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集成電路誕生60周年,對于中國半導體行業(yè)而言也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在調研機構IC Insights公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IC設計公司營收排名中,紫光展銳以20.50億美元 的營收排在第十位。眾所周知,紫光展銳由展訊通信和銳迪科(RDA)合并而成,而促成這兩家公司合并的正是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在這位“資本大鱷”的帶領下,2013和2014年,紫光集團先后以18億美元、9.07億美元收購了展訊通信和銳迪科(RDA),今年1月,展訊和銳迪科正式整合成紫光展銳,由此也正式拉開了新征程的序幕。
當然新征程的序幕也意味著舊時代的落幕。隨著新公司內部架構的不斷調整,多位曾是展訊和銳迪科的高層一一離開公司并選擇再次創(chuàng)業(yè),對于他們來說新的起點同時也是新的挑戰(zhàn),而他們也毫不畏懼,盡情描繪著自己多姿多彩的職業(yè)生涯,并繼續(xù)奮斗在國內半導體產業(yè)的第一線。為此,集微網特意盤點了一下離開展訊和銳迪科后再次創(chuàng)業(yè)的一眾高層們。
離開展訊之后創(chuàng)業(yè)的高層們
武平
2001年,武平、陳大同、冀晉、范仁勇和張翔等人在國內正式創(chuàng)辦展訊通信。彼時,武平任CEO,陳大同任CTO,張翔任中國總經理,范仁勇和冀晉分別任副總裁。
2003年,展訊憑借全球首顆GSM/GPRS(2.5G)的基帶單芯片SC6600B,在山寨機時代崛起;2004年,展訊研發(fā)出全球首款TD-SCDMA/GSM雙模手機基帶單芯片;2007年6月,展訊以“中國第一只3G概念股”的身份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中國第一個上市的芯片平臺公司和當時市值最大的設計企業(yè)。
然而在金融危機肆虐的2008年,展訊在當年的第三季度報出3130萬美元的巨虧,財務的虧損再加上長期內耗等問題,最終CEO武平選擇離開展訊再次創(chuàng)業(yè)。
2011年,武平和前美國新思科技總裁潘建岳、億品傳媒創(chuàng)始人李峰合伙成立武岳峰資本。自成立以來,公司積極與各級政府引導基金合作,致力于高科技新興產業(yè)全生命周期的股權投資,核心投資領域聚焦于信息產業(yè)、智能制造、清潔技術、精準醫(yī)療、文化創(chuàng)意等。目前,武岳峰資本的投資項目SMIT國微技術、兆易創(chuàng)新、快克股份均已成功上市。
2015年12月,武岳峰資本領銜的財團收購芯成半導體(ISSI)一案塵埃落定,成為中國資本首次成功私有化一家總部位于美國的IC設計領域上市公司。
陳大同
作為半導體產業(yè)的一位“老兵”,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的陳大同博士擁有超過20年的半導體和通訊領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實際上,他不僅是展訊通訊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曾是CMOS圖像感應器領先的供應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
與武平相同的是,陳大同在離開展訊之后,也開始轉向專注于投資領域。2008年,陳大同加入北極光創(chuàng)投,并領導了一系列在半導體和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2010年,陳大同和幾位合伙人共同創(chuàng)辦華山資本,并擔任董事長。
自成立的8年來,華山資本先后投資了Inside Secure、兆易創(chuàng)新、高拓訊達、Tilera、安集微電子、VeriSilicon Holdings、Movidius、睿科微電子等多家芯片企業(yè)。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陳大同完成了豪威科技的收購案,將其成為北京豪威科技的子公司。然而,回到中國的豪威科技不斷經歷收購風波,2017年陳大同又回到豪威科技擔任臨時CEO,后來又擔任董事長,主持豪威科技的大局。直到今年8月中旬,韋爾股份終于完成了對豪威科技100%股權的收購,豪威科技從此徹底中國化。
李力游
對于展訊通信來說,李力游博士毫無疑問曾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在展訊一眾創(chuàng)始人離開之后,由李力游擔負重任成為展訊新CEO。而在展訊通信的九年里,李力游帶領展訊從年收入1億美元上升至20億美元,讓展訊的市值從3500萬美元大幅地上升到75億美元。
李力游博士是半導體行業(yè)內廣為人知和廣受尊敬的人士。他在半導體領域內擁有超過30年的經驗,在離開紫光展銳之前曾擔任清華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并此前擔任過展訊通信的董事長、首席執(zhí)行官和總裁,以及銳迪科的董事長等職務。
2018年3月28日,紫光集團宣布,已正式同意李力游博士因個人原因辭去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兼展訊董事長一職。2018年4月4日,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供應商Imagination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李力游博士正式接任該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CEO)。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信息透露,李力游博士已選擇離職Imagination再創(chuàng)業(yè),而新公司的業(yè)務領域鎖定AI(人工智能),據傳已經獲得軟銀的創(chuàng)業(yè)投資。
董霄劍
在武平和陳大同的力邀之下,董霄劍于2006年入職展訊,擔任全新的WD部門負責人,目標瞄準CMMB、WCDMA和WIMAX產品,協助展訊在3G領域有所作為。憑借在TD-SCDMA和CMMB項目開發(fā)上展現的技術實力和研發(fā)組織能力,2008年,董霄劍被任命為展訊通信首席科學家,這是展訊最高的技術級別。
