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呼吁5G技術用于2G、3G頻譜,其實也是現階段5G覆蓋不行的無奈之舉。
以前鐵流的文章中介紹過,高頻覆蓋差,低頻覆蓋好。
而5G由于技術升級虛假,因而采取了暴力提升高頻擴容的辦法,在一些5G演示中,足足使用了850M流量,而4G只消耗幾十M的帶寬。
消耗大量帶寬的結果,就是5G無法在低頻部署,因為低頻頻譜資源有限。5G只能用帶寬資源更多的高頻。
然而,高頻雖然帶寬資源更多,但覆蓋實在太差,加上用高頻還有其他技術難題國內沒能解決,因而國內根本沒敢上高頻,只敢用中頻,在2.6G、3.5G、4.9G上拿出了合計約500M的帶寬,而且還是三家瓜分500M,不是三大運營商各分走500M。
只不過,中頻的覆蓋也一般,從試點上看,一個5G基站只能覆蓋300米左右,要用這種5G基站實現廣域覆蓋,成本會高到無以復加,使運營商根本無法承受。
正是因此,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表示:
受商用頻段高,新增站址困難等因素影響,即便使用中頻段,實現網絡連續(xù)覆蓋也有很高的難度。
由于現在工信部劃的中頻也無法拯救現階段5G基站的覆蓋問題,所以余承東把主意打到低頻上了。也就是余承東所說的"呼吁5G技術用于2G、3G頻譜"
不過,在低頻專門清理出500M或800M并不現實,因為低頻早已一個蘿卜一個坑,不僅運營商在用,還有廣電等單位也在用,要清網非常麻煩。
何況,2G網絡是如今中移動的重要利潤來源,讓中移動關掉能賺錢的2G,把2G的頻段給賠錢的5G,顯然不符合中移動的利益。
這里還有一點容易引發(fā)遐想,那就是華為和運營商關系密切,像"呼吁5G技術用于2G、3G頻譜","5G時代要重新考慮收費模式,單一按無限流量是災難"這類觀點,完全可以私下交流溝通,沒必要拿出來公開說。
鐵流猜測,有沒有可能是私下已經交流過了,但運營商不想當冤大頭,為華為不成熟的技術買單,因而談崩了。所以才有了余承東公開呼吁,力圖借助社會輿論的力量達成自己的目的。
正是因為技術升級上的虛假,以及暴力提升帶來一系列副作用,三大運營商對現階段的5G都沒啥熱情。
雖然很多媒體和公司都在炒作5G,聲稱今年會將是5G元年。從實踐上看,三大運營商都很保守。
此前,媒體聲稱5G的總投是1.4萬億到2萬億,但三大運營商目前的投資計劃卻離這個數字差距極大。
中國移動則表示在5G的投入上不會多于172億元。而且中移動明確表示,2019年的資本支出和2018年差距不大,基本就關閉了在2019年大規(guī)模投資5G的大門。
中國電信則表示將會投入90億元。
中國聯(lián)通則發(fā)布了無線網絡整合項目(4G)招標公告,大批采購L900、L1800基站,數額高達41.6萬站,自籌資金金額高達348.4億元。
可以看出,實力最弱的聯(lián)通,投資4G的資金都比移動和電信投資5G的資金多。
對比一下4G當時的狀況,差異非常明顯。
最后,鐵流引用以前文章寫過的一段話。
說一千,道一萬,現階段的5G到底咋樣,不看八股文,也不看通信設備商的營銷和廣告,更不看運營商的官話、套話,還是看實踐。
畢竟,因為大家都懂得原因,運營商的公開表態(tài)必須迎合政治正確,但具體實踐才體現真實意圖。
4G于2013年12月發(fā)牌,運營商對4G的熱情非常高,根據中國移動發(fā)布2014年全年業(yè)績報告,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移動已經開通72萬4G基站,4G用戶數超過9000萬。
如果加上聯(lián)通和電信建設的基站,僅在1年內,中國運營商開通的4G基站就超過100萬個。
中國運營商僅在1年內就建成了現今全球4G基站的20%,國內4G基站的35+%,在2年多的時間里把4G覆蓋率提升到90%以上。由此可見,只要技術升級是有真材實料的,運營商的熱度是非常高的。
那么,就讓大家看一看,5G能不能把4G淘汰掉,就如同4G部署后,運營商開始有計劃的關停3G。
看一看運營商在部署5G后,是5G成為運營商的現金奶牛,能造血,還是成為運營商的負擔。
看一看三大運營商對于5G是否有4G這樣的熱情,還是說局限于完成政治任務——政府抽一鞭子,運營商走一步,缺乏主動性。
這樣,現階段5G的真面目在兩三年內就自然會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