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李世鶴 1941年出生于重慶,1982年獲得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博士學位,1968-1993年在中國郵電部第四研究所任工程師、總工程師、所長,目前任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他是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
李世鶴 1941年出生于重慶,1982年獲得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博士學位,1968-1993年在中國郵電部第四研究所任工程師、總工程師、所長,目前任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他是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制定和產品開發(fā)的領導者以及民族產業(yè)的忠實推動者,因其主導研發(fā)“TD-SCDMA”,被譽為中國“3G之父”。
從1998年研發(fā)完成,TD-SCDMA經過了“八年的抗戰(zhàn)”,終于在11月初開始試商用。很多人認為,被稱為“TD-SCDMA”之父的李老應該是其中最為激動的一個……
“從實驗室走到試商用再走到市場,這是技術成熟的一個很自然過程,我并不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激動的事,對于TD我一直都有信心?!崩罾显诮邮苡浾卟稍L時首先闡明了這個觀點。雖然外界一直認為沒有李世鶴的TD不可能成為國際標準,但他始終認為TD的成功是集體的功勞,是成百上千名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個人只是先邁出一步,充當TD的一個“載體”而已。
實際上,擁有TD的自主知識產權,我國有望在建設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節(jié)約上千億資金,并可以憑借國內市場,用這項技術來支持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帶動移動通信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正是由于TD對我國信息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如此重要性,李老在TD技術方面的成就使其在業(yè)內早已聲名斐然。
TD標準誕生記
1978年,李老報名參加國家的800人出國留學招募,隨后飛到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學習,4年后取得了博士學位。
1983年,李老回到了中國郵電部第四研究所,成為總工程師。月薪70元人民幣的他,開始對移動通訊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世界電信領域還是固話的天下,但李老卻對國際上的移動通訊發(fā)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并預感到移動通信未來發(fā)展的強勁勢頭。
1985年,根據國際研究的基礎,他到重慶主持了中國第一個蜂窩移動通信網的設計和設備選型。
1991年他又幫助江陰市開發(fā)了模擬制式下的移動通話終端,“我后來也搞出了那些大水壺、大磚頭?”但無奈后續(xù)資金有限,只做出了樣機,沒能實現產業(yè)化,而此時國內無論是移動通訊設備還是終端都被國外廠商一統天下。
這個“殘酷”的現實以及李老自身積累的研究經驗大大激發(fā)了他的雄心。
1995年,李老隨當時任郵電部科技司司長的周寰,和部分國內通信專家一同到美國考察無線通信技術時,積極地向周寰引薦了SCDMA這個技術。在德克薩斯大學一間教室里,他們把同步CDMA技術和智能天線詳細地演示給周寰看,周寰在仔細了解SCDMA后,當即對這個技術表示肯定,這一時刻TD技術的雛形開始醞釀。
不久,李老所在的研究院隨后與陳衛(wèi)、徐廣涵的Cwill公司合資,成立了信威公司,負責SCDMA的所有運作。SCDMA后來得到了國家“九五”重大科研項目立項。1997年,SCDMA科研成果通過了國家鑒定,而此時,國際電聯開始征集3G技術,TD有沒有希望成為3G的標準之一?
