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電視廠商曲面屏幕OLED電視,進軍中國市場的消息不斷傳出,市場對于這項改變觀眾觀看體驗的技術革新充滿期待。這也引起一位中國人的特別關注。他叫高金鐸,這位中國工程師近日在深圳宣布:“自己及共同權利人擁有曲面顯示技術的中國(應用)專利,LG等公司未經中國專利持有人許可,進入中國市場銷售含有此項技術產品的行為,涉嫌違法。”目前,高金鐸正會同律師積極取證,追究LG等公司方面的侵權責任。
資料圖
高金鐸在作專利展示。高金鐸在作專利展示。
1234A
高金鐸兩年前已獲“凹弧面顯示裝置”專利權
高金鐸的“凹弧面顯示裝置”專利證書。
高金鐸向記者展示了其專利證書。國家知識產權局頒布的編號為“201020173260.6”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顯示,該項專利的名稱為“凹弧面顯示裝置”;其專利權人為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和高金鐸,專利的發(fā)明(設計)人為祁柱曉、蔣蒙安、王銳東、王雅娟和高金鐸5人;其申請日期為2010年4月27日,公開(公告)日期為2011年4月13日。
該專利證書的《摘要》顯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凹弧面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屏幕,所述顯示屏幕在水平方向呈凹弧面。所述凹弧面顯示裝置,因其具有獨特的顯示效果,可以有效地解決電視機、電腦顯示器、大屏幕顯示屏等平面顯示系統(tǒng)帶給人的視覺誤差,使得所觀看對象效果更清晰、畫面更逼真、舒適,由其構成的各類視頻產品比現有平板顯示器產品有更好的市場前景。”
高金鐸講,此項專利的開發(fā)源于早期居住條件差。自己觀看電視時眼球隨著畫面內容轉,從畫面中心到邊緣來回掃視,需要不斷調整眼睛的“焦距”,看久了很累。后來他受環(huán)幕電影的啟發(fā),“何不把電視屏幕也設計成畫面四周和中心都與觀看者等距的凹面,消除視覺誤差,使人在觀看時不再耗神反復調整自己的屈光度?”隨后他開始著手對曲面屏幕技術進行研究,并拉上自己被特聘所在院校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一幫同事一起參與進來。
他介紹,為了研究此項技術,他專門買來了視覺原理方面的書籍,從最基礎的視覺生理、心理問題開始研究。他發(fā)現,當初自己的直觀判斷,在視覺理論上均可找到依據,觀察大面積平面時的視覺誤差和因屈光反復調整而帶來的疲勞和損害是真實存在的。既然面向觀眾的弧面屏幕有助于減輕視覺疲勞,凹面的最佳弧度該怎樣設定?他在專利報告上提出,取決于最佳視距,以視距為半徑形成的凹弧面,即為最佳弧度。
1234B
國外曲面電視技術涉嫌侵權?
韓國LG公司繼5月1日在澳大利亞悉尼發(fā)布其新型曲面OLED電視后,9月13日又在北京召開電視新產品發(fā)布會,正式在中國市場推出LG曲面OLED電視。除此之外,多家國外電視廠商都有發(fā)布曲面電視新品,并將進軍中國市場。
現任職深圳市世紀安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高金鐸,在看到深圳都市報相關報道后,立即致函稱:“本人9月份在網上看到過有關報道,曾給予過關注,因我早在2010年就已經將曲面屏幕技術申報國家專利,并已經獲得授權。我個人認為LG、索尼等公司涉嫌侵犯我和共同權益人的專利權。”
LG曲面電視采用的技術是否與高金鐸等人的專利有關?目前LG公司方面披露的信息十分有限。相關宣傳資料顯示,“LG公司這款新型曲面OLED電視就將屏幕向前彎曲了15度,這一弧度可以讓收視者眼睛與屏幕中心和邊緣的距離相同,將人眼在觀看平面圖像時對‘外廓部位認知度減少’的現象予以最小化。”高金鐸表示,目前LG等公司推出的產品,僅僅在橫向維度內做到了弧面,此方面雖與他們的專利重疊,卻沒有完全達到他們專利的設計高度,其極致的產品應該是基于以最佳視距為半徑的凹弧面屏幕,也就是在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都做到弧面。
“從LG等公司在研發(fā)曲面電視、發(fā)布曲面電視,再到進入中國市場,整個過程中從未與作為專利權人的他以及他的同事們、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聯(lián)系,LG等品牌曲面電視在中國的銷售行為已經涉嫌侵犯其專利權。”高金鐸說,“目前正會同律師積極取證,尋求專利保護,禁止侵權方在中國大陸范圍內的銷售和代工生產行為,追究LG等公司方面的侵權責任。”
1234C
律師稱專利維權并非易事
采訪當日,負責為高金鐸進行維權代理的律師并未接受記者采訪,事后也未與記者聯(lián)絡。高金鐸一方能夠獲得專利權保護嗎?上海建緯(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凌律師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
她介紹,專利權維權在司法界是個非常專業(yè)的細分領域,并非普通人覺得兩方所用技術比較相像就可以判斷專利權持有人被侵犯了權利。按照目前情況,高金鐸一方必須先針對涉嫌侵權方進行相應的相關技術鑒定,以判斷其使用技術與專利權之間的重合程度。而大型跨國公司,一般都具備較強大的律師團隊,其在研發(fā)前期會在法務方面做好相應的檢索和調研,以購買或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規(guī)避等方式解決各國專利權糾紛,很少會在新產品研發(fā)上直接犯技術和專利侵權的低級錯誤。因而,若想向LG等公司追索專利權權益,在正式提出前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相關鏈接
“發(fā)明狂人”高金鐸
事實上,高金鐸所持有的專利還遠不止這些,其從2008年起到現在,共成功注冊各種專利達51項,其中僅在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期間先后注冊的專利權就達24項,在深圳市世紀安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作期間一年半時間,又注冊了20項專利權。一個如此“高產”的發(fā)明人,到底與我們有啥不同?在一下午的接觸中記者找到了答案。
1954年出生的他,電腦屏幕上設置的壁紙卻和“80后”、“90后”無異——制造精良的SVG狙擊步槍的商業(yè)圖片,將他這個武器迷充分曝露出來。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做事認真。他說,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凡遇到什么搞不懂的,就一定想辦法問明白或自己找資料研究透。
他說,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凡遇到什么搞不懂的,就一定想辦法問明白或自己找資料研究透。1991年高金鐸被當時所在的外貿公司派駐俄羅斯,期間進口鋼材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他把中國國內鋼材標號和俄羅斯鋼材標號的不同標準都吃透,什么標號的俄羅斯鋼材用于什么用途他都了如指掌,以至于國內很多單位的朋友在進行初期設計時,先打電話咨詢他該用什么標號材料。汶川地震之后,他根據地震橫波和縱波的發(fā)生次序和時間差,研究出利用手機既能進行地震預警和家庭防盜報警,又能排除因爆破等誤報的解決方案。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