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上第一臺全尺度的星載原理樣機——“地球同步軌道毫米波大氣溫度探測儀”開展了一系列外場成像試驗,并取得突破,成功獲取了建筑物等自然目標的毫米波段輻射圖像,而且成像質量較高。從成像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建筑物圖像層次分明,信息量豐富,充分反映了目標的細微特征,為下一步進行大氣溫度探測奠定了基礎。
(外場成像試驗)
據(jù)悉,“地球同步軌道毫米波大氣溫度探測儀”是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承擔的“十一五”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重點項目。
地球同步軌道毫米波大氣溫度探測儀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干涉式綜合孔徑圓環(huán)陣列自旋掃描成像體制,并針對系統(tǒng)自旋成像的特點將偽極網(wǎng)格傅立葉變換的概念引入到成像算法當中,驗證了系統(tǒng)成像探測功能及算法的正確性。地球同步軌道毫米波大氣溫度探測儀工作頻率50-60GHz,由28個接收機單元組成,每個接收機包括8個探測通道,以3m直徑的自旋圓陣實現(xiàn)了6m的等效觀測口徑,能夠在5分鐘內實現(xiàn)全國范圍覆蓋成像,實現(xiàn)對大氣溫度廓線的多通道垂直探測,在36000km的軌道高度上達到50km的地面空間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