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消息微信關注“jiweinet”,發(fā)送“專利”更多手機資訊關注手機中國聯盟微信平臺:zengshouji
1.與政府合作 雷軍系專利運營獲官方身份;
文/搜狐IT 丁丁
在知識產權日前夕,國內第一支專利運營和技術轉移的基金--睿創(chuàng)專利運營基金正式成立。此基金以政府為引導,企業(yè)為主體,委任具有國際知識產權運營經驗的智谷公司來管理。智谷公司為雷軍系旗下企業(yè)。
此基金將幫助國內高科技企業(yè)有效地獲取核心技術專利,為企業(yè)在未來行業(yè)發(fā)展格局中獲取主導權。第一期基金將重點圍繞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等核心技術領域,以云計算、物聯網作為技術外延,通過市場化的收購和投資創(chuàng)新項目等多種渠道來集聚專利資產,希望在近五年內儲備一大批高質量的核心發(fā)明專利。
目前,有多家從事智能終端與移動互聯網業(yè)務的公司作為首批戰(zhàn)略投資方參與本基金。中關村科技園區(qū)管委會、海淀區(qū)政府通過引導資金給與支持,智谷公司作為普通合伙人管理基金投資策略與日常運營。
發(fā)展知識產權符合國家的戰(zhàn)略方向。將專利作為戰(zhàn)略資產進行合理運用,對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與國外專利巨頭進行專利互換合作,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睿創(chuàng)專利運營基金的成立,使得雷軍系專利運營企業(yè)獲得了官方身份,更利于專利知識產權的布局,同時對雷軍系企業(yè)的積極影響也不可忽視。
智谷于2012年8月17日成立,注冊地為開曼群島,是一家以促進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來推動中國原創(chuàng)技術發(fā)展的公司。主要從事開發(fā)及轉讓技術和知識產權、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知識產權許可、知識產權咨詢、知識產權培訓以及商業(yè)信息咨詢等業(yè)務。
2013年3月,金山軟件與小米、順為等公司及張宏江、林鵬共同購買智谷控股價值1960萬美元的股票,交易完成后,小米、張宏江、林鵬、順為、金山軟件、雇員股權激勵計劃分別擁有智谷控股40.04%,2.50%,4.00%,20.00%,19.96%,13.50%的股權。小米與順為均為雷軍旗下投資控股公司。金山軟件CEO張宏江任智谷公司董事長兼CEO。
2.大陸IC廠卡位指紋識別演算法、專利問題頭疼;
大陸手機廠對指紋識別應用懷抱希望,吸引近期兩岸無論是觸控IC、驅動IC和面板廠均想卡位此一市場,陸廠包括敦泰、匯頂、思力微等觸控廠均對相關市場虎視眈眈,預計于下半年推出電容式滑擦式(Swipe)或按壓式(Area)的樣品。惟目前演算法仍是眾家硬體廠商面對最主要的技術門檻,更可能踩到主流電容式指紋識別的技術專利疆界,后續(xù)發(fā)展仍待觀察。隨著指紋識別廠商將于2014年下半起飛,并于2015年進入高速成長期,大陸一二線、白牌系統(tǒng)廠、甚至專注第三方支付系統(tǒng)的廠商,都積極于2014年下半推出指紋識別手機,持續(xù)吸引各家廠商的關注。觸控龍頭廠Synaptics積極透過購并指紋識別廠商Validity、并與陸觸控面板廠歐菲光結盟,以切入指紋識別市場,共同致力于觸控面板整合指紋識別的技術研發(fā),此舉在觸控和手機市場投下震撼彈,同時也象征觸控廠商大張旗鼓布局指紋識別的意圖。據悉,目前大陸業(yè)者開始投入指紋識別蔚為趨勢,尤其電容式觸控廠商對于電容技術的開發(fā)并不陌生,觸控陣營包括敦泰、CIS格科微旗下觸控公司思力微、匯頂、比亞迪、貝萊特、集創(chuàng)北方等,都已經開始布局相關市場,并擬于2014年下半推出產品,大致上的規(guī)劃是年底前開始向客戶送樣。舉例而言,敦泰為大陸觸控廠切入指紋識別的代表廠商,目前主軸開發(fā)2D sensor array,預期將于2014年底完成開發(fā),并推出產品。值得注意的是,IC設計廠商雖然在硬體的開發(fā)上并不困難,目前多家廠商技術開發(fā)均已達到讀取指紋影像的層次,即便如此,觸控IC廠缺乏熟悉指紋識別系統(tǒng)的軟體人才,恐將使得新產品開發(fā)計畫頻頻卡關。有鑒于目前手機用指紋識別市場正值起步,設計公司面臨諸多設計上的瓶頸,包括如何鑒定指紋讀取優(yōu)劣的標準,以及如何提升識別率、增加可靠度等,都令芯片廠商頭疼不已。惟目前市場上相關的演算法團隊并不多,在軟體資源有限的狀況底下,恐將影響廠商產品推出和量產的進度。此外,即便產品順利生產,電容式指紋識別IC很容易踩到蘋果的專利界線,未來新進廠商如何避免專利戰(zhàn),進而大陸一二線手機市場上存活下來,更是一大挑戰(zhàn)?,F階段指紋識別領域雖然傾向電容、按壓式的技術,然而長期而言,卻尚未定義哪一種技術將成為主流,指紋識別方案商、系統(tǒng)廠也對眾多技術抱持開放態(tài)度,意味著技術市場還有極相當大的彈性。除了在電容式產品之外,另外包括光學式觸控技術的金佶科技、熱感應技術為主的瑞典公司IDEX、壓力式傳感方式的JP Se??nsor等。DIGITIMES