這是一個另人振奮的遐想,畢竟在中國通信百年史上是未曾有過的事。但是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信息通信技術從來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如果要提出一個國際標準來,發(fā)達國家的公司首先是不相信,接著很快就要將它卡死,這是非技術因素。
此外,這是一個要耗費上億元投資才能做出來的東西,做不出來呢,即使成為標準也等于一張廢紙。如果哪一環(huán)過不了也就等于白干。
當時,很多業(yè)內人士認為冒這么大的風險不值得。但李老一直堅信自己,他分析了自身的幾大優(yōu)勢:“首先,技術上是沒問題的。我分析了美國、日本他們提出來的標準,我們的東西肯定比他們的先進。當時我去參加ITU的會議,我根本沒有說話,美國代表團提交的移動通信發(fā)展方向的提案,實際上在說下一步的發(fā)展方向是TD-SCDMA。我們比他們早看到了幾年,技術上的判斷我敢說我有這種實力。
其次,是我們國家這張牌的優(yōu)勢。中國雖然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但畢竟已改革開放二十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我們的政府和運營公司對中國自己的標準是非常支持的,他們都紛紛表示了對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支持,沒有這些因素是不行的。再有,只要下定決心,我相信沒有辦不成的事?!?br />
最后,經過艱苦的努力,1999年11月,中國標準TD終于寫入建議書,并于2000年5月,在土耳其召開的國際電聯全會上,經投票表決,由中國大唐集團提出的TD-SCDMA系統,與WCDMA和CDMA2000同列為國際3G三大標準之一。這成為中國百年電信史最光輝的一刻。
TD誕生的背后力量
“TD-SCDMA沒有大唐、信息產業(yè)部的無形條件作后盾是很難做出來的?!崩罾弦恢闭J為TD的成功不是他的能耐而是國家作為無形后盾給予的支持,他認為做TD不是一個企業(yè)的能力范圍所能承受,更多的是國家行為。
“到最后非常明顯,TD-SCDMA標準通不過、產品做不出來,是給國家丟臉,現在必須有國家明確的支持,而大唐可以得到這樣的支持?!薄皬臉藴实綐訖C的出來,沒有依靠國家這一根本不能用錢來衡量的無形的條件,TD是根本不可能成功?!崩罾先缡钦f。
實際上,在國家給予李老無形支持的同時,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跟現在很多人的想法不同,當初他決定畢業(yè)后立即回國并沒經歷什么思想斗爭?!拔耶斎灰貒?。首先,熱愛自己的國家是最起碼的準則。我們那批出去的人基本上都回來了。原因很簡單,沒有鄧小平、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不可能出去,我們不能給鄧小平抹黑。而且種族歧視在國外非常多。比爾·蓋茨能成功,一個中國人不是絕對沒有機會、但是很難,畢竟不是在自己的祖國。
而且為了我們當時四所的黨委書記王善士,我也要回來。他是1945年投奔延安的老干部,1978年他官復原職以后,讓我參加出國人員考試。結果我考過以后,他老先生就坐著所里唯一的一輛破吉普車跑到省委,從早晨一直坐到晚上,這樣把四所的“反革命”一下子都解放了。
他對我說:研究所希望你學成以后回來。再加上我有家庭,有父母、岳父母,我不可能都把他們接過去當美國公民,他們也不會去?!?br />
這些話雖然不是那么華麗,卻樸實的讓人打心眼里尊敬起這位可愛的老人。[!--empirenews.page--]
采訪后記
一生搞科研的李老的“載體”
20世紀60年代,在視循規(guī)蹈矩為理所當然時,研究生畢業(yè)的李老剛參加工作,就一門心思地搞創(chuàng)新;80年代中期,中國將移動通信看作是貴族用品、警察抓小偷的玩藝兒時,他又力主發(fā)展并投身移動通信領域;在舉國上下都熱衷于跟蹤國際先進技術時,他偏要想怎樣才能超越,創(chuàng)造領先的中國技術標準。
他的直率和不會妥協,也不是每個領導都能容忍的:敢跟部長、院長拍桌子;在擔任國家“863計劃”個人通信專家組組長時,他當著科委主任的面,指摘“863”的宗旨及實施辦法;為了能夠實施科技產業(yè)化,他甚至幾次辭掉領導出于器重他而委予的官職。但他的老同事、部下和學生卻喜歡他:淡泊名利,講義氣;思想活躍,有魄力;心胸開闊,學風好。
“說實話,一個人在世上所需要的并不是很多,我現在不缺吃不缺穿,出門我不想走路就可以打的,擔心沒飯吃那是二十年以前的事。沒錢當然不行,但是如果我現在銀行里放幾千萬,我不知道要拿它來干啥。我對愛人講:錢花掉才有用,否則就跟我扔掉的廢紙一樣?!边@就是李老的金錢觀。
