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美國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舉行的英特爾研究日(Research@Intel Day)上,Semiaccurate網站有機會對現(xiàn)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Intel Labs China, ILC)院長的Jesse Fang(方之熙博士)進行了一番訪談。
據(jù)Jesse Fang博士介紹,目前英特爾在中國一共大約有100名研究人員在北京駐扎,這一數(shù)字相當于英特爾全部研究人員的10%,由此可見英特爾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這些在北京工作的研究人員主要研究項目為嵌入式處理器,這一項目目前在中國非?;馃幔驗橛邢喈斠徊糠秩后w的人們沒有電腦并且永遠也不可能會購買電腦,他們的鐘愛設備就是智能手機和平板機。
Jesse Fang表示他對中國本土科學院所的微處理器研究項目印象非常深刻,但他相信目前國內的這些團隊相關研發(fā)項目效率非常低下。
Jesse Fang說目前國內這些研究機構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團隊,同時進行調研和開發(fā)工作。而Jesse Fang認為一家企業(yè)正確的研發(fā)模式應該是調研與開發(fā)是分離的,調研和開發(fā)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需要不同理念體系并且需要不同的技術能力。所以同時使用一組人來干全部的任務將肯定是效率非常低下的。
Jesse Fang表示,通常情況下調研就是搜集和處理信息,另外一方面,開發(fā)就是將這些信息轉化為金錢。
目前在中國市場有相當一批無工廠公司在創(chuàng)業(yè)時盯住了Intel,并在努力開發(fā)和其MIPS架構兼容并帶有圖形引擎的微處理器,換句話就是這些美國/中國公司專門從事嵌入式處理器圖形引擎的開發(fā)。
附:
方之熙博士現(xiàn)擔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Intel Labs China, ILC)院長,主要負責建立和擴展英特爾及英特爾研究院(Intel Labs)在計算領域與本地政府、學術界和產業(yè)界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強英特爾與各方在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究合作。
自1995年加入英特爾以來,方博士一直從事編程系統(tǒng)/uArch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擔任企業(yè)技術事業(yè)部(英特爾研究院的前身)亞太區(qū)總經理兼CRO之前,他是英特爾企業(yè)技術事業(yè)部下屬的微處理器技術實驗室中編程系統(tǒng)實驗室(PSL)的總監(jiān)兼首席科學家, 負責制定編程技術方面的長期技術戰(zhàn)略,領導整個實驗室進行多核編程、二進制思維、低能耗編程、Java/C++托管運行時間和指令級并行處理等領域的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與硬件團隊共同開發(fā)uArch和平臺功能。
方之熙擁有30 項專利,已發(fā)表技術論文65篇。
在加入英特爾之前,方之熙曾任職于惠普研究實驗室以及Convex和Concurrent計算機公司。
方之熙擁有復旦大學學士學位以及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博士學位,并在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來源201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