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到來,讓消費者對身邊的假冒偽劣產品更加關注,對侵害自身權益的行為要依法力爭。而在人們生活中,被追捧的保暖極品——羊絨衫,盡管由于稀少珍貴,被稱為“纖維寶石”、“纖維皇后”、“軟黃金”等,卻在光環(huán)下存在著諸多問題。
市場中的羊絨衫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日前的各地抽查中,羊絨衫也頻現質量不合格問題。如產品的纖維成分及含量、頂破強度不合規(guī)定、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質超標、耐汗?jié)n色牢度偏低等。這一系列問題不僅使羊絨衫行業(yè)發(fā)展和品牌樹立受損,更讓不知情的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
市面上很多羊絨衫都存在摻假的問題,因為羊絨僅生產在山羊身上,產量較少,因此有不少廠商就將細羊毛摻入羊絨中。而綿羊身上的只能成為羊毛,卻不是羊絨,保暖性能也遠不及羊絨。那么究竟該怎么檢測羊絨呢?
據悉,目前羊絨檢測多采用人工檢測,這樣不僅效率低,而且可能會受到檢測人員的主觀因素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影響,數據不夠客觀。因此羊絨檢測領域亟需建立更為科學、客觀的儀器檢測以及征訂山羊絨細度標準樣品。
山羊絨細度標準樣品可以用于羊絨檢測的多個領域,不僅可以用于原料收購、原絨分級等實物細度感官比對,還可以用于顯微投影儀、OFDA等羊絨、羊毛細度測試儀器的校準和核查。
檢測儀器校準需要用實物標準來進行,從而完成羊絨細度檢測。但是目前我國標準羊毛條最細的直徑是16μm以上。而該標準不能夠完全區(qū)分羊絨和羊毛,因為我國大多數地區(qū)所產山羊絨細度在16μm以下。因此,在推進儀器檢測的用時,還需要先征訂山羊絨細度標準樣品。目前我國已經積極的開展相關工作,為山羊絨細度檢測的完善奠定基礎。消費者想要知道自己購買的是不是真羊絨,那么還需要通過儀器來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