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僅143人,目前已達約千人
擁有26年客戶服務管理經驗、曾在英國電信公司管理層任職,卡羅爾·博爾蓋希這樣的高級經理人應該是專門網羅全球高級管理人才的獵頭公司心儀的對象。
但是因為印度的移動運營商巴哈提-埃特爾公司(Bharti Airtel)的召喚,現年50歲的博爾蓋希決定放棄英國電信公司常務董事的職位。她將執(zhí)掌埃特爾公司的客戶服務部門。“在此時此刻身處印度,是一個刻意的選擇。我想成為印度經濟騰飛神話的一部分。”博爾蓋希說。從去年10月起,這個加拿大人與丈夫和11歲的女兒一起住在新德里郊區(qū)古爾岡的一套豪華公寓里。
博爾蓋希不是最近唯一來到印度的外國高管。印度迅猛發(fā)展的企業(yè)歡迎西方高管的到來。據一家獵頭公司統(tǒng)計,目前印度有1000名左右的外國人占據著各行業(yè)的高端職位,而2005年只有143人。預計到2009年,目前的人數還將翻一番。
全球化企業(yè)渴求全球化高管
印度高端職位在西方走俏,并不僅僅是因為印度與中國一樣,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快速擴張的印度企業(yè)的招募計劃正變得更加全球化。兩年前一些印度公司就表示,它們有近70%的高端職位是為非印度居民準備的。這些公司認為,西方人能參與創(chuàng)造印度的經濟神話而不會苛求薪酬,還更懂得如何調和文化差異。
這種趨勢是如何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印度企業(yè)競爭力的提高。許多印度公司在國內和海外都有大量投資,在全球范圍內已越來越有競爭力,因此需要最優(yōu)秀的人才。同時,在印度的一些關鍵領域,如基礎設施、航空、零售管理、生命科學,具備資質的管理人員奇缺。有人說:“印度并不乏優(yōu)秀人才,但在一些新興行業(yè)缺乏專門人才。”
印度企業(yè)的這種觀念轉變不可小覷。3年前,印度公司開始流行雇用西方員工擔任低級和中級職務,但很少承認它們在高級管理層缺乏專業(yè)人才?,F在情況已大為不同。埃特爾公司的董事長兼CEO瑪諾吉·克力認為,博爾蓋希正是埃爾特公司要找的人。“卡羅爾帶來了寬廣的國際視野,”他說,“她的多元文化國際背景將豐富我們的領導團隊。”
三倍于本土的“西方式薪酬”
招賢納士并不“便宜”。大多數來自西方的高管,要求能在印度拿到與在西方國家相同的年薪,以及常常包含股份的額外補貼。據獵頭公司估算,包含補貼在內,印度公司提供給西方高管的年薪從30萬美元到60萬美元不等,工作合同期限一般為3~5年。
這種高薪給印度本土員工造成了一些不安。“由于他們發(fā)揮了特殊作用,付給他們的報酬是合適的。”K.V.蘇布拉瑪尼安-瑞萊恩斯公司的CEO這樣認為,“他們在專門的領域內有長期的經驗,他們還致力于培養(yǎng)本土員工在這些領域的能力。”瑞萊恩斯是一家總部設在孟買的生物技術公司,目前有15名外國雇員,其中幾名任職于高層,他們的薪水是同層次職位的印度同事的3倍。
適應印度國情需要時間
當然,西方人在印度要面對一些特殊的挑戰(zhàn),比如這個國家的官僚主義、決策遲緩,以及文化差異。這些高管,尤其是那些拖家?guī)Э谶^來的經理人,還常常要經受身處異國文化中所產生的困惑和焦慮。印度多種商品交易所的聯席總經理拉蒙·盧騰承認,他的家庭正在努力適應生活在印度。
去年6月,盧騰放棄了聯合國貿易和發(fā)展會議商品部主管財務和風險管理的職位,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從平靜的瑞士日內瓦搬到了孟買郊區(qū)。盡管他喜愛現在這份工作,但仍然懊惱這里綠樹不成蔭、修理東西耗時彌久。他說:“印度正在日益開放,這些都需要時間來適應和改變。”
美國人魯迪·維切利是孟買國際機場的首席運營官,他為機場的擁擠不堪而煩惱。“機場只有960英畝(約合389公頃),但我們實際需要4000英畝(1619公頃)。除了屋頂,再也沒有空間了。”維切利抱怨土地審批之難。然而,他并沒有后悔來到印度,“我將留在印度,除非他們將我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