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健
一家因造出“中華第一屏”而曾經聲名顯赫的河南高新技術企業(yè),由于種種原因,走上破產之路。
鄭州中原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顯示”)不久將會迎來破產的命運。其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將于7月8日召開。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是在今年的3月3日以(2008)開民破字第1-1號民事裁定,立案受理了中原顯示的破產申請。
一個曾因造出“中華第一屏”而聲名顯赫的河南高新技術企業(yè)就這樣淪落“紅塵”,從此成為歷史性的記憶。
記者調查得知,截至申請破產前,該公司總負債超過2億元,其中工行1.1億元(已剝離至長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建行3000萬元、國投管理公司1000萬元、鄭州商業(yè)銀行900多萬元(其余為小戶欠款)。相對應的,是該公司的總資產只有3000萬元,屬“嚴重資不抵債”。
中原顯示的破產肇始于今年年初的一次“土地被執(zhí)行事件”。是時,河南豫華實業(yè)有限公司通過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中原顯示的50畝抵押土地強制執(zhí)行過戶手續(xù)。實際上,該公司走向破產的征兆早在2006年上半年就已出現。是年4月,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鄭州辦事處發(fā)布資產處置公告,稱中顯公司欠該辦事處貸款本息合計9730.65萬元,以房產、土地做抵押,并由河南思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彩顯像管玻殼有限公司(已進入破產程序)、河南奧克啤酒實業(yè)有限公司提供擔保。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其列入首批“老賴”名單(參見本報2006年4月28日報道《一家高科技企業(yè)的窮途末路》)。
資料顯示,中原顯示始建于1988年,是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在2006年以前是國內最大的專業(yè)生產室內、室外大型LED顯示屏的企業(yè)和顯示技術科研開發(fā)、生產基地,“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級科技進步獎和其他榮譽稱號”,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鄭州乃至河南高科技產業(yè)的形象代表。據統(tǒng)計,北京、深圳、鄭州等地火車站大屏幕和中國對香港、澳門回歸倒計時牌,十一屆亞運會主會場顯示屏,悉尼奧運會足球、棒球主會場顯示屏等,皆由該公司研發(fā)制造,其產品被稱為“中華第一屏”。
但就是這樣一個“旗幟性企業(yè)”,在LED顯示屏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市場空間越來越大的今天,不但沒有持續(xù)性地做強做大,反而在高額銀行貸款的重壓之下,逐漸走向破產。其中癥結綜合起來,一在于該公司由于“政企不分”,承接了太多“政績工程”,承擔了太多非理性的銀行貸款;二在于企業(yè)管理缺乏現代企業(yè)制度的構建,產、學、研之間的界限漫漶不清,管理者角色定位出現錯位;三在于企業(yè)實力薄弱,缺乏大資本的有力支撐。
作為中國LED顯示產業(yè)的“開山鼻祖”,如今,中原顯示巨艦沉沒,它所引起的震動十分強烈。省會電子產業(yè)界的一位權威專家指出,以中原顯示為產業(yè)化主體的LED企業(yè)走向沒落,是一種“莫大遺憾”,因為,河南在這方面曾經“中國領先,世界領先”。不過,也有人對此表示出“理解態(tài)度”。鄭州某科研機構的一位專家就認為,一個中原顯示承擔不起LED顯示及相關產業(yè)在河南的發(fā)展重任。
他的“論據”是,2000年9月,中原顯示聯合河南安彩集團、神火股份和河南省建設投資公司,共同出資5720萬元成立鄭州中顯等離子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專門致力于彩色等離子顯示器(PDP)的研究、開發(fā)和產業(yè)化工作”,正式宣告生產等離子彩電。但時間僅僅過去了兩年,2002年9月,新公司股東會議召開后就宣告解散。
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就在中原顯示折戟沉沙之際,今年5月,加拿大CTS公司與平高集團簽訂協議,雙方斥資30億元合作無機厚膜電致發(fā)光(TDEL)平板顯示器項目;與此同時,首鋼控股有限公司和首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也在日前宣告投入10億元發(fā)展南陽光電顯示(MD)產業(yè)(CRT、OLED、LED、EL、TDEL、FED、PDP等皆屬自發(fā)光顯示技術及產業(yè))。
“舊的”去了,“新的”來了。(小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