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集體撤出海外市場,再到重新出海,這正反映了日本手機企業(yè)當前的困惑與困境。
日前,日本手機制造商NEC在銷售業(yè)績和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正準備出海尋求機會。與此同時,夏普、松下、京瓷也趨之若鶩,紛紛表示再戰(zhàn)海外市場的決心。
日本手機市場由運營商統(tǒng)一定制與采購,使得京瓷、夏普、NEC、東芝等本土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日本市場,國外手機廠商很難進入,偏安一隅也能獲得一定市場份額,這種保護模式使得它們缺乏創(chuàng)新動力,更缺乏對全球消費趨勢的把握。
與諾基亞、三星等手機廠商相比,日本手機廠商對消費者心理把握不夠,導致它在產品設計上屢屢不能跟上消費者的需求,使得它們越發(fā)孤立。若不改變固有思維,以全球化的視野生產手機,日系手機恐難以扭轉內外交困的處境。
處境尷尬
以“創(chuàng)新是力量的源泉”為經營理念的NEC(日本電氣),在過去幾年中,專利申請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這家擁有110多年歷史的公司,作為僅次于京瓷、夏普的日本第三大手機制造商,NEC由于在國外市場業(yè)績屢遭重創(chuàng),幾年前就被迫退出歐洲和中國手機市場。不過,記者獲悉,在連續(xù)虧損的逆境下,近日NEC高層表示,將重啟海外手機業(yè)務。
NEC發(fā)言人近日宣布:“海外業(yè)務何時開始,在何地展開,目前還沒有完全敲定,但歐洲應該是主戰(zhàn)場。”NEC認為,海外市場的萎縮,部分原因是采用中國低價手機造成的,特別是山寨機。NEC此次復出,將會調整價格體系,將價格定位為300美元上下,以便更具競爭力。
NEC將手機業(yè)務下滑的原因,歸罪于中國的廉價手機,顯然有些牽強。日本電信運營商NTTDoCoMo不久前推出了一款3G手機,剛剛上柜就被叫停,原因是這臺手機無法上網。而這款手機的生產廠商就是NEC,已經售出的1500臺被退。目前,這款手機停止銷售。而受此影響,NEC的另一款手機“N-08A”經過檢查,也發(fā)現了同樣的問題。
NEC在其壟斷的國內市場尚且不能做好,業(yè)績下滑也就不難理解。而若將這種思維帶到競爭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恐更會四處碰壁。
2008年3月之前,NEC最掙錢的仍屬手機部門,但它在2007年就退出了歐洲和中國市場。據了解,NEC手機業(yè)務目前還退出了非洲及中東市場。分析師認為,NEC手機無法適應海外市場,主要是在價格方面不具競爭力,其次是產品設計也不對消費者胃口。
記者發(fā)現,NEC海外市場遭遇阻力的不僅僅是手機業(yè)務。NEC中國事業(yè)發(fā)展部的陳抒表示,今年7月NEC將退出亞太PC市場,包括臺灣市場,僅保留日本本土市場,年內完全退出海外市場。目前,NEC在中國電子消費類產品僅保留投影儀和顯示器。
據日本當地媒體報道,今年第二季度,NEC的運營可能會虧損約200億日元(約合2億美元)。不僅是手機業(yè)務受影響,它的資訊設備和車用芯片銷售也十分疲軟,芯片制造業(yè)務營收可能減少40%。但在NEC看來,半導體需求下滑最嚴峻的時刻已經過去,平板電視零組件的需求也在復蘇,混合動力車的微控制器訂單有較大的增長。
因為手機、汽車和平板電視機所用芯片的銷售額下降,NEC電子在截至3月31日的財年共削減了1000億日元的開支,以應對業(yè)績下滑,并計劃在本財年再削減900億日元的開支。它預計今年的營收大約為4800億日元,比去年減少12%。
再戰(zhàn)海外
2008年,日本手機市場遭受了沉重打擊,銷量比2007年減少30%。為了生存,從國際市場撤退的它們,再次瞄準了國際市場。
過去幾年,日本手機在中國市場幾乎全軍覆沒。2004年底,松下宣布停產2.5G手機,就此作別了中國手機市場;2005年2月,東芝從中國普天撤資,宣布退出中國手機市場;2008年初,京瓷手機也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日本手機市場需求持續(xù)萎縮,使得蝸居國內市場的日本手機廠商面臨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不出去搶市場將難以生存。3月份的數據顯示,日本手機市場出貨量下跌了29%,創(chuàng)歷史最低紀錄。
NEC自2006年從海外全面撤退后,如今擬再次進軍海外市場;松下手機也正考慮2010年再次開展海外業(yè)務;夏普去年已正式進入中國,本年度將在歐洲開始銷售Smartphone智能手機,并計劃出貨400萬部;東芝、富士通也與NTTDoCoMo合作開拓海外市場。
