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塔哥大學的戴安娜·薩法蒂教授發(fā)表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的文章指出,由于太平洋島國缺乏癌癥護理服務,該地區(qū)居民經(jīng)常死于可治療的癌癥。
薩法蒂教授指出,由于缺乏癌癥篩查和診斷服務,患者往往只在癌癥處于晚期時才尋求醫(yī)療照顧。2007年至2015年,來自太平洋地區(qū)中心癌癥登記處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包括美屬薩摩亞在內(nèi)的所有美國附屬太平洋島國中,超過70%的成人癌癥是在第三階段或之后被診斷出來的。
許多太平洋島國無法提供癌癥治療,病人根本不接受治療,只接受限制性治療,或在衛(wèi)生保健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在國外接受治療。太平洋國家面臨著雙重負擔,既要應對與貧困和感染相關的癌癥,也要應對與肥胖和吸煙相關的癌癥。
太平洋島國每年報告約16200例新癌癥病例和9800例癌癥死亡。大約一半的男性癌癥病例和死亡是由肺癌、肝癌、唇癌和口腔癌、前列腺癌或胃癌引起的。由于缺乏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接種和篩查,宮頸癌仍然是太平洋地區(qū)女性癌癥死亡(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原因。
研究人員說,一旦考慮到人口增長和老齡化的影響,太平洋島國可能會在2040年前處理2萬至4.5萬例癌癥病例,以及1.2萬至2.8萬例死亡病例。
合著者之一、惠靈頓奧塔戈大學的亞歷克·??肆_馬教授說,太平洋地區(qū)地理位置分散,在提供足夠的癌癥預防和控制服務方面面臨巨大挑戰(zhàn)。例如在太平洋22個島嶼國家和領土中最小的托克勞,沒有機場或港口,所有的離島旅行都必須經(jīng)過薩摩亞。
并且這些地理上孤立的島嶼人口較少,經(jīng)常遭受自然災害,這意味著很少有財政或人力資源可用于癌癥治療。此外,該地區(qū)在全球癌癥控制議程中基本上都被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