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RM的CEO,Warren East對此次ARM-AMD聯(lián)姻,看上去有種理所當然的平靜。他和公司CFO Tim在ARM一季度財季分析師研討會上曾簡單表示ARM一直以來都在說服AMD使用它的產(chǎn)品,當然了,這些都是ARM公司股東們所期望看到的。當AMD在重新思考公司長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決策時,很明顯,ARM-AMD聯(lián)姻的可能性更高了。 或許AMD的確是放棄了—又或者說至少是增加了ARM處理器授權,相對于已經(jīng)使用了20年的x86架構來說,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它卻顯得很有意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AMD這一舉動并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多年來,AMD一直堅持著一些基于x86處理器的相關應用方案,然而,一般性的爭論不可避免。 這一舉動卻強有力的支持了ARM對抗其競爭對手—Intel,并將自己置于IBM/Globalfoundries一般性平臺架構陣營中。 自從AMD使用基于x86架構產(chǎn)品作為公司核心業(yè)務,它就一直被籠罩在Intel的陰影之下。Intel一直都是這個架構的制定者,也正是由于這一部分原因,AMD只是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只能在處理器中的代碼兼容性尋求一個好的價位。而Intel作為市場領導者,擁有雄厚的財力,使其有能力在價格和制造處于領導者的地位,而AMD只能屈居其下。 確實如此,早在兩年前,AMD就被迫放棄內部制造,那時它就已經(jīng)再沒能力支付起發(fā)展制造工藝技術和投資數(shù)十億美元去建立晶圓工廠生產(chǎn)那時正在研發(fā)的微處理器。這種剝削也存在于Globalfoundries公司,目前為AMD一家晶圓代工伙伴。 是當Intel追隨者還是ARM-AMD的領導者? 就AMD來說,從簡單的multicore到many-core的制程轉變中,代表著該公司在“戰(zhàn)場”中的基本策略的改變。軟件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它決定了競爭的成敗。Intel可能比其他公司只是多一點點高效使用多核芯片。這可能正是AMD抓住時機的時候。 當AMD追隨著Intel的腳步專注于x86架構作為其主要需求去制造IC時,此時在研發(fā)多核的Intel發(fā)現(xiàn)只在PC市場的無晶圓廠由于成本過于昂貴無法達成一致,比如像AMD,一個追隨在Intel左右的伙伴。 AMD將由此策略所獲得珍貴資產(chǎn)而付出巨大代價,對于以往籠罩在Intel陰影之下而屈居老二來說,可能并不是所有舉動都是對的。但是如果AMD加入具有可擴展性的ARM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話,作為對幾百萬美元和每片芯片很少數(shù)的版稅的回報,它可以沖出束縛,并能夠有時間專注于系統(tǒng)級性能上面。而伴隨著幾乎所有的Windows系統(tǒng)將采用ARM處理器,這就給了AMD除了PC市場以外的,還有廣大消費平臺需求的OEM廠商的合作機會。 這樣AMD就可以從低利潤的業(yè)務PC市場的泥沼中走出來,從而進入到從移動手機到平板電腦再到PC這樣的一個廣闊市場空間中。這樣就意味著AMD將會和類似三星這樣的公司競爭,但是正是因為這樣AMD才會重塑自我價值而有所作為。 現(xiàn)在Windows選擇跑x86或選擇跑ARM,一切均取決于它們誰的高效節(jié)能做得更好,畢竟,消費者們更會優(yōu)先考慮到這方面。 ARM走兼容性道路? 在即將到來的兼容性發(fā)展會議上,微軟和ARM的高管們的決策具劃時代意義。此次會議將于6月13號到16號期間在微軟的后院--Bellevue, Washington舉行,那里包括超過50個技術部門,橫跨了多媒體,用戶界面,商業(yè)和高性能計算以及安全領域。 會議將為Cortex-A核或與x86核相關的Mali graphics提供宣布延期兼容性許可的好機會。 ARM走板級戰(zhàn)略的路線與AMD前CEO經(jīng)營理念相違背。當AMD的CEO--Dirk Meyer于2011年1月正式辭職的辭職信中暗示,由于他缺乏平板電腦和移動市場芯片經(jīng)驗而被董事會所排斥。 目前,AMD或許正陷于困境之中—不能在變化多端PC市場針對各個產(chǎn)品段和性能模式進行設計。正因為如此,它拋棄x86架構而向ARM架構拋出橄欖枝。ARM授權在平板電腦應用的缺失正在加快完善,可能為AMD收復芯片市場失地提供更快速的通道。 AMD將推動著符合ARM在商業(yè)市場與Intel競爭的授權。的確,ARM和AMD的強強聯(lián)合將構筑成Intel主要的競爭對手,也推動了全球芯片業(yè)格局的重新洗牌。 如果說AMD處于x86的第二貨源的地位是不值得的,那么處于第一貨源芯片時又怎么樣呢? ARM不可能收購AMD 有一件事尚且不是很明朗的是,如果作為戰(zhàn)略考慮的一部分,AMD董事會喜歡將公司出售給那些希望收購現(xiàn)成生產(chǎn)線,IC工程隊伍和顧客名單的具備充足現(xiàn)金的公司。 ARM有可能會投標收購AMD嗎?我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tài)度。 即使ARM現(xiàn)在堆起現(xiàn)金以驚人的價格和可能以杠桿借款的方式收購AMD,并將其作為旗下一家無晶圓廠公司,然而這一切卻與從Warren East繼承的商業(yè)模式不相符。 有這么一段時期,ARM在微處理器終端市場一度混跡于此。2004年1月份ARM宣布收購Triscend公司,該公司致力于可配置的片上系統(tǒng)器件和可定制微處理器研發(fā)。到了2月份時,該收購宣布失敗,原因可能是ARM授權社區(qū)和于同年3月份FPGA公司Xilinx宣布收購Triscend有關。 同樣地,ARM與Intel之間難解難分的競爭或許會激起ARM收購AMD,從而構筑起保護ARM授權的新型ARM-AMD的競爭關系與其競爭。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在AMD準備掏錢給ARM加入其陣營時,是否有必要對其進行收購? 對于種種原因,AMD作為獨立的無晶圓廠公司而致力于采用ARM架構的多核IC設計,看起來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買賣。而且,反過來,這一切可能暗示著全球半導體巨頭們必須重新審視公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