3.3D打印部分核心專利年到期 國家年內或出扶持政策;
21世紀經濟報道 在發(fā)布全球首款彩色多材料的3D打印機之后,3D 打印的領先企業(yè)stratasys再推出級模擬聚丙烯材料——Endur,后者可以應用家用電器、日用消費品、汽車部件和實驗室設備的原型制作。
4月24日,stratasys應用工程師施慧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這款材料已經在中國發(fā)售,作為公司全球市場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市場的發(fā)售是與全世界同步的?!?/p>
施慧表示,該公司在中國約有10個核心經銷商,服務于整個大陸地區(qū)。一位stratasys的深圳客戶透露,stratasys2012年在中國銷售約300臺3D打印機,2013年約450-470臺。
但市場即將迎來強有力的競爭者。今年3月底,2D打印巨頭惠普宣布,本財年底將進入3D打印機市場?;萜者@一決策的主要緣由是,Stratasys的3D打印部分核心專利已經過期或將在一年內過期,這將為這一行業(yè)向競爭市場發(fā)展提供條件。
2013年,惠普在打印市場份額接近40%,現在進入3D打印機市場將無需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開發(fā)新技術。
施慧坦言,失效的專利基本歸屬于stratasys。到了今年年底,該公司的FDM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熱熔堆積固化成型法)部分專利也將到期,“但還有很多的核心技術專利仍屬于stratasys”。
競爭將有利于市場培育。據英國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預測,到2018年全球家用3D打印機的銷售量將超過100萬臺,而業(yè)內人士認為,今年的銷量只能達到4.4萬臺;市場研究公司易觀國際(Canalys)同樣預測,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場交易額將從去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38億美元,到2018年,將激增至162億美元。[!--empirenews.page--]
這個意味著今年開始到2018年,3D打印市場規(guī)模增長五倍以上,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5.7%。
在施慧看來,未來基于3D打印的應用將不斷地增加,3D打印機的價格會大幅下降,由此走進大眾市場。
在我國,3D打印仍停留在科研階段。盈科材料是3D打印機的先行試用者,通過該技術成功“試印”出了10棟實體房屋,此后,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表示,公司要三年之后用3D打印機打印房子。
目前,中國3D打印行業(yè)設備、材料、軟件等核心領域都能夠不同程度實現自給,并在文化創(chuàng)意、工業(yè)、生物醫(yī)學等領域得到應用。
“但這還遠遠不夠?!敝袊?D打印技術產業(yè)聯盟執(zhí)行理事長羅軍表示,“中國與歐美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規(guī)模上差距迅速拉大。”
歐美3D打印企業(yè)的規(guī)模普遍都在20~30億元的水平,而我國至今基本上還沒有一家企業(yè)銷售收入過億元,并且歐美在裝備水平上明顯高于我國,我國使用的金屬粉末等材料基本還依賴進口。
羅軍透露,科技部和工信部等部門正在進行相關方面的調研,今年底預計將有一些扶持政策出臺。
4.我科研機構在半導體 照明領域開展專利維權;
科技日報北京4月25日電(記者陳磊)記者25日從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fā)及產業(yè)聯盟獲悉,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研發(fā)中心在擁有核心專利及專利組合的基礎上,通過與專業(yè)專利運營公司中科智橋及相關律師事務所合作,首次以發(fā)送律師函的方式開展專利維權行動。
據了解,半導體照明產業(yè)尤其是其上中游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yè),全球經過二三十年技術儲備,原始創(chuàng)新和高端技術創(chuàng)新變得越來越難。因此,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日益受到重視,在全球創(chuàng)新鏈的競爭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日亞化學、飛利浦流明、歐司朗、豐田合成、科銳等為代表的日、美、歐洲的半導體照明公司經過多年的專利積累,已經基本形成了技術壟斷的局面。同時,這些公司利用各自核心專利,采取橫向(同時進入多個國家)和縱向(不斷完善設計,進行后續(xù)申請)擴展方式,在全球布置專利網。在強大的專利壁壘面前,國內半導體照明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國際化進程舉步維艱。
