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ic通信網訊:AVS一路走來,有過彷徨也有過困窘,但最終代表著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AVS依然在技術上和產品上站住了腳,憑借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的優(yōu)勢地位和公平合理的“AVS專利池”統(tǒng)一許可模式,其完全可以全面解決困擾中國政府、運營商和產業(yè)界的知識產權問題,并為全球范圍內協(xié)調標準和專利關系問題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隨著2014年AVS+產品線的成熟,高清趨勢的明晰以及AVS2的逐步推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AVS標準的國內和國際產業(yè)化道路也漸入佳境。
從2002年AVS工作組的成立直到2006年AVS標準的頒布,十多年來,眾多企業(yè)前赴后繼地參與到AVS的產業(yè)化和市場推廣的過程中。從編碼器解碼器到終端接收芯片以及終端接收機,從研發(fā)到產品化,再到產業(yè)化,AVS的推動過程是比較艱辛的。為保障廣電的播出安全,運營商以年為單位,進行各項指標的播出測試,在這同時,還面臨著H.264以及MPEG-2等成熟國際標準的競爭,AVS最終依靠產品的低成本高可靠性,依靠為運營商提供的降低專利風險和提升頻點資源利用率的實際價值,依靠為運營商發(fā)展用戶提供了實質性幫助,以頑強的生命力在國內外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時代的演進卻是如此迅速,針對AVS在廣電行業(yè)高清數字廣播需求上的特點,2012年3月18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與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司聯合發(fā)文共同成立“AVS技術應用聯合推進工作組”,對AVS借高清和3D契機在廣播電視領域的應用達成了共識,并在同年4月形成了AVS+標準文本,同年6月AVS+獲得專家組審核,7月國家廣電總局正式頒布廣電行業(yè)標準AVS+,為AVS+在廣電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AVS+新技術標準的成立意味著再一輪市場化的推廣,隨著2014年AVS+的產品化逐漸成熟,AVS+從某種意義上成為了AVS市場的深化升級版標準和助推器。在技術的迭代中,這種現象似乎也顯而易見,但AVS+的成熟是否就意味著歷經十年周期的AVS將被淘汰,慧聰廣電網記者走訪了上海國茂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并對國茂副總裁仲登祥并對其進行了采訪。
市場化需求決定發(fā)展趨勢,AVS仍具市場潛力
作為一家2001年就參與國標H.264研發(fā)并且隨著2002年AVS工作組的成立,陪伴著AVS產業(yè)一路走來的AVS產業(yè)聯盟理事長單位,上海國茂在AVS標準以及AVS+的推動過程中具備許多獨立的專項提案專利。據仲登祥仲總介紹,上海國茂的前身是上海廣電集團中央研究院,和普通研究院不同的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肩負著AVS標準產業(yè)化和市場推廣的責任,在市場中摸爬滾打那么多年,上海國茂在標準成立后的產品化產業(yè)化推廣具有著獨到的見解。
仲總認為,“在產業(yè)化推廣的過程中,如果說標準制訂的投入是10,那么從標準到產品投入就是50,從產品到應用要到100,產業(yè)化市場化才是一個產業(yè)發(fā)展最艱難的部分。在某個標準的市場化過程中,要針對知識產權糾紛敏感的領域,因為AVS標準的核心價值是專利,是自主知識產權,所以在尋求市場化需求的時候一定要尋找對自主知識產權敏感的領域,上海國茂認準的目標就是廣電運營商,而我們就是最能吃準運營商需求的。
