他們都獲得了以獨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資格。因
此,僅靠貼牌過日子并不是長久之計,國產手機只有從技術上提升自己,才是根本之路。
市場的開放是一種必然趨勢,當牌照不成為稀缺的資源之
時,中國手機廠商“貼牌”的好日子也就走到了盡頭。“貼牌”只能帶來短暫的輝煌,“貼牌”并
不是國產手機發(fā)展的捷徑,國產手機廠商只有擁有自主的研發(fā)能力,并不斷提升,才是發(fā)展的根
本。
----《通信信息報》
target="_blank">border="0">
本站聲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關機構授權發(fā)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本站亦不保證或承諾內容真實性等。需要轉載請聯(lián)系該專欄作者,如若文章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本站刪除。
換一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