在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地方政府和產業(yè)界的大力支持下,以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研發(fā)中心為代表的一批國內科研機構,在LED技術領域若干技術點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一批以復合光學膜和低熱阻封裝技術為主的美國、中國和PCT專利專利組合,涵蓋了LED器件架構、電極、外延生長、器件制造工藝、發(fā)光效率提高、封裝和應用等各個方面。
“這次維權表明我們對自主創(chuàng)新技術成果的自信,也同時想以專利運營的方式獲得全球業(yè)內伙伴的尊重和技術合作?!敝锌圃喊雽w照明研發(fā)中心主任李晉閩研究員表示,該中心經過10多年的科研攻關與技術創(chuàng)新,在LED照明芯片和器件領域里研發(fā)出一系列業(yè)界領先的原創(chuàng)技術及創(chuàng)新成果,下一步計劃與公司合作開展包括許可、轉讓、投資開發(fā)等全方位的專利運營活動,真正發(fā)揮知識產權的價值和作用。
據中科智橋方面透露,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研發(fā)中心至今已經提交了230項專利申請,其中已經有50項被授予專利權,其專利組合所包含的多項技術,部分相關性能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同時成為LED新型應用拓展的基礎及關鍵技術。
“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研發(fā)中心就其專利組合對全球主要LED廠商進行維權,在知識產權及科研成果商業(yè)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相信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成果將會通過知識產權運營實現價值?!睂@\營專家、高智發(fā)明中國投資董事蘇清新博士認為。
5.鴻海 賣Google通訊專利;
鴻海昨(25)日宣布,透過智財權管理公司MiiCs & Partners出售一專利包給Google,此專利包內容為通訊相關技術專利。法人認為,鴻海此舉很可能建立與Google開發(fā)新穿戴式產品合作計畫,未來雙方可望攜手搶攻市場商機。
雙方對專利交易金額及細項未對外公開。鴻海繼去年8月底出售頭戴式顯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專利給Google后,昨日再添一樁專利出售案,顯見鴻海研發(fā)與技術能力已獲國際大廠肯定。
由于本次出售專利內容為通訊相關技術,令外界聯想Google可能將打造新產品,鴻海能否順勢取得代工訂單,吸引市場關注。
法人認為,今年初,Google才出售摩托羅拉手機部門給中國大陸品牌廠聯想,這次取得鴻海通訊技術專利的意圖,耐人尋味,很顯然并不是針對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等產品,很可能是進行新一代Google手表或Google眼鏡等穿戴式裝置產品開發(fā)預作準備。
鴻海發(fā)言系統(tǒng)表示,由于與Google簽訂保密協定,因此,無論是專利交易金額、通訊技術內容或生產制造合作等細項都無法對外說明,未來鴻海仍將持續(xù)強化專利布局,提升市場競爭力。
【記者陳昱翔/臺北報導】鴻海為防范大陸代工廠比迪亞步步進逼,近年來積極部署專利壁壘,目前全球專利申請數量近13萬件,不僅遠超過國內其它科技業(yè),甚至比微軟(Microsoft)更多,成名符其實的專利王國。經濟日報
6.蘋果新技術專利:用戶可與懸浮3D物體互動
威鋒網4月24日消息,美國專利商標局今天公開了蘋果獲得的一項專利,與“交互式3D顯示系統(tǒng)”相關,其中詳細介紹了該系統(tǒng)顯示3D圖像以方便用戶通過觸摸、滑動等手勢來與其互動。
蘋果的這項發(fā)明中使用到許多已知的顯示技術,以及大量傳感器以顯示虛擬全息圖像。這項技術的基礎原理與UFO形狀反光鏡箱可“投影”箱內物體的360度3D圖像相同。對于用戶來說,這些實體的東西好像就懸浮在箱中,任他們操作。不過反光鏡箱主要依賴于視錯覺,而蘋果的技術則復雜得多。[!--empirenews.page--]
蘋果的這個3D圖像顯示和追蹤系統(tǒng)與微軟研究院在2011年展出的360度可視屏幕相似。微軟該系統(tǒng)名為Vermeer,它其中的許多概念都與蘋果的這項技術發(fā)明相似,也正是這些概念才能夠讓用戶獲得相對比較高像素的互動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