目前,日本手機制造商中表現稍好的是夏普,它的智能手機在全球排位能擠進前10名,但也只能說是差強人意。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由于三星電子的智能手機增長迅速,去年第四季度賣出了160萬部智能手機,比2007年同期飆升138%。三星的市場份額是4.2%,取代了夏普第五的位置。
夏普手機去年進入中國市場,還推出過800萬像素拍照手機。不過,夏普并沒有把旗下在日本大紅大紫的智能手機引進中國。但在夏普看來,中國3G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它在WCDMA和CDMA2000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中國3G的到來為夏普手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日本國內手機市場需求幾乎飽和的情況下,中國消費市場對夏普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日企在海外發(fā)展,總體來說是處于較為浮躁的狀態(tài),投入不足,也缺乏面對失敗和危難的勇氣。日本手機企業(yè)偏安國內市場,不可能有大作為,而且長此以往也容易導致競爭力退化。”業(yè)內人士項立剛認為,中國等新興國家市場手機用戶潛力巨大,3G的普及,為日本手機企業(yè)的東山再起打開了機遇之門。
在行業(yè)分析師看來,即使是經濟景氣的時候,日本手機企業(yè)也難有作為,現在市場競爭更激烈,而且在危機時刻出海,將面臨更多困難。一旦不能把握機遇,不能及時作出市場調整,它們在海外市場將是兇多吉少。
保護主義弊端
諾基亞去年退出了日本市場,這個手機巨頭當時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為0.3%,摩托羅拉、三星、LG在這一市場上也基本看不到影子。京瓷、夏普、NEC、富士通、松下等日本品牌蝸居國內市場,憑借與運營商的合作,獲得了相應的市場空間。這種生存環(huán)境,讓日本手機企業(yè)習慣了偏安一隅,對國際市場的趨勢判斷不準,產品難以讓國外市場的消費者接受。
國外手機很難打開日本市場,而日本手機也很難在國外市場上有所作為,這成了一個怪圈,尋求破解者都為此付出了代價。日本手機在國內市場通常均由運營商定制并銷售。這種運營商主導的模式,使得手機廠商缺少自己的思維,一味按運營商的要求生產產品。這種模式對運營商發(fā)展數據業(yè)務有利,但長期如此,將抹殺手機廠商的個性。[!--empirenews.page--]
日本有NTTDoCoMo、KDDI、軟銀等幾家移動運營商,NTTDoCoMo約占50%的市場占有率,KDDI和軟銀實力相當。運營商為了搶市場,不斷在應用上提出要求,以滿足自己的顧客,廠商要想自己的手機受歡迎,就必須不斷在功能和外形上滿足顧客的喜好,最終導致國外手機企業(yè)進入日本市場的難度不斷加大。
這種銷售模式“排外性”很明顯,日本運營商訂單很少給國外手機廠商。另一方面,日本市場也十分有限,國外手機廠商為這一市場單獨研發(fā)手機,面臨的風險很大,有些得不償失。因此,即使是蘋果iPhone,到了日本也會遇到不少阻力,畢竟它是為全球設計的產品。日本的移動互聯(lián)網十分發(fā)達,很多定制手機都有一鍵切入鍵,iPhone不可能顧及這些小的細節(jié)。
日本手機企業(yè)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這也與日本企業(yè)管理保守有關,它們普遍對國外的本土職業(yè)經理人缺乏足夠的信任,從而導致市場敏感度降低,產品不能適應國際市場。它們并未根據中國人的喜好來設計手機,推出的手機雖然質量不錯,但顯得笨重。廣州天河一家手機賣場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日系廠商在品牌推廣上也缺乏針對性的策略,依然沿襲在日本市場的老辦法,這種做法自然會遭遇水土不服。
2月6日,小米官方宣布,小米公交京津冀互聯(lián)互通卡正式上線,一卡走遍三地公交、地鐵。目前開卡限時優(yōu)惠(卡費10元)。
關鍵字: 小米 互聯(lián)互通 手機近日,聯(lián)通手機靚號15666666666在拍賣網站掛出1366萬元天價,引發(fā)網友關注熱議。而在賣號網站、號販子等渠道,價格過萬元甚至更高的手機靚號并不鮮見。10月18日消息,據“時代財經”報道,此...
關鍵字: 手機 中國電信 中國移動 中國聯(lián)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