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廈門市體育路45號,四個工人正將兩扇拆下的玻璃門裝車,印有“夏新”標志的玻璃門板顯得格外惹眼。
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三撥人來選購夏新拍賣的設備。前來拉貨的司機告訴本報:“聽說夏新倒閉了,我們是來收廢品的。”
就在這一天,經歷了半年的等待和傳聞,*ST夏新(600057.SH) 的債務重整案終于如期出臺了。*ST夏新發(fā)布公告:法院已經裁定批準公司的重整計劃,并將拍賣存貨及設備類資產和股權投資。這意味著,經歷了三年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ST夏新將要剝離所有資產和負債 (包括3G業(yè)務),在新東家象嶼集團入主后,轉投其他行業(yè)。
戴了一年多的*ST帽子最終沒能摘除,重整成了*ST夏新最后的也是惟一的選擇。
沉疴終現
今年5月27日,一直風波不斷的*ST夏新宣布暫停上市,在大限之日回光返照般的漲停一把后,以一個悲壯的姿勢定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大屏之上。
夏新電子成立于1981年,早期生產黑白電視機。1993年,夏新進入當時熱門的錄像機市場,3年后,夏新又進入新興的VCD市場,并一舉進入行業(yè)前三名,而在1998年上市公司業(yè)績排名中,夏新電子排名榜首。
不過,夏新電子的輝煌沒有持續(xù)多久。1999年,由于VCD市場競爭加劇,影碟機出現全行業(yè)衰退,夏新電子2000年和2001年業(yè)績大幅下滑,并最終戴上了“ST”帽子。
2000年5月,李曉忠擔任夏新電子總經理,開始轉戰(zhàn)手機市場。2001年,夏新電子推出了當時熱銷的A8手機,奇跡般地將夏新電子拉出了虧損的泥潭,2002年夏新電子實現凈利潤6.1億元,每股收益高達1.69元,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名列榜首,一舉成為中國A股市場上最賺錢的公司。
提起A8手機,也許人們還能依稀記得“會跳舞的手機”的廣告詞。A8作為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國貨,以其出色的外觀和有競爭力的價格曾經讓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巨頭頭疼不已。
武漢的手機經銷商李銘端告訴本報:“當時的賣場火爆到天天脫銷的地步,緊張的時候需要提前一個月訂貨。”
有了錢后,夏新電子開始實施多元化戰(zhàn)略,開始大力投入3G手機的研發(fā),2003年,*ST夏新大張旗鼓地進軍3G。在溫州做電腦硬件批發(fā)的老股民蘇同說:“我增持*ST夏新,最大的原因就是看好3G”。但*ST夏新的3G沒能讓他如愿以償,在中國正式發(fā)放3G牌照的前一天,*ST夏新再次發(fā)布停牌預警。
作為3G研發(fā)投入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公司,*ST夏新戲劇性地跌倒在3G狂歡的前夜。被看作決勝未來的3G法寶,最終成了*ST夏新的滑鐵盧。雖然連續(xù)虧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3G的拖累仍然不容回避,*ST夏新在2005年的年度報告中承認了這一點。
夏新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企業(yè),在其近3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錄像機、影碟機,手機、汽車、3C、3G、液晶電視,*ST夏新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成長的機會。
不過,受多方研發(fā)投入的牽制,加上當時*ST夏新的經驗和設計能力不足,A8之后,*ST夏新再也沒有多少出色的產品面世。
李曉忠的夏新
毋庸諱言,A8是李曉忠的得意之作,在李曉忠的帶領下,A8創(chuàng)造了毛利率48.5%的業(yè)界神話,兩年賺了11億元,一度成為向手機行業(yè)轉型最成功的家電企業(yè)。2000年5月擔任總裁,接連兩年的巨虧,2002年的李曉忠憑借這款手機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已離開*ST夏新的一位前員工帶記者參觀了他2003年裝修的房子,“我是做研發(fā)的,技術出身的李總給我們做技術的員工創(chuàng)造了不少東西,那時候買的夏新股票也為自己進賬不少”,雖然后來公司有很多變化,但他們研發(fā)人員的待遇并沒受多大影響。
上任前連年的虧損到A8的成功翻身,李曉忠明白了一個道理:國產手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擁有過硬的技術基礎,這樣才能走得更遠,在眾多國際巨頭覬覦中國市場的情形下,國產品牌必須有獨立的技術優(yōu)勢。正好,當時3G概念的提出給了李曉忠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于是,李曉忠決定提前出發(fā),2003年,*ST夏新決定投入3G的研發(fā),他希望在未來3G比賽的發(fā)令槍扣響前趕到起跑線上。
“闖過了技術難關的國產手機廠商,在中國市場上再也沒有什么困難能夠阻止他們前進的步伐了”。那時候的李曉忠覺得勝券在握。
2004年,*ST夏新進入了3G三種標準的研發(fā)。到2005年,*ST夏新在3G研發(fā)上的投入已經超過一億元。但苦盼已久的3G卻沒如李曉忠預計的那樣如期來臨,但這時候的*ST夏新已經在3G拖累下苦不堪言。
李曉忠曾稱,由于在3G上耗費了很多精力,所以影響了夏新在2.5G上的增長,如果2004年不進入3G領域,可能在當時2.5G手機的競爭中,會更快地恢復元氣。從中國運營商3G牌照發(fā)放的狀況來看,夏新的3G策略操作似乎過早;但如果放棄,損失可能會更大。投入3G越早,企業(yè)所冒的風險越大,付出的成本越高。
但此時的李曉忠并沒打算放棄3G的夢想,他曾表示,我們沒有理由放棄,也決不輕言放棄。“我們相信,公司對3G的投入在2006年就能見到成效。在2006年,手機市場的熱點都應該聚焦在3G上”。
其實當時的李曉忠也沒有其他選擇,花錢打造幾款2.5G手機的市場預期不容樂觀,當時又處在一個 “山寨機”和眾多國際品牌的夾縫之中,生存空間越來越窄,要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3G自然成了夏新的救命稻草。
據*ST夏新內部人士透露,由于2006年公司的3G計劃仍無實際效果,當時在公司內部高層就已經產生分歧了。
2007年,*ST夏新持續(xù)虧損,而3G牌照的發(fā)放仍然是 “只聞其聲”。*ST夏新的實際控制人CEC(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集團)再也坐不住了,決定對夏新的管理團隊實施換血手術。在離其總裁任期尚有一年半之際,李曉忠黯然離開總裁寶座,換到了總工程師的位置上。
末路?新途?
