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最讓人揪心的電腦配件就是內存、SSD硬盤這樣的存儲產品了,尤其是內存漲價兇猛,單條8GB內存一度逼近千元,即便現在有所回落,整體價位依然維持在700元左附近,配2條內存的話,裝機成本比一年前平均高出千元,這對主流用戶來說是個高昂的代價。
目前英國ARM架構占據手機處理器90%的市場份額。1、德州儀器優(yōu)點:低頻高能且耗電量較少,高端智能機必備CPU缺點:價格不菲,對應的手機價格也很高2、Intel優(yōu)點:CPU主頻高,
這兩年內存價格的一路飆升讓人感到刻骨銘心,而就在2017年第四季度,內存價格開始穩(wěn)定并有所回落,DRAM內存芯片的行業(yè)價格也下跌了5%。
憑借內存瘋狂漲價之勢,三星去年是大賺特賺,旗下利潤營收一度創(chuàng)了新紀錄,不過他們煩心事的也隨之而來。
由于匯率持續(xù)升值、原物料及人工成本的持續(xù)上漲,最近全球電阻第一大廠國巨上調電阻價格,而這也被看作是內存繼續(xù)上漲的信號,而內存價格的持續(xù)上漲,國內終端廠商的成本壓力陡然增加。
雖然目前對于華為下一代旗艦的命名還不是很確定,但是有關該機的爆料卻是層出不窮。隨著2月底MWC的臨近,有關該機的細節(jié)陸續(xù)被曝光。
經過將近兩年的持續(xù)上漲,國內市場的內存價格正在逐步回落之中,但在大名鼎鼎的日本秋葉原,卻還是一片漲漲漲。
經過十多年的沉潛,次世代內存的產品,包含FRAM(鐵電內存),MRAM(磁阻式隨機存取內存)和RRAM(可變電阻式內存),在物聯(lián)網與智能應用的推動下,開始找到利基市場。
據報道,三星電子宣布,公司已開始通過第二代10納米級制程工藝量產DRAM內存芯片。三星稱,公司使用第二代10納米級工藝生產出了8Gb DDR4芯片,實現了新的突破。2016年2月,三星已使用第一代10納米級工藝生產出了8Gb DDR4芯片。
當下半導體最火的討論話題非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不可, AI相關設計日益增長,AI相關應用芯片設計也相對蓬勃發(fā)展,雖于起始階段,但許多企業(yè)早已投入,看
今年內存供給吃緊,推升價格持續(xù)走揚,研調機構IC Insights預期第四季DRAM銷售金額將創(chuàng)歷史新高。據IC Insights估計,第四季DRAM銷售金額將來到21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跳增65%,且是有史以來最佳記錄。全年來看,DRA
曾一度被稱之為“年度理財”產品的內存條在雙11后就迎來了降價,其降價幅度最高已達到30%,基本上已經回到平日裝機的可接受范圍內。而除了內存外,閃存方面也迎來了降價的好消息,看來不止是要裝PC的機友
這兩個月買內存了嗎?京東銷量前列、但價格跟風幅度也是最夸張的金士頓駭客身條8G今天在京東雙12出現了698元的秒殺價,但截止發(fā)稿已經被搶光。要知道,同樣的這款DDR4-2400的8G單條,在10月底甚至要賣到1000元左右。
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尤其是雙11之后,內存價格開始普遍下滑,而且幅度相當夸張,最高甚至接近30%。好消息是,閃存也終于要迎來降價了。
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尤其是雙11之后,內存價格開始普遍下滑,而且幅度相當夸張,最高甚至接近30%。好消息是,閃存也終于要迎來降價了。日前,集邦咨詢旗下半導體研究中心
東芝(Toshiba)已決定將旗下半導體事業(yè)子公司“東芝存儲器(TMC)”以2萬億日圓的價格出售給由美國私募基金貝恩資本(Bain Capital)主導的日美韓聯(lián)盟......
今天除了比特幣的漲幅心驚肉跳之外,內存條也被稱為“年度最佳理財產品”。開年以來,內存條的價格一直上漲,裝機的朋友可能最有體會,內存條也稱為裝機吐槽最多的硬件,8GB DDR4的內存價格從年初的200多漲到現在的近千元,堪稱年度最佳理財產品啊。
內存市場包含NAND Flash、NOR及DRAM,從2016年底開始到2017年第三季,受供給短缺,以及需求大幅增長的影響,各種內存的每季報價都有10%以上的成長,可想而知三星存儲業(yè)務在2017年有多賺錢。
最近一段時間內存價格持續(xù)走高,9月份8GB的金士頓DDR4 2400內存價格就已經達到了800元以上。而最近更是水漲船高,內存價格紛紛來到了900元左右的高價上?!【〇|價格顯示,目前金士頓DDR4 2400 8GB內存的價格已經達到了899元,而筆記本內存的價格還要再高30元,突破900元大關,達到了929元的高位。
集邦咨詢半導體研究中心(DRAMeXchange)調查顯示,第三季智能手機市場逐漸復蘇,開始進入旺季備料階段,對行動內存需求增加,帶動價格上揚走勢。整體而言,第三季行動式內存市場以縮小區(qū)域價格差異與微調高容量規(guī)格報價為主軸,報價平均漲幅落在5%以內,營收較第二季成長4.3%。單就三大主流供貨商而言,以SK海力士表現最為亮眼,較前一季成長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