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總務相新藤義孝7月16日向內閣會議提交了2013年版《信息通信白皮書》并獲得通過。據白皮書估算,如果日本充分利用記錄個人購物數據等龐大數據的“大數據”服務,零售業(yè)、制造業(yè)等4個領域有望通過促進銷售和削減成本帶來每年7.7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00億元)的經濟效益。白皮書同時指出,“日本國內IT產業(yè)向海外拓展工作滯后”,并強調,“今后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力爭實現海外營業(yè)額增長5倍以上的目標”。
白皮書指出,顯示大數據交換量的“國內流通量”在日本2005年到2012年的7年間增漲了4.5倍。白皮書認為,“大數據”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xù)增長,這將有利于小型店鋪的手機銷售,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加強數據安全管理的呼聲在日本尤為強烈,為此,政府有必要建立相關制度以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此外,白皮書還對“大數據”給零售業(yè)、制造業(yè)、農業(yè)和道路交通基礎設施4個領域的經濟效益進行了估算。目前僅部分先進的日本公司使用“大數據”服務,總務省則對所有企業(yè)使用后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了匯總。
據估算,日本零售業(yè)可通過針對顧客購物數據發(fā)放優(yōu)惠券提高銷售額,或根據流行預測避免訂購不必要的商品獲得經濟效益約1.15萬億日元。制造業(yè)可通過收集安裝在設備上的傳感器提供的信息減少故障等,獲得約4.8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
報道稱,日本農業(yè)可通過提高稻米品質提高銷售單價等獲得約4000億日元的經濟效益。道路交通則可利用分析導航儀數據得出的預測結果疏堵,降低汽油支出,獲得1.4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
白皮書還強調,如果能夠在通信網絡配備以及智能手機普及等方面進軍亞洲及美國等海外市場,則有望實現海外銷售額增長至目前的5.5倍,達到17.5萬億日元的目標,屆時IT產業(yè)有可能成為日本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y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