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線充電技術借助星巴克等線下商家的推廣,將會在近兩年得到更大規(guī)模的普及;
2.磁共振技術終將會代替磁感應技術成為無線充電技術的標配,但前者的技術成熟程度還需要極大提升;
3.三大無線充電標準之間進入合縱連橫時期,各方之間的競爭和合作將更加激烈。
序 明天會更好嗎?
出門在外最怕遇到什么狀況?手機沒電和手機沒網。
隨著Wifi的普及,手機網絡問題正在得到緩解??墒?strong>機電源領域卻遲遲沒有迎來重大的技術革新。手機鋰電池的功率升級仍趕不上人們對于手機電力的高速消耗。公共場合的電源插頭的數(shù)量更是難以滿足大量移動設備的充電需求。
最美好的設想莫過于,如果有一天,無線充電能像無線Wifi一樣普及,人們的手機電量就有救了。
這個美好的明天真的能到來嗎?還是先回歸現(xiàn)實,看看我們距離未來到底有多遠。
一、無線充電靠什么技術?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無線充電可以丟掉電源線?其實早在19世紀30年代,物理學家法拉第就發(fā)現(xiàn)了磁場和電流之間的關系。無線充電的過程簡單來講,就是電流轉換為磁場,磁場通過空氣傳輸后又轉換成電流輸送給充電設備的過程。
消費者市場的主流無線充電技術包括兩種:磁感應(MI)和磁共振(MR)。
拋開復雜的技術詞匯,想要理解磁感應和磁共振的區(qū)別,可以這樣歸類:
1.磁感應的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充電效率高、普及的也更快。但可能只是一種過渡的解決方案,因為其要求電源發(fā)射設備和接受設備近距離的接觸,常常是一個充電點只能充一個設備,不支持多設備同時充。
2.磁共振則代表著未來的真正趨勢,只有它才能讓無線充電真正得到廣泛使用。因為它可以實現(xiàn)遠距離的無線充電,一個充電點就能給多個設備同時充電。如今這個技術存在的問題是還不成熟,充電效率低,依舊處于科研實驗階段。
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