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IT領袖峰會分論壇《智能汽車與互聯(lián)網》,IBM中國開發(fā)總經理王陽、深圳航盛電子總裁楊洪、深圳創(chuàng)新投資集團總裁孫東升、深圳賽格導航科技董事長張家同、以色列安速顧問咨詢公司總裁Yuval Binur參與討論。
王陽:未來街上汽車無人駕駛
王陽表示乘坐特斯拉的感受非常震撼,“感覺就是計算機下面裝了四個轱轆,它已經改變了人們對汽車的印象”。
他提出未來汽車的藍圖,當?shù)貓D和導航技術成熟后,可能街上的汽車都是無人駕駛的。“當你去上班,到了公司后車子自己會開回家,太太不需要在家里等著開另外一輛車。所以人們不會再擁有汽車,汽車制造商會變成一個運營商,把汽車開出來供大家使用。”
王陽進而談到商業(yè)模式的顛覆。“比如物流行業(yè),所有路上跑的東西只是一個載體,到處都可以走;還有本地服務,你坐在車上,所有外面的變化車上的電腦都會告訴你;再比如電網,如果車子全部停在停車場上,就像是停了多少臺電腦,是不是就可以聯(lián)網成為一個云計算的平臺……當平臺不斷移動,服務所可以想象的空間相當之大。”
孫東升:國內電動車發(fā)展還需過程
孫東升表示特斯拉的成功是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是電池的成本問題,第二是安全性問題。特斯拉的電池采用了比較成熟的1860,即筆記本電腦用的電池,量大且技術相對成熟,性能穩(wěn)定。另外,特斯拉有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某一個電池出問題會斷電,解決了電池非一致性問題,安全問題隨之而解決。
但認為國內的電動車發(fā)展還需要一個過程。國內電池制造水平偏差,行業(yè)面臨過剩問題,包括電池材料、電池制造、電池添加劑等,專利技術基本上掌握在日本人手里。“真正提高現(xiàn)有電池可靠性、一致性、性能,可能還需要我們原創(chuàng)技術。在現(xiàn)有技術基礎上來提高,使現(xiàn)有產品提高性能與專有技術,還是有投資機會的。”
楊洪:應進一步融合汽車文化
楊洪講述了特斯拉的兩大問題。
一方面,特斯拉要進一步實現(xiàn)汽車與通訊電子、計算技術和汽車文化的融合。楊洪認為特斯拉的不足之處是成本較高而內飾精細度不足,“在中國70、80萬買一輛車,舒適性、內飾的精細程度跟奔馳寶馬奧迪還不能比,如果從享受角度出發(fā)的話,我不會買。”
他認為特斯拉和傳統(tǒng)汽車文化的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在高溫、低溫、震動所有的惡劣環(huán)境下都要保證安全、可靠;在電子方面,它的電池兼容,電極比較多的時候要防止它互相干擾,一干擾的話軟件出錯就有問題了。
另一方面,要實現(xiàn)大批量制造。特斯拉目前造車是按照訂單的個性化要求,去年2萬多輛,今年最多5萬輛,目前的數(shù)量級別與全球現(xiàn)在每年8500萬輛造車相比,只占千分之幾。
“他要顛覆傳統(tǒng)汽車產業(y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他對汽車產業(yè)有很大推動作用,把電子通訊和汽車產業(yè)有機融合,讓汽車更加智能化,特斯拉是一個方向。”楊洪表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