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RISC-V的軟硬件生態(tài)發(fā)展如何?
RISC-V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是因為,它以一種開源的方式,能夠在某一天和X86、Arm并肩,實現計算領域“三分天下”。特殊的時代背景、市場特色與當下RISC-V生態(tài)的高速發(fā)展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來到2022年,我們在第二屆RISC-V中國峰會上看到,RISC-V已經初具商業(yè)規(guī)?;那熬埃瑏淼搅艘粋€關鍵的拐點。
而在這種背景下,其實Arm也并不滿足于移動計算領域霸主的地位,近年來在數據中心、筆記本PC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和技術前景。
站在2022年的這一時間節(jié)點回望,RISC-V的發(fā)展取得了哪些成績?立足當下,給予RISC-V的高速推動力的時代窗口期還有多久?展望未來,RISC-V是能夠走到“三分天下”的高位,還是只能委身成為一種具備開源特色的備胎?
帶著諸多的問題,我們在第二屆RISC-V中國峰會上有幸采訪到了RISC-V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兩位大佬: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延軍研究員和本屆RISC-V中國峰會主席、平頭哥半導體副總裁孟建熠博士,聽聽兩位深耕于RISC-V產業(yè)前沿的專家,對于RISC-V的深入見解。
商業(yè)化拐點來臨
同屬精簡指令集,RISC-V經常被拿來和Arm比較。從時間上來看,RISC-V生態(tài)節(jié)奏確實要走的快很多。
RISC-V在2010年發(fā)布,距今已有12年。而RISC-V在國際上的推行是在2015年之后,正式引入中國也就是2016年之后,距今有7年的時間。Arm公司前身最早于1979年出現,差不多在1991年開始用授權的方式對外提供服務,到現在也經歷了30多年的發(fā)展。從兩者的生態(tài)繁榮的上來看,RISC-V大致相當于2005年左右的Arm。在彼時市場上對于Arm的需求量保障,在嵌入式領域Arm和X86、MIPS展開激烈的競爭。而此時的RISC-V有著更高的加速度在增長,在很多領域有了非常好的發(fā)展前景。據RISC-V國際基金會數據,RISC-V出貨量已超過一百億顆,對比同時期的X86/ARM來看,這是個非常大的量。
武延軍表示:“在當前這個階段,整個生態(tài)上下游都可以去開始發(fā)力了。如果說之前還在觀望的話,從這個階段開始大家已經可以不用去觀望了,不管是從個人學習能力提升角度,亦或是從公司業(yè)務發(fā)展的角度,都可以放心地去投入RISC-V領域了。RISC-V商用時機已經到了,雖然目前可能還是局限于一些對算力和對軟件生態(tài)豐富程度要求不那么高的領域。但是以此為起點,我們看到它驚人的加速度?!?
而像平頭哥這種走的比較快的RISC-V領導廠商,已經開始探索RISC-V的下一步,即向著更高性能技術發(fā)展、更垂直領域應用探索。
RISC-V走向高性能
在此次峰會上,阿里平頭哥發(fā)布了芯片平臺“無劍600”,將RISC-V處理器拉入到了2GHz高性能水平,而且實現了龍蜥OS兼容,大型桌面級開源Office軟件LibreOffice也可以在其上運行。
當然,這并不代表著RISC-V性能足以完全進軍筆記本或PC市場,平頭哥推出高性能RISC-V芯片設計平臺,對于整個RISC-V生態(tài)的驗證、借鑒和探索的意義更大。
圖:平頭哥半導體副總裁孟建熠博士,線上發(fā)布高性能RISC-V無劍600芯片平臺
【RISC-V可以實現高性能】
RISC-V作為精簡指令集,其相關處理器更多的應用方向和Arm的類似,大多集中在物聯網和嵌入式領域。目前市場對于更高性能的RISC-V處理器需求并不多,但走向高性能有著特殊的意義。
孟建熠表示,平頭哥希望能夠提供一個比較好的高性能平臺,能夠讓更多的軟件開發(fā)者、能夠從在QEMU這種軟件模擬,直接走到芯片上實際運行,能夠真正地體驗及運用RISC-V架構和芯片,看看它到底在性能上是不是能夠具備這樣的能力。事實證明,基于無劍600“打樣”的SoC原型曳影1520,完全具備這樣的能力。
