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廣東省“兩會”上,李德鋒等10名省人大代表建議通過立法強制推行手機實名制。近日北京移動總經(jīng)理何寧也透露,包括神州行老用戶在內的北京移動用戶都將在今年實行實名制。
時隔兩年之后,有關手機實名制的爭論再度擺上臺面。
用戶反應平淡
對于10名省人大代表要求強制推行的提案,廣東省通信管理局相關人士表示,“廣東省今年在手機實名制方面沒有具體的部署,主要按國家的要求行事。”廣東聯(lián)通則回應稱,“一切將按總部的部署進行”。
在隨機采訪的手機用戶中,不少人對這個話題并不感興趣。正在使用動感地帶的高校研究生小張說,雖然贊成實名制,但最終施行與否對自己的“影響應該不大。”
正在使用神州行大眾卡的王先生則稱,舉雙手贊成推行手機實名制,原因是不久前手機被盜后,想通過掛失拿回手機號,但由于“忘記了密碼,手機卡又沒有和身份證掛鉤”,只得改換另一個號碼,成本高昂。
一家網(wǎng)站近日所作的網(wǎng)絡投票調查結果顯示,有64.2%的網(wǎng)民贊成推行實名制。
信產(chǎn)部年內無推進計劃
有業(yè)內人士透露,信息產(chǎn)業(yè)部今年仍然沒有推進手機實名制落地的計劃,“王旭東部長所作的年度工作報告中并沒有提到這方面的內容”。
據(jù)了解,早在兩年前,信產(chǎn)部、公安部和國務院新聞辦就共同制定了《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手機實名制作出相關規(guī)定,而國務院法制辦也就這部部門規(guī)章的草案征求了各方意見。但時隔兩年,《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還沒有正式出臺,手機實名制在具體實施中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該人士稱,“關于手機實名制有關的草案已經(jīng)由信產(chǎn)部遞交國務院法制辦。”手機實名制具體怎樣實施以及何時出臺等問題,都有待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批復。
而國務院擱置草案的真正原因是,目前我國缺乏類似《隱私權保護法》或者《個人信息保護法》一類的法規(guī),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的內涵尚未界定,因此正式推出手機實名制的條件并不成熟。
對用戶隱私影響眾說紛紜
一位法律專家認為,為推行手機實名制,首先應保證用戶的個人隱私不被泄露。首先需制定更具體詳細的法律法規(guī),如規(guī)定運營商與代理商必須采取哪些有效的保護措施;其次,還要防范公權力機關尤其是執(zhí)法機關,確保公民隱私不被公權力機關隨意獲?。淮送膺€須確保公民有權對抗濫用公權力的行為。
預付費用戶納入實名制軌道以后,運營商可根據(jù)用戶消費信息更有針對性地推出業(yè)務。“目前推行手機實名制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也是一種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