對數字電視運營商來說,利用AVS標準的高壓縮技術可以使有限頻點內播出的數字電視節(jié)目套數增加很多,前端終端的成本比較低,采用的是中國自主的標準,完全免除采用國外標準面臨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所以是一件于國于民于己都是有利的事情。AVS的標清系統(tǒng)解決方案、技術和產品目前已經很成熟,成本也很低,既沒有專利侵權風險和高昂的專利費用,也擁有大量的用戶基礎,所以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標清的推廣仍應用AVS比較合適。而高清AVS+作為廣電總局推動的新一代編解碼標準,圖像質量的確比AVS好些,技術上有升級,在高清還未大規(guī)模普及或初步建設的情況下,針對高清AVS+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對于國茂而言,AVS與AVS+都擁有全面的技術、產品和系統(tǒng)解決方案,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目前標清地面主要的推動仍是AVS,而高清地面的推動將采用AVS+,一個芯片一臺編轉碼設備一個方案就能全部解決。
我們要認知,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標準的發(fā)展具備一定的規(guī)律,大約是每十年更換一次。從標準研發(fā),標準頒布,核心產品的研發(fā),到產業(yè)化應用和大規(guī)模推廣,斜率和轉折點都不一樣。如何把握技術和市場演進規(guī)律是每一個在市場中革新技術的先驅者所應當首先考慮的要素。”
頻點資源有限,地面難以全面高清
事實上,從目前有線和地面無線運營商的市場格局來看,標清的機頂盒很多都是贈送的,成本一旦高了運營商就很難支撐起來。一方面,AVS+產品化的適用性還有待時間考證,另一方面,在部分已經開發(fā)的存量市場中迭代終端成本過大。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三四線城市農村以及偏遠地區(qū),對于還未能夠方便及很低成本解決收看本地數字電視節(jié)目的用戶來說,AVS標清是非常好的選擇;在一二線城市推動AVS+高清,在未來可能是比較合理的布局戰(zhàn)略。
上海國茂展示DTMB+OTT智能網絡地面電視高清機頂盒
面對2014年所將面對的高清迅速普及的時代,上海國茂仲登祥仲總也表示認同,既然主流市場已開發(fā)高清市場,那么事實證明高清時代已經來了。但中國地域很廣,市場層次豐富(古巴還在銷售CRTTV),針對國內特點,國內高清市場目前主要存在于有線和OTT,而在國內地面數字這塊主要還是標清。由于國內頻點資緊張,國內一個運營商可能只能拿到一兩個頻點,用AVS一個頻點就能做16套至20套節(jié)目。地面無線是較好的選擇,同時也是最有效最低成本的傳輸覆蓋手段,而利用了AVS標準擴容后,幾個頻點就足以支撐幾十套節(jié)目播出,基本能夠滿足受眾的基本和普遍收視需求。
結合DTMB網絡優(yōu)勢,切入“智慧城市”網絡
另外,當被問及DTMB以及有線電視網在未來智慧城市中所占據的地位時,仲總認為廣電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應當結合廣電網絡低成本大傳輸數據的特點,在網絡上跑視頻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而國茂目前也有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利用現成網絡,無需增加成本,技術嫁接上就能使用。
“智慧城市”的機遇已經來臨,廣電需要注重業(yè)務創(chuàng)新和多種運營的觀念,在做好傳統(tǒng)廣播電視業(yè)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廣播電視現有DTMB以及有線網絡優(yōu)勢,以資源聚合為特征,以視頻、語音、數據等多媒體為途徑的全方位服務,努力為用戶打造內容更豐富、功能更全面、渠道更多樣、交互更便捷、服務更貼心的智慧電視平臺。使廣播電視逐漸成為各種新興應用最普及、最有效的載體。
【結語】2014年AVS+的發(fā)展如火如荼,在產業(yè)鏈各界的積極推動下,成熟的產品化趨勢正日益顯著。但回過頭來,當我們再審視已經經過了10個年頭的AVS,周期性的研發(fā)推廣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如今判定其是否已經“雞肋”的標準是否也仍應遵循市場化的規(guī)則?結合運營商自身的條件以及受眾需求,在AVS以及AVS+兩個標準之間進行客觀選擇,最終構建符合“地情”的地面廣播傳輸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