走向高性能也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從軟件角度而言,可以看到目前還是有很多核心的基礎軟件沒有很好地支持RISC-V。很多基礎軟件包之前都是在X86和ARM上面去跑,維護者和社區(qū)還沒有把RISC-V當成Tier-1或者First-Class-Citizen角度去對待。從硬件角度來看,要往高性能發(fā)展,處理器本身要在性能上有突破?!靶阅芡黄啤本鸵馕吨度氪罅康难邪l(fā)精力,只有更高的性能,才能適配各種各樣豐富的軟件。
【全棧優(yōu)化的獨特優(yōu)勢】
在AI等領域,RISC-V相比其他指令集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實現全棧優(yōu)化。相較于其他硬件架構,上層軟件棧越厚,上面的工程師就越看不到底下的硬件是什么樣的。當上層軟件想要不斷優(yōu)化的時候,底層硬件已經固化,無法繼續(xù)配合軟件進行系統(tǒng)優(yōu)化。
RISC-V是一個全新的架構,開發(fā)者可以從頂層的軟件應用需求向下設計,反過來提升硬件在AI方面所需的能力,生態(tài)內開發(fā)伙伴可以從處理器、編譯工具到庫、再到上層應用,實現全棧優(yōu)化。
“因為 RISC-V是全球協(xié)同的,不是一家公司所維護的架構。在基金會制定標準的時候,整個軟硬件全棧上相關公司都在看這個架構做的好不好、能不能符合其要求,所以RISC-V天生具備全棧優(yōu)化的技術能力?!泵辖诒硎?,“AI需要'可編程性',而可編程性是RISC-V在擴展上非常好的一個優(yōu)勢。某些專門針對AI做的ASIC的絕對性能肯定比處理器更好,但因為AI算法是不斷演進的,其實RISC-V在靈活性和未來拓展性上具有特別的優(yōu)勢?!?
RISC-V和中國
在上文提到的一百億出貨中,累計出貨里面有大約50%在中國。對于中國而言,RISC-V的發(fā)展有著特殊的意義,中國市場和生態(tài)也對RISC-V的高速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至關重要的一點在于,RISC-V是第一次以開源開放模式、由全世界參與構建的計算生態(tài)體系,也是第一個中國從發(fā)展初期就可以深度參與、發(fā)揮核心貢獻的全球范圍的新指令集架構、新的生態(tài)。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孟建熠表示,RISC-V對于中國來講是發(fā)展完全跟國外同步的一個架構,中國工程師的參與度相比原來的這些架構會高很多,將會有更多的中國技術的貢獻,從高校、研究所到整個產業(yè),整個活躍度、技術上的貢獻度,肯定是比原來其它架構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國也是RISC-V最好的落地和發(fā)展的地方。首先這是一個巨量的市場,有大規(guī)模的計算機工程師團隊和專業(yè)人才,同時有足夠豐富的應用場景能夠充分發(fā)揮RISC-V的多樣性。其次,在這里沒有國外一些老牌廠商和機構的歷史包袱,沒有它們已經存在的商業(yè)利益或者技術發(fā)展慣性,中國企業(yè)和開發(fā)者完全有機會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做一些開創(chuàng)性工作。
RISC-V的未來
武延軍表示,雖然Arm和RISC-V同為精簡指令集,但Arm指令集是私有的、商業(yè)授權的,RISC-V指令集則在RISC-V國際基金會管理下的開源開放的模式。未來兩者可能是一種融合共生的狀態(tài),但是本身的技術又會相互不斷融合、互相借鑒。因為RISC-V本身的開放性,Arm肯定會把RISC-V的一些比較好的特性吸收;而本身RISC-V在成長過程中,也吸取了很多ARM的經驗教訓。
圖: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延軍
在終端市場,每家公司或者說每個架構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心智”。比如,英特爾打造的一個點是“算力強”,Arm是“芯片多、低功耗”。對于RISC-V,孟建熠認為,RISC-V的“定制化帶來全棧優(yōu)化的更好的體驗,開放、開源帶來普惠的算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