2013年,董霄劍告別了服務8年多的展訊回到北京,隨后加盟博雅華錄做了一年半總經理,主要做智能圖像識別。2016年,董霄劍決定再次創(chuàng)業(yè),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由此誕生了今天的偉景智能。
據了解,偉景智能是一家致力于研究智能視覺感知技術,為客戶提供領先的平面和立體智能視覺軟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公司,包括SDK、IP、芯片等產品形態(tài)。主要產品有第一代智能眼ViEyeⅠ、第二代智能眼ViEyeⅡ、智能立體成像SDK等。
離開銳迪科之后創(chuàng)業(yè)的高層們
戴保家
成立于2004年的銳迪科(RDA)是一家專注于無線系統(tǒng)芯片及射頻芯片制造商,創(chuàng)始人包括了戴保家、魏述然等人。其中,戴保家先生擁有超過25年的高新技術產業(yè)從業(yè)經驗,自公司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任董事長、董事及CEO。
隨著近年來各種海內外并購整合頻發(fā),作為國內絕無僅有的自主基帶芯片供應商,RDA自然也受到了國內的資本關注。2014年7月,紫光集團以9.07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RDA的收購。在RDA被收購之后,戴保家便賣掉全部股份,離開了一手創(chuàng)辦的銳迪科。
就在離開RDA后沒多久,2015年4月,上海翱捷科技(ASR)悄然成立,而這股新興力量由RDA前創(chuàng)始人戴保家和一部分離職員工創(chuàng)立。據了解,ASR定位于一家基帶芯片領域的設計公司,致力于移動通訊終端、物聯網以及其他消費電子芯片的平臺研發(fā)、技術支持和服務。
成立之后,ASR先后收購了韓國Alphean、江蘇Smart IC,并于2017年收購了Marvell的移動通信部門,獲得了所有的Marvell移動通訊基帶IP、部分產品線以及成熟的基帶研發(fā)團隊。收購后,ASR具備了完整的基帶平臺研發(fā)能力。
魏述然
作為RDA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魏述然也已于今年5月正式離職,但離職之后的魏述然卻十分低調,暫時還沒有消息透露他的去向。
據公開資料顯示,魏述然是RDA共同創(chuàng)始人之一,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任首席技術官,2005年以來任董事,后又擔任紫光展銳CTO。魏述然擁有超過二十年的CMOS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經驗,在創(chuàng)辦RDA之前還先后擔任了LSI工程師、Marvell集成電路設計經理和硅谷數模副總裁。
張亮
現恒玄科技董事長張亮此前也是RDA的高管。自2004年以來,張亮一直擔任RDA公司負責工程的高級副總裁。2013年,張亮正式離任RDA的總裁一職,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年,RDA的原董事長兼CEO戴保家被資本方架空。在隨后一段時間里,張亮就一直處于很低調的狀態(tài)。
直到2015年,張亮現身成立了恒玄科技并擔任其董事長,而公司分管運營的副總裁趙國光此前也是RDA分管生產與運營的副總裁。
據了解,恒玄科技主要專注于無線音頻平臺RF SOC芯片的研發(fā)和銷售。在張亮的帶領下,恒玄科技現已研發(fā)出芯片BES2000系列,這是一顆全集成低功耗的藍牙雙模(BT2.1+BLE4.2)音頻單芯片,支持多麥克的語音降噪算法,其官方稱這是世界上第一顆支持主動降噪功能的藍牙音頻芯片,還是一顆高水平設計的SOC平臺,支持多種可擴展的創(chuàng)新功能和性能。
趙立東
此前由騰訊領投的燧原科技在業(yè)內引起了廣泛關注,而其創(chuàng)始人趙立東也曾在RDA任職總裁。離開RDA之后,趙立東選擇進軍火熱的人工智能領域,并于今年3月正式成立了燧原科技。
公開資料顯示,燧原科技目前在上海和北京設有研發(fā)中心。其產品是針對云端數據中心開發(fā)的深度學習高端芯片,定位于人工智能訓練平臺。芯片將采用自主研發(fā)的獨特創(chuàng)新架構,具有高算力、高能效比、可編程、低成本、支持主流機器學習框架等特點,專為云端AI訓練設計和優(yōu)化。
焦建堂
現任開元通信COO的焦建堂在離開RDA之前,曾擔任公司的高級總監(jiān)。就在今年,焦建堂也選擇離開展銳,與其他幾位合伙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開元通信技術(廈門)有限公司,這是本土唯一一家實現射頻技術完全覆蓋的芯片設計企業(yè)。
開元通信將從事高性能濾波器設計和銷售,將高端濾波器技術以戰(zhàn)略合作的方式導入國內領先的8寸 MEMS 產線(從晶圓加工到最終產品封測的全套生產線),為客戶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性價比、可快速切入市場的國產射頻濾波器芯片,打破長期以來國內濾波器市場被國外大型企業(yè)壟斷的局面。
林水洋
圖右為林水洋
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的林水洋于2012年加入RDA,并擔任RDA的戰(zhàn)略技術顧問。2016年,林水洋離開RDA,并于2017年正式成立了寧波隔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隔空智能由中科院無線傳感網與通信重點實驗室所孵化,技術源自于軍工領域中的微型毫米波近程雷達探測器。公司主要面向智能家居、節(jié)能照明和兒童玩具市場,研發(fā)低成本的毫米波雷達手勢識別SoC芯片、以及微波雷達感應SoC芯片,提供全套交鑰匙方案,幫助客戶迅速開發(fā)出“隔空控物”的“黑科技”智能電子產品。未來公司還將逐步進入安防、養(yǎng)老、工業(yè)雷達、軍工等領域。
當然新舊交替一直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雖然上述高層們相繼離開了展訊和銳迪科,但在又一批包括楚慶、刁石京等在內的優(yōu)秀高層加入后,展銳開啟了自己的新征程??偨Y來看,相繼離開展訊和銳迪科的一眾高層們目前仍奮斗在產業(yè)的第一線,并分別進軍到人工智能、射頻、IP、藍牙音頻芯片、投資等多個不同的領域,繼續(xù)為產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