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 Wastsa用宣布47億美元收購意向的方式回答了問題–“有誰會愿意去買黑莓?”然而另一問題接踵而至– “為什么要買下黑莓?”這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究竟Watsa 看中了這家深陷泥沼的智能手機先驅(qū)的哪幾點,以至于肯在他們剛宣布將近10 億美元運營虧損和大規(guī)模裁員之后還肯出錢買下黑莓?這是一個為復興黑莓而打造的長期計劃?還是為了拯救Fairfax 在黑莓的資產(chǎn)而做出自保之舉?恐怕很少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在周一的聲明中,Wastsa表示前者才是此次收購的意圖:“為黑莓打開一個充滿希望的私有化篇章。”如果真是如此,那么Wastsa 是在用行動證明他對這家曾經(jīng)被他稱為“加拿大最偉大的科技公司”的信任。
在寫給Fairfax Financial股東的一封信中,Watsa這么說,“它的名字,它首屈一指的安全系統(tǒng),橫跨650個運營商的營銷網(wǎng)絡,7900 萬用戶基礎和覆蓋9 成世界500 強的企業(yè)用戶群,在加拿大、美國和英國政府中幾乎壟斷的地位,大量的原創(chuàng)專利,由QNX開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和29億美金現(xiàn)金,這些都是黑莓復興的強大優(yōu)勢。”
但這一切都是半年之前的景象,過去6個月里黑莓的狀態(tài)每況愈下。他們確實還有一些值錢的資產(chǎn),比如一部分專利,BlackBerry Messenger平臺和幾十億現(xiàn)金加投資。但是這些還不足以支撐起黑莓的逆轉(zhuǎn)大戲。如今,它是一個急速隕落的巨星。
那么,Wastsa 是真心想要為黑莓重塑昔日的榮耀嗎?當然有可能,他在去年說過:“(黑莓)有可能在3個月,6個月或者9個月內(nèi)挽回頹勢嗎?不,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把眼光放到4,5 年后…我們要為接下來的4到5年做好準備。”如果Watsa 堅持這種厚積薄發(fā)的長遠策略,黑莓的崛起不會只是一個美夢。
也許這就是Wastsa 的計劃。不過他也可能盤算在時機成熟時將黑莓分拆出售。 又或許他對黑莓的高調(diào)支持僅僅是為了把Fairfax 因黑莓迅速蒸發(fā)的市值而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已。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周一宣布的“交易”還不具備任何約束力– Fairfax 甚至還沒有為這起收購著手準備財政手續(xù),黑莓還有6 個星期為自己尋找另外的買家。在一些觀察者看來,這是針對快速貶值的大型投資項目的一種損失控制手段。
Wedge Partners 分析師Brian Blair表示,Wastsa是在為吸引其它賣家而為黑莓造勢。其根本目的是盡可能搶救其在黑莓的10% 股份。最好的證據(jù)就是在Fairfax完全有進行收購的時候還十分謹慎地設置了6 個星期緩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