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黑莓(RIM最新更名為黑莓BlackBerry)正式對外發(fā)布了被外界稱為“黑莓救命稻草”的BlackBerry 10(以下簡稱BB10)操作系統(tǒng),同時還發(fā)布了基于該系統(tǒng)的兩款新機Z10/Q10。出人意料的是其沒有獲得外界好評,相反,黑莓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的股價跌幅超過12%。
機不逢時
眾所周知,黑莓手機不僅是黑莓的業(yè)務核心,更是這家加拿大手機廠商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蘋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陣營的擠壓下,黑莓已經從商務人士的首選通信設備,漸漸淪落為少數死忠的高端玩物。
市場份額的萎縮,股價的持續(xù)暴跌,黑莓急需拿出一件讓業(yè)界驚訝的新產品,但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該公司經歷了產品發(fā)布推遲、斷網、銷量下降等多重因素沖擊,備受關注的BB10也是幾番推遲后才露面,而此時的市場已很難再有更多的空間留給黑莓。
有數據顯示,曾經是商務智能手機霸主的黑莓在北美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兩年間亦從2009年第一季度的54%下跌到目前的5.4%。與此同時,安卓系統(tǒng)的市場份額也從一年前的52.5%飆升至2012年的72.4%,剩余的蘋果IOS占據了近20%,比BB10更早些的Windows Phone占據了近10%,如此推算,黑莓的空間可想而知。
從新發(fā)布的兩款產品開看,也沒有看到可以完全讓消費者舍棄其他平臺而選擇BB10的獨特之處。
從外界的分析評論看,黑莓的復興之路依然艱難。
美國投資銀行Wedge Partners分析師布萊恩·布萊爾表示,盡管黑莓10觸摸屏機型對于消費者來說,存在有趣的一面,但它缺少能夠從其它手機中脫穎而出的主要差異化功能,沒有讓消費者產生放棄iPhone、Android或Windows的欲望,其銷量可能只有我們預估較好銷量的四分之一。
英國市場調研公司Ovum分析師簡·道森表示,從股價上看, 黑莓正在對市場競爭迎頭趕上。不過這并不能表明消費者就會對黑莓的黑莓10設備買賬。黑莓10手機或許能夠重振黑莓手機的雄風,只不過它面對的只是一個小眾市場。
美國市場調研機構CanaccordGenuity分析師邁克·沃克里近期發(fā)布報告稱,新產品推出之前,黑莓手機的市場份額仍將下滑,2013財年的銷售仍然不容樂觀。
黑莓要徹底扭轉頹勢看來仍十分艱難。
應用軟肋
“開發(fā)者的情緒至關重要,開發(fā)者的熱情是任何平臺獲得成功的指示燈。”黑莓開發(fā)者關系副總裁埃里克·桑德斯在BB10的發(fā)布上如此表示。
由于iOS和安卓平臺擁有大量用戶基數,黑莓卻只能指望PlayBook平臺、幾千名開發(fā)人員以及黑莓10系統(tǒng)的產品。結果就是,一部分開發(fā)者考慮到風險,最終選擇離開黑莓的陣營。根據去年6月份VisionMobile出爐的一份市場分析報告,黑莓平臺幾乎成為“瀕危物種”,在受訪的所有調查者中,41%的人表示會放棄該平臺。
而黑莓兩個強大對手均有根深蒂固的基礎。比如蘋果公司自稱應用程序數量超過百萬,安卓也有70萬;就連后來發(fā)布的Windows Phone也有12.5萬。而目前黑莓平臺的應用則不足10萬,且這當中仍有很多來自安卓平臺的開發(fā)。
CEO海因斯對此稱,其它智能手機平臺雖然應用數量遠高于黑莓,但是大多是沒有用處的應用,黑莓不希望自己的平臺上有1500款紙牌游戲。這句話雖然描述了現(xiàn)實,但忽略了開放平臺生態(tài)鏈的的基礎,即大量的開發(fā)者和所謂的“垃圾應用”,依靠數量來拉動質量,沒有海量的應用,質量就是空中樓閣。
除了來自蘋果iPhone、安卓等應用生態(tài)鏈的擠壓外,黑莓固步自封也一直是其衰退的根本原因。黑莓一位強調其強大的安全性和封閉性,但封閉給應用開發(fā)商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從而導致黑莓在應用軟件開發(fā)領域缺乏吸引力。要知道,在智能手機市場,應用豐富性是廠商成功的關鍵。
中國市場不作為
黑莓作為加拿大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依靠本土優(yōu)勢,曾長期保持該國銷量第一的地位。然而世易時移,早已被蘋果、三星等取代。
唯一存有翻盤機會的新興市場其戰(zhàn)略也滯后,尤其是全球智能手機規(guī)模最大的中國市場缺失。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市場,其用戶規(guī)模是美國市場的兩倍多,所有主流手機廠商都在埋頭拼命廝殺以快速獲得一杯羹。
據了解,自從黑莓正式步入中國市場以來,它的發(fā)展是自企業(yè)應用開端的,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也是首先推出商用業(yè)務定位企業(yè)高端用戶,因此黑莓手機的普及范圍也受到了很大約束。
對此,有分析認為,黑莓的定位本身就是面向企業(yè)級用戶和高端商務人士,受眾群體的規(guī)模并不是黑莓在中國失利的借口,其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動作過于緩慢以及對中國市場的怠慢。
事實上,黑莓直到2011年才將中國代表處升級為分公司,從亞太區(qū)單獨剝離出來。也是到了2011年,黑莓才完成了和中國內地三大運營商的全面合作,并嘗試性的推出了針對個人用戶市場的BIS服務。
而在當時,蘋果的iPhone和谷歌的Android早已經抓走了中國消費者和運營商的眼球。黑莓早已錯失了其本應占得的先機。中國市場是一大攻堅戰(zhàn),對黑莓而言,如果不能徹底地本土化,這場戰(zhàn)役打起來就不會得心應手。
況且一年多時間內,除了蘋果、三星等強勢對手的蠶食外,國產品牌也都奮力直追。在從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來看,三星和蘋果四季度的銷量達到了分別6370萬部和4780萬部,分別以29%和21.8%位列第一和第二。華為以1080萬部,以4.9%的全球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供應商,Sony和中興排名第四、五名。
對于海因斯和黑莓來說,將公司扳回正軌的馬拉松之戰(zhàn)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