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運營商在此次災難中完備的災備預案、豐富的應急業(yè)務以及融入整體的統(tǒng)籌能力都值得我國電信運營商借鑒。
“3·11”特大地震讓日本這個通信強國經受了考驗。據《通信產業(yè)報》(網)記者了解,由于本次地震強度之大,次生災害(海嘯、核輻射)之多,日本運營商在本次地震災難中損失巨大。
但與廣受日本社會公眾詬病的核電站處理相反的是,日本運營商在此次災難中利用各種通信手段、業(yè)務,傳遞基本信息,盡可能滿足了社會公眾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日本運營商完備的災備預案、豐富的應急業(yè)務以及融入整體的統(tǒng)籌能力,都值得我國電信運營商借鑒。
損失嚴重
與當年汶川地震一樣,據日本媒體報道,地震發(fā)生后,通信網絡受到了影響,全國普遍網速變慢、中斷,以及斷電,在人口稠密的東京和遭到海嘯襲擊的日本東北部尤其嚴重。一方面是地震海嘯對基礎通信設施的破壞,另一方面是瞬間使用高峰的出現——由于上千萬人幾乎同時使用語音和數據服務,關鍵位置的蜂窩塔和電源線被沖毀,保證整個系統(tǒng)運行的后端數據中心中斷,導致了嚴重的數據擁塞。
以日本最大電信運營商NTT公司為例,記者了解到,地震發(fā)生后,NTT公司位于日本東北部地區(qū)的1500座基站被破壞,該區(qū)域聲訊信號完全中斷,無法提供正常通話服務。災難發(fā)生后的前三天,受災地區(qū)手機通信仍然不暢,但接通率有所提高,而固定電話服務也時有時無。但據最新消息稱,目前手機通信和固定電話服務接通率有所提升。
多種手段應急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保障應急通信需求,地震發(fā)生后,日本三大電信運營商NTTDocomo、KDDI、Softbank均限制了語音服務。日本一些政府機構紛紛在SNS網站發(fā)出倡議,提示民眾減少非緊急呼叫外的通話,轉向社交網絡發(fā)布信息。
除了社交網絡,日本三個主要的移動運營商均迅速開通了免費的“平安留言”服務。對于身處震區(qū)、通話受限的民眾而言,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親友、互報平安無疑是頭等大事。通過這項服務,地震災區(qū)居民可用公用電話或所持手機撥打規(guī)定號碼向親友報平安,保存最長30秒的語音信息或50字以內的手機短信,這些信息隨后由各大通信公司發(fā)送到對方號碼。截至記者發(fā)稿,這些服務均為免費。
據NTT統(tǒng)計,該公司在地震發(fā)生后設置的“171災害用留言號碼”開通僅5個小時使用量就超過20萬人次。
日本蘋果iPhone/iPad運營商日本軟銀也緊急公布了iOS軟件“災害用留言板”(僅在日本的AppStore開放),為公眾提供災害通報、救援需求。軟銀亦宣布,日本全國各地軟銀的“Wi-Fi熱點”也在第一時間免費開放。緊急調配至重災區(qū)的應急通信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災民的通話需求。KDDI的現場負責人佐藤宗紀透露,全日本共有約10輛這樣的基站車在不同地區(qū)開展工作,除了通信功能之外,移動基站還能提供充電和災害留言撥號服務。
統(tǒng)籌能力值得學習
日本重要的通訊研究機構野村綜研分析師羅凡認為,整體應急預案是日本在面對災難時最為值得借鑒之處,“對于災難的應急處理,日本有一個完善的政府層面的應急預案,通信的應急處理需要服從整體的預案。”據了解,在此次災難中,日本運營商行動是整個日本應急預案中的一部分,與廣播、電視、高音喇叭等形成了有效的全民覆蓋告知系統(tǒng)。
日本政府、電信運營商、傳媒等公共服務機構在多部門多媒體的配合和融合方面顯得頗有效率和秩序,如手機電視與電視臺節(jié)目可以交互,社交網絡工具上的尋人求助信息會在電視臺畫面上得以呈現;余震發(fā)生之前,手機、電視等多屏上均有提前數十秒至一分鐘的地震預警提前推送彈出。
另外,為了盡可能在災難中幫助公眾,日本運營商在本次災難中也自行制定了很多各自的政策,如延遲用戶付賬日期、免費出借電話、減免電話修理費用等,為日本公眾盡可能提供有效率的通信環(huán)境。
NTT旗下的NTT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高彥告訴記者,NTT在應急通信方面由于平時有備無患,自身抗震意識就高,在災難發(fā)生后,訓練有素,各司其職。另外,在技術和產品上,NTT也有成熟的防災通信的服務和產品,并第一時間傳達給公眾,這些都為災難中的公眾帶來更多通信上的便利。但他也同時表示,經歷了這次日本歷史上震級最高的地震后,NTT也將在設計機房、基站、數據中心等通信設備時,再次考慮提升抗震標準。此外,也將根據地震類型和海嘯實際情況,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設計。
日本通信業(yè)在這個特大災難中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羅凡表示,我國也有很多自然災害發(fā)生,在國家層面的應急預案早已形成,但是由于各個省份之間差異性較大,部分省份層面的預案中尚有可以改善之處,尤其是如何統(tǒng)籌通信、媒體、電力、煤氣等環(huán)節(jié),需要各地政府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風險和資源投入制定計劃。
■親歷
現場:震后一小時仍可通信
3月11日上午11時許,我們一行人開始了今年的公司旅行,目的地是日本。在長崎落地大概是下午,這時有同事收到東京地震的消息,但并不清楚地震的具體情況。
一個多小時后,不少同事國內親友發(fā)來的短信:日本大地震,8.8級!不過在長崎基本沒有感受震感。此后大家不斷接到國內打來的詢問電話,也不斷往國內打電話,通信基本暢通。大概到下午5點左右,開始出現電話打不通的情況,電話里聽到日本運營商的英文IVR提醒——由于地震,撥打的方向無法接通。但重撥后也有接通的情況。
晚飯時分,遇見日本同事正在用手機關注公司主頁發(fā)布的公司各分支機構的實時信息。3月14日下午從長崎平安返回上海。從第二天開始正常上班,公司的網絡由于代理服務器在日本,這幾天上網明顯感覺受到影響,打開網頁的速度非常慢,很多時候根本打不開。
我國運營商全力確保國際通信暢通
中國聯(lián)通
日本地震影響了中國聯(lián)通多條到日本、美國及加拿大國際電路。北京聯(lián)通在地震當日連夜工作,調通總計412M的國際電路,為廣州導通2個2.5G,使中斷的國際電路得到恢復,保證了國際通信傳輸通道的暢通。
中國電信
[!--empirenews.page--]日本地震造成中國電信經由日本至北美的日美海纜、PC1海纜發(fā)生故障。中斷的互聯(lián)網電路占到中國電信總出口帶寬的13%,占北美方向出口帶寬的22%,中國電信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預案,調度電路,疏導國際業(yè)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