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中,銷售、公關(guān)或是行政人員在要求能力之外都會提到“親和力”,看似一句常用的說法,細想起來又大有學問。不少人應該都接到過推銷保險的電話,那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時候?qū)Ψ秸f一句你就很煩地要掛掉,而偶爾一兩次對方的音色、語氣聽著都很舒服,你至少會聽完她說的話,然后禮貌地拒絕?
HR解讀起親和力更加細致:它需要讓對方感覺舒服的眼神、表情、動作和說話技巧。這一點在銷售崗位上的體現(xiàn)更明顯。一位從事了5年房地產(chǎn)銷售的客戶經(jīng)理說道:“我從銷售做起來感觸特別深,打個比方說吧,去逛商場有時候沒打算買衣服,不過碰到一位會說話、會建議的導購,讓你花了錢心里還很舒服,而有時候兜里揣著錢卻空手而歸。以我們賣房子而言,我覺得更要讓客戶先認可你這個人。公司里我們老員工會給新人講說話技巧,告訴他們怎么說話對方愛聽,不過具體效果如何就看各人的實踐和靈活掌握了。”
一位旅游地產(chǎn)公司的HR在招聘會后,拿著10幾份簡歷說道:“面試的時候我會看對方的眼神,眼睛活一般思維也快一點,還有回答問題的反應,總之交談中的細節(jié)就可以先初步了解他們的交際能力和氣場了。以我們公司新進的兩位新人來說,一位小姑娘文文靜靜,銷售的時候不以音量和話多取勝,我觀察過,她首先知道傾聽對方的要求,再推薦適合客戶的產(chǎn)品。另一位小伙子是挺開朗的,就是有點傲氣,說話的時候靠著椅背就開始侃起來,他的一位客戶走的時候就自己嘟囔過:‘小小年紀一點都不謙遜,還想讓我掏錢。’這種效果可想而知。”
對于新員工和客戶交流時的不足,不少企業(yè)也都增加了針對性的培訓。Sandy在一家理財咨詢公司做行政主管,談起為每屆新人組織的培訓,她說:“原來我們是教大家職場語言,怎么說話、什么眼神能拉近雙方的距離,可后來發(fā)現(xiàn)新人上崗后大多都是注重自己說的,想把知道的全告訴客戶。所以從去年我們做了調(diào)整,改成培訓說話和傾聽兩部分了,‘說’還是重點,同時也會給大家提一些‘聽’的建議,比如聽客戶要求時應有的態(tài)度,我覺得這點很重要,也是剛工作的大學生需要注意的。”
電話銷售和面談比起來更有難度,一家保險公司的客戶經(jīng)理陳先生就說,把握先機,讓客戶愿意往下聽很重要。
“我們在招聘要求里寫的親和力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留心,等上崗以后被掛電話或者被誤解才發(fā)覺它的重要。以我們客戶回訪這塊來說,培訓員工的時候有幾種大家總結(jié)了比較好用的開頭語,但每個人實際工作中也有自己的話。如果一開口推銷意味就特濃,或者過分討好的語氣,那也不怪對方會懷疑加反感了,我覺得一名好的銷售或是公關(guān)人員都是有個人魅力的,再加上上崗后的培訓和磨練又上一個臺階,能讓客戶交了錢還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