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消息,信息時代中國經濟向何處去第二期學術沙龍18日在京舉行。在沙龍上,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何霞介紹了信息生產力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信息化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
她表示,根據計算結果,資本投入量增長1%,將使GDP增長0.725%;勞動投入增長1%,將使GDP增長0.253%;信息化投入增長1%,將使GDP增長1.139%。三種要素中,信息化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是資本投入貢獻率的1.6倍,勞動投入的4.5倍。
她介紹,2000年至2009年,我國單位GDP的信息利用量增長218%,單位GDP能耗降低了39%,單位GDP物耗降低31%。按照線性平均計算,單位GDP的信息利用量每增長10%,單位GDP能耗降低1.8,物耗降低1.4%。
建議成立“國家綜合信息通信委員會”
何霞表示,目前,我國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所涉及的管理職能分散在九個管理部門中,缺乏統(tǒng)一協(xié)調的管理管理體制和機制,矛盾沖突經常發(fā)生。她認為網絡融合困境根源在于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體制不健全,更沒有上升為國家政策和法律。
對此,她建議消除網絡融合的體制限制,組建國家綜合信息通信委員會。考慮到目前我國新聞內容的特殊地位,廣播電視、網絡媒體內容可以暫時納入大文化宣傳部門監(jiān)管,而所有的信息網絡設施都應該由“國家綜合信息通信委員會”監(jiān)管。
何霞表示,只有在國家綜合信息通信管理機構的規(guī)制下,才有可能落實信息普遍服務政策、國家寬帶戰(zhàn)略和信息生產力提升計劃,為產業(yè)升級和社會、經濟、民生發(fā)展提供新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