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知道近兩年各廠商在快充功率和快充技術上的日新月異發(fā)展。比如單就快充功率來說,現在的旗艦手機都在普及100W以上功率,像小米的120W有線快充,早在去年就已商用。而無線快充方面,80W功率也已有產品推出。至于快充方式的技術升級,小米、聯想等都演示過自己的隔空充電技術,范圍最遠可達3米左右。
據全球通信設備制造商愛立信在一份聲明中的解釋,其與美國激光公PowerLight Technologies合作,采用光束——一種基于激光的技術,將電能轉化為高強度的光,然后在無線基站“捕獲并轉化”為電能,實現全球首個“全無線”的5G基站供電。愛立信希望通過使用激光為基站無線供電,在不連接電網的情況下提供 5G 連接。為此,這家基礎設施供應商與激光專家 PowerLight Technologies合作開發(fā)了第一個由激光無線供電的基站。兩人在西雅圖展示了概念驗證 (PoC) 測試。
該演示使用 PowerLight 的光束激光器為Streetmacro 6701供電,這是愛立信的 5G 毫米波 (mmWave) 基站之一。愛立信北美網絡產品解決方案負責人 Paul Challoner表示,“我們在數百米范圍內提供數百瓦功率……這就是創(chuàng)新?!?
在演示過程中,沒有從街道電網連接到站點的電線,也不涉及現場發(fā)電,而基站站點也沒有電力,直到通過一根激光束“空中”無線連接。
電力被分配到愛立信的一個5G毫米波基站,PowerLight的激光技術通過空氣在數百米的距離傳輸了數百瓦電能。
愛立信北美網絡負責人凱文·茲沃克爾(Kevin Zvokel)表示:“無需接入電網就能安全地遠距離傳輸電力,這消除了我們在建設新蜂窩基站時面臨的一大障礙?!?
這種現代技術更類似于尼古拉特斯拉在大約 120 年前提出的通過空中傳輸電力的宏偉計劃,而不是當今大多數能量收集初創(chuàng)公司。
高功率激光器通過光伏板將光子轉換為電能。這種面板用于太陽能發(fā)電系統,以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同樣的原理也適用于激光功率傳輸。然后將電力傳輸到基站中的電池和配電系統。
自 2019 年以來,PowerLight 一直在與美國軍方進行類似的“功率發(fā)射”演示,但愛立信 PoC 是首批展示其突破性技術的商業(yè)應用之一。
降低 5G 交付成本
通過激光向基站供電將減少使通信基礎設施投入運行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實際上,為現場供電是一件大事,”查洛納評論說,并指出運營商需要將電纜連接到現場,可能需要升級電力變壓器和當地配電基礎設施,并且可能仍需要等待“12 個月”市電工?!?
愛立信人認為:“能夠以無線方式實現這一點對于在全球推廣 5G 非常有用。” “一段時間以來,這一直是該行業(yè)的挑戰(zhàn)?!?
就像目前手機界中的隔空無線充電方式一樣,PowerLight的激光無線供電技術同樣處于研發(fā)階段,距離實用還有一定的路途要走。不過可以預想,如果這種技術可以大范圍實施,那對普通用戶及通信運營商來說,將是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普通用戶不再為電量焦慮,隨時隨地處于無線隔空快充范圍;通信運營商也不再為基站的選址及配套供電系統為難,直接解決了建設新蜂窩基站時面臨的一大障礙,必然能夠提高不同環(huán)境下網絡部署的速度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