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NTT DoCoMo近日宣布,已經收購了位于關島的一家有線電視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MCV關島控股公司,以向關島當地用戶提供四合一服務,即在已有的移動業(yè)務中加入電視、互聯網、固話業(yè)務。不僅是NTT DoCoMo,在傳統(tǒng)的語音、短信等業(yè)務持續(xù)被沖擊的情況下,運營商紛紛進入電視業(yè)。未來運營商要生存,需在流量經營上下功夫,借助電視的豐富內容,打造優(yōu)質的用戶體驗或是不錯的選擇。
運營商布局網絡電視業(yè)
近期業(yè)界不時曝出運營商進軍電視業(yè)的消息。除NTT DoCoMo外,日本第二大電信運營商KDDI日前也向日本最大的有線電視服務商Jupiter電信公司發(fā)起了收購要約,旨在將后者變?yōu)镵DDI的附屬公司。KDDI目前持有日本第二大有線電視服務商Japan Cablenet的控股權。據稱,KDDI此番已經同Jupiter電信的最大股東住友集團達成了協(xié)議,將在今年秋天對兩大有線電視服務商進行管理層面的整合。
這樣的情況不僅發(fā)生在日本,今年以來,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運營商都在發(fā)力視頻領域。
英國電信(BT) 5月9日在官網上隆重推出了“BT體育臺”(BT Sport)的宣傳和介紹;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名下的美洲移動公司日前斥巨資競得了2014年冬季奧運會和2016年奧運會在拉美地區(qū)(除巴西)的獨家轉播權;韓國電信運營商LG Uplus也早已將谷歌電視引進了韓國市場,該公司與谷歌合作使兩家公司的電視服務合二為一,使韓國用戶只需用一個機頂盒便可收到更多電視內容;沃達豐也在和德國電信洽談,希望能轉售德國電信的超高速寬帶和電視業(yè)務;愛爾蘭主導型運營商Eircom正在對一款新電視業(yè)務進行技術測試和客戶試用工作,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推出;而在3月底,中國電信iTV(即交互式網絡電視,簡稱IPTV)已和南方傳媒、央視國際進行三方合作。
運營商反擊避免淪為管道
運營商為何紛紛進軍電視領域?應該說是受到了用戶需求與技術發(fā)展二者的合力推動。在過去數年間,移動視頻的發(fā)展由于受到用戶帶寬的限制而發(fā)展緩慢,但這一情況將隨著4G LTE網絡的普及而得到解決。事實上,目前移動視頻的受歡迎程度已在網速較快的無線網絡中有所改善。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多屏合一已經成為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用戶希望體驗到無縫的電視觀看體驗。
更重要的是,運營商的語音、短信業(yè)務已經被互聯網等企業(yè)嚴重沖擊,運營商需要反擊。
在北美市場,AOL時代華納和美國另兩家有線電視服務商Cox和Comcast早在多年前就已推出了話音業(yè)務。近期,有線電視公司和長途電話公司也已在IPTV市場拉開戰(zhàn)線。有線電視公司為收費電視提供安裝服務,并且使用電纜調制解調器技術擴充到數據和語音通信領域。另一方面,長途電話公司則將有線電視公司侵入語音通信市場視為挑起戰(zhàn)爭。
媒體與通訊資深分析師曾韜曾表示,通信運營商已失去PC、手機二屏控制權,淪為純管道商。而對于電視屏,廣電因無全國性平臺及營銷能力不足,電視廠商還停留在設備功能的創(chuàng)新上,蘋果iTV不掌控內容。在管道、內容和用戶方面,運營商擁有對手無法匹敵的優(yōu)勢。通過IPTV大力推廣,運營商很有機會掌控電視這塊大屏。事實上也是,在前一波與微信的暗地較勁中“失利”后,運營商們陸續(xù)改變戰(zhàn)術,開始加速布局網絡電視。
流量經營靠內容精耕
大約10年前,在“N合一”業(yè)務浪潮下,幾乎所有大型運營商都推出了自己的視頻業(yè)務,但均鎩羽而歸。隨著智能手機的風行,曾經僅僅由電視承載的功能被越來越多的人轉移到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聯網設備上。于是,電信運營商又看到了再戰(zhàn)取勝的希望。
美國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日前稱,該公司50%移動網絡流量來自視頻服務,預計到2017年這一比例將達到三分之二。ABC、CBS、Hulu和BBC等廣播公司和視頻網站高層也表示,移動互聯網將改變他們的業(yè)務模式。英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EE公司預測,在未來4年,西歐75%的移動數據流量都將來自視頻。EE網絡戰(zhàn)略、架構和設計高級主管Matt Stagg也直言不諱地表示:“不管愿意不愿意,我們都在建視頻分發(fā)網絡。”
但網絡電視業(yè)的發(fā)展并不會一帆風順。近期,僅就國內來看,樂視網高調推出超級電視,PPTV網站也發(fā)布了互聯網盒子,百事通牽手CNTV合資公司成立。加上此前小米盒子、樂視C1S、芒果盒子、百事通“小紅”,整個網絡電視市場百花盛開,火藥味也開始濃烈。
此外,業(yè)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微信等OTT業(yè)務帶來的強烈沖擊,收費短信業(yè)務已屬于必然被取代的通信產品。因此免費業(yè)務對運營商和付費電視服務商的既有電視業(yè)務是一個挑戰(zhàn)。面對諸多挑戰(zhàn),運營商將來要生存,就要好好經營流量。而怎樣提升流量價值,又是需面對的問題。
運營商的未來一定是數據服務和精細化經驗。Eircom IPTV技術架構師Eoin Halpin認為,除了力求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運營商要對電視業(yè)務收費必須重視打造優(yōu)質的用戶體驗。韓國的SK電訊也在強調用戶“新體驗”的重要性。該公司此前已經作出了很好的嘗試:比如針對特定的棒球球迷的需求,SK電訊整合了他們感興趣的評論內容,供其分類收看。此外,可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上收看的跨屏電視節(jié)目也頗受用戶歡迎。
但不可否認的是,電信運營商對于電信業(yè)務的此輪嘗試尚未帶來普遍的收益。EE公司的Stagg指出,移動視頻業(yè)務要想獲得真正的發(fā)展,運營商需要建立一套復雜的工具系統(tǒng),這可能需要的是運營商的合作與產業(yè)鏈條的精心打造,前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