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意念控物,我就想起《寵物小精靈》中傻傻的可達鴨和出場次數甚少的夢幻,還有美劇《英雄》中無敵的Sylar,和《X戰(zhàn)警》中的變種等級最高的鳳凰女。當然現實中我們可做不到那種程度的意念控物,實際上在遙遠的未來,就算我們可以做到意念控物,恐怕還需要借助外接設備的力量。
馬里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和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演示實驗,實驗中的小猴腦殼上布滿了10×10的電極陣列,電極線與機器手相連,能將小猴的神經單元運動傳送給機器手,使機器手能跟隨著小猴做些簡單的動作,比如打開門把手或吃棉花糖。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準備將BCI(腦機接口:雙向腦機接口允許腦和外部設備間的雙向信息交換。)實驗對象從動物升級至人類了,而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也撥給他們600多萬美元的資金供研究人員在未來三年進行人類臨床實驗。
這項計劃的資深研究員Andrew Schwartz是一名神經生物學教授,他說道:
我們的動物研究已經證實了我們可以將大腦的活動信息傳送給機器手,使其能夠接觸物體或者轉動機械手腕。接下來我們不僅要使這技術能為人類所用,還得使其能完成更加復雜的動作。
這項人類實驗將會在今年開始,研究團隊已經準備添加更為復雜的技術,這其中包括用傳感元件能無線遙控假肢的遙測系統(tǒng)。Schwartz則花了數年時間設計能將腦部電波活動轉化成物理運動的運算法則。最初他發(fā)現猴子可以使用意念來移動電腦屏幕上的光標,隨著進一步研究,在2008年的時候猴子就已經可以控制簡單的機器手了。
Michael Boninger是匹茲堡大學醫(yī)學中心康復研究所的主任,他說道:“我們已經準備將這項技術運用在需要它的人身上了,這些人主要是因脊髓損傷而失去上肢活動能力的人,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將其開發(fā)成肢體殘缺的病人使用輔助工具即可恢復獨立性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