因此,在記者的眼里李老是個十分淡泊名利的人,他只想著怎么才能夠研發(fā)出更多有意義的東西,至于個人能得多少,有時可以忽略不記。即使現在已經退休,李老也依舊活躍在科研界的圈子,他不僅關心3G,也關心4G,甚至5G,6G……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技術的進步為老百姓帶來更多實在的服務與質量。
目前李老正在參與4G的研發(fā)當中,“越早研發(fā)越能夠讓中國的4G在國際上占據有利的位置?!崩罾细嬖V記者。
從1998年研發(fā)完成,TD-SCDMA經過了“八年的抗戰(zhàn)”,終于在11月初開始試商用。很多人認為,被稱為“TD-SCDMA”之父的李老應該是其中最為激動的一個……
“從實驗室走到試商用再走到市場,這是技術成熟的一個很自然過程,我并不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激動的事,對于TD我一直都有信心?!崩罾显诮邮苡浾卟稍L時首先闡明了這個觀點。雖然外界一直認為沒有李世鶴的TD不可能成為國際標準,但他始終認為TD的成功是集體的功勞,是成百上千名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個人只是先邁出一步,充當TD的一個“載體”而已。
實際上,擁有TD的自主知識產權,我國有望在建設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節(jié)約上千億資金,并可以憑借國內市場,用這項技術來支持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帶動移動通信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正是由于TD對我國信息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如此重要性,李老在TD技術方面的成就使其在業(yè)內早已聲名斐然。
TD標準誕生記
1978年,李老報名參加國家的800人出國留學招募,隨后飛到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學習,4年后取得了博士學位。
1983年,李老回到了中國郵電部第四研究所,成為總工程師。月薪70元人民幣的他,開始對移動通訊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世界電信領域還是固話的天下,但李老卻對國際上的移動通訊發(fā)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并預感到移動通信未來發(fā)展的強勁勢頭。
1985年,根據國際研究的基礎,他到重慶主持了中國第一個蜂窩移動通信網的設計和設備選型。
1991年他又幫助江陰市開發(fā)了模擬制式下的移動通話終端,“我后來也搞出了那些大水壺、大磚頭?”但無奈后續(xù)資金有限,只做出了樣機,沒能實現產業(yè)化,而此時國內無論是移動通訊設備還是終端都被國外廠商一統天下。
這個“殘酷”的現實以及李老自身積累的研究經驗大大激發(fā)了他的雄心。
1995年,李老隨當時任郵電部科技司司長的周寰,和部分國內通信專家一同到美國考察無線通信技術時,積極地向周寰引薦了SCDMA這個技術。在德克薩斯大學一間教室里,他們把同步CDMA技術和智能天線詳細地演示給周寰看,周寰在仔細了解SCDMA后,當即對這個技術表示肯定,這一時刻TD技術的雛形開始醞釀。
不久,李老所在的研究院隨后與陳衛(wèi)、徐廣涵的Cwill公司合資,成立了信威公司,負責SCDMA的所有運作。SCDMA后來得到了國家“九五”重大科研項目立項。1997年,SCDMA科研成果通過了國家鑒定,而此時,國際電聯開始征集3G技術,TD有沒有希望成為3G的標準之一?
這是一個另人振奮的遐想,畢竟在中國通信百年史上是未曾有過的事。但是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信息通信技術從來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如果要提出一個國際標準來,發(fā)達國家的公司首先是不相信,接著很快就要將它卡死,這是非技術因素。
此外,這是一個要耗費上億元投資才能做出來的東西,做不出來呢,即使成為標準也等于一張廢紙。如果哪一環(huán)過不了也就等于白干。
當時,很多業(yè)內人士認為冒這么大的風險不值得。但李老一直堅信自己,他分析了自身的幾大優(yōu)勢:“首先,技術上是沒問題的。我分析了美國、日本他們提出來的標準,我們的東西肯定比他們的先進。當時我去參加ITU的會議,我根本沒有說話,美國代表團提交的移動通信發(fā)展方向的提案,實際上在說下一步的發(fā)展方向是TD-SCDMA。我們比他們早看到了幾年,技術上的判斷我敢說我有這種實力。
