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他是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化工研究所的博士生,曾經想的是如何從石油提煉過程中有效找出高經濟價值產物;
28年來,他從化工專家半道轉入光電半導體領域,原本打算在臺灣工研院終老一生,卻陰差陽錯成立了如今扮演全球LED舞臺要角的晶元光電;
28年后,他帶領晶電穩(wěn)坐全球芯片龍頭交椅,玩轉并購魔法得心應手,發(fā)動策略聯(lián)盟,與合作伙伴唇齒相依,把做生意帶入“協(xié)同合作”的境界;
他是玩轉全臺灣第一套MOCVD設備第一人,他是臺灣并購王,他是晶電的創(chuàng)始人,他為人溫和,謙遜有加,不見傲氣的樂觀與韌性。
化工專家的戲劇職場人生
1985年年中,李秉杰于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化工研究所念完博士;由于當時臺灣工研院化工所人事凍結,1985年10月,李秉杰輾轉到工研院材料所報到,剛出爐的化工專家,就這樣戲劇性轉進光電半導體領域;1988年夏天,在工研院就職未滿三年,李秉杰被派往美國HP研發(fā)中心深造一年,學習各種包括MOCVD、MBE等化合物半導體制造技術,這也為李秉杰后來的半導體生涯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我一直是打算在工研院退休的人,甚至到1994年之后,當我拿著MOCVD技術轉移計劃書到各大企業(yè)去兜售時,滿腦子都還想著只要找到有人愿意出一千萬元(新臺幣),把這技術買走就好了,這樣我就能完成任務,對過去的研究有個完美句點?!崩畋苁潞蠡貞浄Q。曾經認定要以工研院的研究工作作為終身職志,卻沒想到這一轉折。
因為,當年在臺灣工研院光電所擔任組長時,部門底下近百位員工,一年所需經費超過新臺幣兩億元,雖然每年向臺灣經濟部申請科技專案研究經費超過1億元,但缺乏的經費,讓李秉杰很頭痛,為此每年不得不到處跟廠商敲門,找研究計劃或進行技術服務及轉移。
而敲門磚就是工研院光電所手上所擁有的各類技術,其中MOCVD與ITO(IndiumTinOxide)技術是后來晶電的基石,李秉杰對當時的光寶、億光、光磊、華興等可能買家一一拜訪,當時也找上國聯(lián)光電,1995年,時任董事長黃國欣當場發(fā)話,“我們的技術比工研院好,所以不需要,技術團隊過來就好?!?/p>
被國聯(lián)光電拒絕之后,輾轉發(fā)展到1996年,一個原本單純的技術轉移計劃書,最后演變成由工研院創(chuàng)新投資、億光、光磊、鼎元、佰鴻、華興、開發(fā)科技等7個股東與技術團隊,共同合資成立晶元光電,兩輪投資總金額為新臺幣3.2億元。
“除了研發(fā),什么都不懂,連資金募集、董事會怎么開都是工研院幫忙”,李秉杰最終還是被推上了總經理的位置,加上周銘俊、劉國智、章絹明以及從惠普回來的譚昌琳,這就是晶電的第一批員工。
1997年,晶元光電產品正式推出;時隔一年,1998年晶元光電迎來了創(chuàng)立的第一次輝煌,當時因為中國大陸規(guī)定汽車車尾必須加裝高亮度紅光LED霧燈,晶元光電當年的年銷售超過規(guī)劃,交出了高額獲利的好成績。
2001年5月,晶元光電在臺灣證劵交易所上市,億光電子、光寶科技、華興電子、鼎元光電等均為晶元光電的股東。
2002年,晶電打進韓國三星手機供應鏈,是全臺灣唯一供貨藍光LED的芯片廠,一個月三星要求出貨一千萬顆,一顆可以賣到新臺幣10元,毛利超過5成。
毋庸置疑,發(fā)展至今,晶電的芯片已經遍布全球廣闊的市場。
臺灣并購王
在臺灣的LED并購史上,晶電的幾宗并購案件,被譽為“驚心動魄”。7年并購4家LED芯片廠,穩(wěn)坐全球芯片龍頭交椅,李秉杰玩轉并購魔法得心應手。在接受外界采訪時李秉杰曾透露,并購的主要原因是擴大產能和市場、獲得新技術和擁有對方專利等等。
第一起并購案,李秉杰就瞄準了國聯(lián)光電。國聯(lián)光電曾是臺灣第一家切入高亮度LED的晶粒廠,曾經支配臺灣四元LED器件市場,也是以磷化鋁鎵銦為材料量產四元紅光LED的重要廠商,當年與HP的跨海官司結束,讓國聯(lián)光電在外延芯片銷售上得以打開全球市場。
2005年底,晶元光電完成對國聯(lián)光電的并購,并購方式是股份轉換方式,當時兩家公司合并后的股本達到30.6億元新臺幣,總資產更超過100億元。據公開資料,兩家公司合并后,在當時穩(wěn)居四元LED全球龍頭外,藍綠光LED也更具實力,兩者的客戶群更是互補,不但涵括大陸、臺灣,就連歐、美及日本、韓國也都有重要影響力。
2007年9月,晶元光電同樣以股份轉換方式,將元砷光電和連勇光電收歸旗下,完成臺灣LED史上第一次的三合一并購案,也讓晶元光電一躍成為全球LED芯片巨頭之一。
對于合并元砷光電,李秉杰有自己的判斷,“當時合并元砷很重要的一個著眼點就是大陸市場,因為元砷有七成的收入是來自中國大陸,晶電那時候在大陸市場的營收占比不到10%,所以合并元砷對晶電在中國大陸市場有很大的幫助”。
李秉杰的并購之路并未停止,而且堅守水平擴張路線,并實現1+1>2的遞增效應。2010年8月,晶元光電與廣鎵光電通過股份轉換方式,廣鎵光電成為晶元光電的子公司,換股比例為廣鎵光電普通股4.85股換發(fā)晶元光電普通股1股,取得廣鎵48%股權,整體交易金額達40億元新臺幣。
雖然歷經2011、2012年長達兩年的衰退期,2013年晶電開始迎來增長期,第2季合并營收達60.68億元新臺幣,轉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