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能源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調整,呈現出國際能源消費重心向東轉移、能源地緣政治斗爭繼續(xù)、向低碳清潔能源轉型、重視非常規(guī)能源等特點和趨勢。
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對發(fā)達國家能源需求的沖擊相對嚴重,且受經濟和人口增長放緩、能源結構調整等影響,美歐石油需求出現疲軟。新興國家正處于經濟高速發(fā)展期,城市化進程加快,因而能源需求不斷攀升。世界石油需求重心東移,需求增長大多來自發(fā)展中國家,且主要集中在以中國和印度為主的亞太地區(qū)。
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之前中國和印度的能源需求增長將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長量的53%,印度將于202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油氣進口國。據??松梨诠绢A測,OECD國家2030年能源需求將與2005年持平,而非OECD國家2030年能源需求將比2005年增長65%。
能源消費國和能源供應國都希望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控制國際能源市場,這將導致能源地緣政治斗爭持續(xù)下去。消費國和供應國分別以能源需求和供應安全為武器,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話語權此消彼長。各國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可能催生新一輪圍繞油氣等能源權益的領土摩擦,能源陸上過境和能源海上運輸摩擦或導致大規(guī)模地區(qū)性問題,大國關系也因能源問題凸顯敏感。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長期性挑戰(zhàn),能源作為最大的碳排放源成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的核心。全球能源體系轉型迫在眉睫,發(fā)展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清潔能源、新能源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各國都在加快向低碳清潔能源轉型的步伐,發(fā)展核電、電動汽車、太陽能、風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推廣節(jié)能技術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實力的國家還在進行碳捕獲、儲存和利用以及智能電網等方面的探索。搶占新能源技術制高點成為新一輪能源革命的關鍵。
據預測,全球能源結構在2030年之前不會有實質性的變化,即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國際能源市場仍將以化石能源為主導。但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非常規(guī)能源,例如頁巖氣、煤層氣和致密氣等將越來越受重視,甚至成為常規(guī)能源。生產技術的進步是推動非常規(guī)能源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美國運用水平鉆孔和水力破碎等先進技術,大規(guī)模開采非傳統(tǒng)天然氣,在過去10年中使其產量翻番,全年產量約占全美天然氣產量50%。隨著美國技術在全球的使用,非傳統(tǒng)天然氣將變得越來越容易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