在一面粉刷了一半的墻壁上,有這么一句話:“企業(yè)的存在就是為了盈利,不良應收貸款和庫存是企業(yè)的墳墓。”李曉忠離任后,盧振宇臨危受命,接任總裁一職。這句話就是盧振宇上任后寫上去的。
履新之初,外界對這位素有“扭虧高手”之稱的總裁滿懷希望,畢竟長城電腦扭虧為盈的經典案例仍歷歷在目。
上任后,盧振宇對夏新的“診斷”結果是:企業(yè)的管理上出了問題。隨后拋出了夏新應該在橫向上做寬、做精,縱向上做深、做強的“T形戰(zhàn)略”。診斷書雖然開出來了,但藥方卻是數額巨大的真金白銀,也許這才是盧振宇要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厥召~款、增發(fā)股票、瘦身節(jié)約,基本上可能的資金來源,盧振宇都嘗試了。除此之外,CEC也為夏新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empirenews.page--]
盧振宇拯救*ST夏新的決心一直沒打折扣,2008年7月1日,*ST夏新開盤、收盤雙雙跌破三元大關。與此同時,在廈門的一場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ST夏新國內銷售負責人白強和海外銷售中心經理徐朝暉剛從盧振宇手里接過戰(zhàn)旗。當時與會的一位*ST夏新內部人士告訴本報:“在當時關于*ST夏新的負面?zhèn)餮凿佁焐w地的時候,盧總聲情并茂的演講給銷售人員注如了不少的動力。”
當然,對于讓*ST夏新飽經困擾的3G業(yè)務,盧振宇也沒想放棄。曾在*ST夏新從事研發(fā)工作的一名員工告訴本報:“盧總上任后雖然展開了一系列的裁員活動,但核心的研發(fā)團隊仍然沒做太大變動”。盧振宇也曾表示,國內TD廠家肯定會成為中國3G建設的生力軍,對*ST夏新電子這種堅持自主研發(fā)的國內手機廠家來說,中國3G市場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雖然,*ST夏新手機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進展,2008年,*ST夏新與和記黃埔、沃達豐、AT&T,法國電信旗下的 Orange國際運營商都有不錯的合作,但是,國內市場才是*ST夏新能否起死回生的關鍵所在。3G時代來了,但這一切都太晚了,27.5億元的欠債,這個窟窿太大了。盧振宇的“回春妙手”最終還是沒能改變*ST夏新重整的命運。
如今的體育路45號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不過大門口的牌子已不再是曾經叱咤風云的夏新,換成了“海西汽配城”,很多剛入駐的商家正在忙著這個“新家”的裝修。在汽配城的后門,有一棟四層高的小樓,夏新電子有限公司仍然在這里辦公,但偌大一個辦公室里卻顯得很冷清。
夏新電子有限公司一位蘇姓負責人告訴本報:“公司雖然還在運轉,但主要業(yè)務已經發(fā)生了轉變,現在公司主要負責海西汽配城的租賃,和股份公司已經沒太大關系”。
重整已是最后的歸宿,但過程卻是一波三折。11月13日的債權人會議以及出資人會議通過了債務重組和股權讓渡方案,并擬陸續(xù)拍賣電子存貨、股權、債權、房地產、電子機器設備五項資產以清償債務。
但*ST夏新23日收到的廈門中院的民事裁定又讓重組變得迷霧重重,該裁定批準了夏新股份的重整計劃,同時也終止了夏新股份的重整程序,并提示:由于重整計劃涉及出資人權益調整,可能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發(fā)生變更。就連之前被認為是*ST夏新重整恢復上市砝碼的手機業(yè)務也被列入拍賣名單之中。
以上的種種變化,*ST夏新股份董秘呂東表示,所有重組事宜均是管理人在負責,夏新并不知情。管理人負責人之一、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鄭志斌告訴本報,由于重組關聯廣泛,不便透露相關信息。
*ST夏新內部員工告訴本報:“現在最著急的是員工,由于重整方案不明確,現在都不知道怎么辦了,工作也是當天和尚撞天鐘”。
但也有員工看好這次重整:重整肯定能為夏新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機會,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政府不會讓它就此倒閉的,大家都在等待一個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