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宇宙的探索,人類一直在前進的道路上。宇宙早期星系狀況又是如何,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探索,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近日,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結(jié)果表示,天文學家使用幾種不同的望遠鏡發(fā)現(xiàn)一個遙遠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2億年,也就是意味著宇宙首個星系誕生于大爆炸之后2億年。
這一結(jié)果對天文界以及宇宙學有著重大意義,因為此前,天文學家們一直認為宇宙中最早形成的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5億年。是人們對宇宙探索的進一步發(fā)展,為研究宇宙初期星系如何形成和進化提供了更多的資料和研究物。
美國研究人員借助兩種美國宇航局儀器——哈勃望遠鏡和斯皮策望遠鏡觀測到這個新星系。該星系團擁有強大的重力像放大鏡一樣彎曲光線,受益于星系的自然屬性,能夠很好地觀測到宇宙初期狀況。研究人員進一步對該星系的光線和“紅移(redshift)”進行研究,借助于夏威夷凱克-2號望遠鏡,最新發(fā)現(xiàn)星系的紅移值達到6.027,這表明當時的宇宙環(huán)境為宇宙大爆炸后9.5億年。然而星系中的恒星年齡至少已有7.5億年歷史,這意味著它們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2億年。
據(jù)悉,美國宇航局下一代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可觀測高清晰、遙遠的紅移天體目標。希望借助各類先進的天文望遠鏡,我們能在對宇宙起源和發(fā)展的研究道路上取得重大進展,能夠越走越遠,真正了解我們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