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息安全被上升到國家層面前有未有的高度時,國產IT企業(yè)仿佛見到了久違的春天。不過,外企讓出的蛋糕,國內企業(yè)能吃到多少呢?
上一周,浪潮信息為代表的IT股走出了一波小高潮,部分股票漲幅超過20%。然而,本周伊始,浪潮信息股價開始回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昨日對筆者表示:“在整個IT產業(yè)鏈中,中國企業(yè)做得最差的是智能終端操作系統(tǒng)和數據庫這兩方面,前者目前還是被蘋果、谷歌和微軟這三家國外公司所壟斷,后者主要是Oracle的數據庫占據主要市場份額。至于在其他領域,國產軟硬件都有了較好的競爭力。”
在浪潮集團副總裁張海濤看來,如今國內的市場氛圍趨好,國產廠商能夠獲得的市場機會比以前要多。但與國際廠商相比,國產產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薄弱,產業(yè)鏈上下游的產品之間聯(lián)系不多,兼容性較差,從而讓客戶在選用時存在顧慮。“國產廠商之間應該通過技術專利共享、產品互相兼容等市場行為來相互推動發(fā)展。”
國產化進程加快
在網絡設備、應用軟件、服務器等領域,中國正在加快國產化進程。
以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為例,以華為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已能完全替代國外廠商。
而在應用軟件領域,國內產品也已經基本可全面替代同類的國外軟件。海比研究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當前,管理軟件已在我國的中大型企業(yè)大量應用。管理軟件的國外品牌主要有SAP、Oracle,國內品牌主要有用友、金蝶、浪潮等廠商。SAP等國外品牌主要應用于一些大型企業(yè),如中石化、中石油、首鋼、國家電網等眾多超大型企業(yè)集團。以用友為代表的國內公司則主要應用在中小企業(yè)。
但近10年來,隨著用友NC等國內高端產品的不斷完善,國內公司產品在國內大型企業(yè)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在技術架構上,國內產品比國外產品有后發(fā)優(yōu)勢;從功能上看,除了高級排產計劃等一些生產制造的核心功能外,國內管理軟件已基本可以完全滿足各類型用戶的需求。總體而言,以用友為代表的國內管理軟件廠商可以完全替代以SAP以代表的國外管理軟件。
在政府、教育、流通等部分領域,國內的行業(yè)解決方案也已能完全替代國外產品。在醫(yī)療、交通、電信、制造等行業(yè),在信息化硬件設備方面,國外產品的領先優(yōu)勢還比較明顯,在軟件產品和信息化實施整個過程,國內產品已能完全替代國外產品。
相比之下,服務器的國產化率還非常低,但隨著國家對信息安全的重視,以及國內企業(yè)在技術上的積累,服務器也在加快國產化的步伐。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務器出貨量為230萬臺,同比增幅僅為1.4%。中國服務器市場繼續(xù)保持穩(wěn)健,出貨量42.7萬臺,同比增長29%,成為全球服務器市場增長的最大動力。相比之下,美國廠商的出貨量則出現(xiàn)下降。
其中,本土服務器廠商華為和浪潮的出貨量增幅明顯。華為的出貨量為85919臺,同比增長61%。浪潮的服務器出貨量為80929臺,同比增長288.7%。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和浪潮在全球服務器市場的出貨量排名分別為第四、第五,僅次于惠普、戴爾和IBM。
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