其次,是我們國家這張牌的優(yōu)勢。中國雖然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但畢竟已改革開放二十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我們的政府和運營公司對中國自己的標準是非常支持的,他們都紛紛表示了對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支持,沒有這些因素是不行的。再有,只要下定決心,我相信沒有辦不成的事?!?br />
最后,經過艱苦的努力,1999年11月,中國標準TD終于寫入建議書,并于2000年5月,在土耳其召開的國際電聯全會上,經投票表決,由中國大唐集團提出的TD-SCDMA系統,與WCDMA和CDMA2000同列為國際3G三大標準之一。這成為中國百年電信史最光輝的一刻。
TD誕生的背后力量
“TD-SCDMA沒有大唐、信息產業(yè)部的無形條件作后盾是很難做出來的?!崩罾弦恢闭J為TD的成功不是他的能耐而是國家作為無形后盾給予的支持,他認為做TD不是一個企業(yè)的能力范圍所能承受,更多的是國家行為。
“到最后非常明顯,TD-SCDMA標準通不過、產品做不出來,是給國家丟臉,現在必須有國家明確的支持,而大唐可以得到這樣的支持?!薄皬臉藴实綐訖C的出來,沒有依靠國家這一根本不能用錢來衡量的無形的條件,TD是根本不可能成功?!崩罾先缡钦f。
實際上,在國家給予李老無形支持的同時,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跟現在很多人的想法不同,當初他決定畢業(yè)后立即回國并沒經歷什么思想斗爭?!拔耶斎灰貒?。首先,熱愛自己的國家是最起碼的準則。我們那批出去的人基本上都回來了。原因很簡單,沒有鄧小平、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不可能出去,我們不能給鄧小平抹黑。而且種族歧視在國外非常多。比爾·蓋茨能成功,一個中國人不是絕對沒有機會、但是很難,畢竟不是在自己的祖國。
而且為了我們當時四所的黨委書記王善士,我也要回來。他是1945年投奔延安的老干部,1978年他官復原職以后,讓我參加出國人員考試。結果我考過以后,他老先生就坐著所里唯一的一輛破吉普車跑到省委,從早晨一直坐到晚上,這樣把四所的“反革命”一下子都解放了。
他對我說:研究所希望你學成以后回來。再加上我有家庭,有父母、岳父母,我不可能都把他們接過去當美國公民,他們也不會去?!?br />
這些話雖然不是那么華麗,卻樸實的讓人打心眼里尊敬起這位可愛的老人。[!--empirenews.page--]
采訪后記
一生搞科研的李老的“載體”
20世紀60年代,在視循規(guī)蹈矩為理所當然時,研究生畢業(yè)的李老剛參加工作,就一門心思地搞創(chuàng)新;80年代中期,中國將移動通信看作是貴族用品、警察抓小偷的玩藝兒時,他又力主發(fā)展并投身移動通信領域;在舉國上下都熱衷于跟蹤國際先進技術時,他偏要想怎樣才能超越,創(chuàng)造領先的中國技術標準。
他的直率和不會妥協,也不是每個領導都能容忍的:敢跟部長、院長拍桌子;在擔任國家“863計劃”個人通信專家組組長時,他當著科委主任的面,指摘“863”的宗旨及實施辦法;為了能夠實施科技產業(yè)化,他甚至幾次辭掉領導出于器重他而委予的官職。但他的老同事、部下和學生卻喜歡他:淡泊名利,講義氣;思想活躍,有魄力;心胸開闊,學風好。
“說實話,一個人在世上所需要的并不是很多,我現在不缺吃不缺穿,出門我不想走路就可以打的,擔心沒飯吃那是二十年以前的事。沒錢當然不行,但是如果我現在銀行里放幾千萬,我不知道要拿它來干啥。我對愛人講:錢花掉才有用,否則就跟我扔掉的廢紙一樣?!边@就是李老的金錢觀。
因此,在記者的眼里李老是個十分淡泊名利的人,他只想著怎么才能夠研發(fā)出更多有意義的東西,至于個人能得多少,有時可以忽略不記。即使現在已經退休,李老也依舊活躍在科研界的圈子,他不僅關心3G,也關心4G,甚至5G,6G……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技術的進步為老百姓帶來更多實在的服務與質量。
目前李老正在參與4G的研發(fā)當中,“越早研發(fā)越能夠讓中國的4G在國際上占據有利的位置?!崩罾细嬖V記者。
本站聲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關機構授權發(fā)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本站亦不保證或承諾內容真實性等。需要轉載請聯系該專欄作者,如若文章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
換一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