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在世界上是廉價的代名詞,后來日本品牌成了優(yōu)質產品的象征。十年前,Made in Taiwan(臺灣制造)也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自從進入21世紀,臺灣廠商正在一點一點改變這個形象,"臺灣制造"慢慢給人給人營造的是一種品質和服務的氣氛。在2004年10月揭曉的臺灣十大國際品牌評比中,工控領域的領頭羊研華科技入選前十名,在品牌建設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
在研華公司主辦媒體交流會上,評比單位臺灣《數(shù)位時代》總編林義凱與大陸媒體同行分享了 “2004十大臺灣國際品牌”評選的策劃和調查的經驗。此次品牌估價和英國著名品牌評估機構InterBrand合作,引進國際領先的品牌評估方式,對候選單位的財務狀況,品牌角色分析,品牌強度分析,品牌凈價值進行分析。其中,市場方向,品牌穩(wěn)定性,行業(yè)領導地位,發(fā)展趨勢,服務支持,品牌覆蓋地理范圍,品牌保護措施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林義凱特別指出,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認知程度,用戶對于品牌的價值取向(而不是產品凈價值取向)尤其得到重視。在這種評估方式下,銷售額很高的企業(yè)如鴻海(富士康),臺積電,中華通信等,并未當選十大國際品牌。
在媒體交流會上,研華科技中國區(qū)總經理何春盛向媒體介紹了研華打造品牌的過程和將來的方向。研華的國際品牌建設以中國為基地,是通過長期經營,不斷投入累計出來的。配合研華全球統(tǒng)一的營銷策略,大陸的品牌行銷活動深入本土,是全球行銷的典范,如:
與專業(yè)和管理類媒體合作,進行廣告投放和新聞發(fā)布等多方面深入合作,讓大眾在第一時間獲得研華最新訊息;
重點參加國內外知名展覽會,積極塑造國際品牌形象;
每年舉辦100場以上的技術研討會,深入各城市與產業(yè),為客戶提供眾多行業(yè)解決方案;
成功運用網絡營銷,建立面對合作伙伴與最終客戶的研華網站,2004年更建立面向最終用戶的網站俱樂部,實時提供最新產品資料、技術支持服務;每周發(fā)布電子期刊,涵蓋公司新產品、新案例、新動態(tài)等……;
熱心教育事業(yè),支持大學教育與產學合作,積極在近20所高校開展校園演講、技術講座,與學校合作實驗室等等;
塑造企業(yè)文化,組織員工藝文欣賞、野外生存、生態(tài)旅游、植樹造林等活動;
2004年, “2004研華科技全球技術論壇” 遍布了全中國40多個城市,下半年深耕 20 多個三級城市,更大范圍內提升了研華在大陸本土的品牌效應。
2005年,研華將在以往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品牌建設活動:
◆昆山二期工廠擴建
◆城里東莞工廠,專注機構產品設計制造
◆建設西安研發(fā)中心
◆全面開展高校合作計劃,推動產學合作
◆服務最終用戶
·建設研華用戶俱樂部網站
·加強Call Center的支持和服務
◆加強三級城市布局,深耕中國市場
·設立新興市場業(yè)務部負責三級城市開發(fā)
·鎖定30個地級城市,實施“研華科技下鄉(xiāng)”專案,發(fā)展代理商
◆建立微軟代理事業(yè)部,與嵌入式事業(yè)部互相推動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做好事"。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企業(yè)全體員工參與的辛勤耕耘過程,需要企業(yè)用服務,用心去感動用戶。希望研華科技等公司的努力下,營造一種品牌建設的良好氛圍,使我們在不久的將來,看到越來越多的遍布世界各地的華人國際品牌。
附: 2004年臺灣十大國際品牌
1. TrendMicro (趨勢科技)
2. Asus (華碩)
3. Acer (宏碁)
4. 康師傅
5. Maxxis 正新橡膠
6. BenQ 明基
7. Giant 巨大機械
8. Zyxel 合勤科技
9. D-Link
10. Advantech 研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