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在固定支出與營收方面的新挑戰(zhàn)
因此Arm的人事與支持基礎設施等固定支出(overheads)十分龐大;該公司在英國劍橋那樣的高收入水平區(qū)域擁有高達5,000人的工程師團隊,同時維持7個架構,可想見其營運成本之高。而該公司表示,從設計一個架構到客戶看到產(chǎn)品,需要花費長達8年的時間。
在此同時,根據(jù)Arm的財報,該公司自2014年以來的授權費營收一直持平;在截至2018年12月的那一季,其授權費營收與2017年同期相較減少了34%,從1.9億美元縮水至1.25億美元。顯然有部分原因是受到Arm自己的DesignStart項目影響,該項目免收Cortex-M處理器的授權費,而該公司在當季有38家DesignStart Pro授權客戶。
根據(jù)SoftBank的財報,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9個月中,Arm的授權費收入與前一年同期相較減少了27.7%,部分歸咎于2018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簽署新合約的延遲,使得這9個月內(nèi)簽署的許可協(xié)議金額降至3.34億美元;該數(shù)字在2017年同期為4.62億美元。
成本上升和營收下降可能會激勵Arm在授權費和權利金架構方面做出創(chuàng)造性改變,但風險是可能會讓客戶感到困惑,促使他們轉而尋找替代方案。Arm顯然也預見其授權費營收的減少。為因應此趨勢,該公司在物聯(lián)網(wǎng)領域(IoT)發(fā)動了幾樁大規(guī)模收購,期望能帶來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類型的收入。
最終,眾家IP供貨商會根據(jù)整體擁有成本和開發(fā)成本的回收來定價;在這種模式下,人們可能會說每個客戶付出的價錢都相同,但這并不完全正確。口袋深的客戶可以負擔得起架構授權費,并擁有客制化核心的自由度;采用諸如DesignStart項目的較小業(yè)者,最終可能會花費更少的錢,但他們不會擁有相同的設計自由度。
一位Arm高層表示,CPU核心不是免費的,無論是來自Arm、SiFive還是晶心(Andes),大家都需要賺錢。在較低階市場,人們更愿承擔風險,開放性架構可能更合適;而在高階市場,Arm并沒有看到經(jīng)濟模式發(fā)生太大變化。我筆者認為,這似乎是說那些能負擔得起的企業(yè)決策者,不會因為選擇Arm而丟飯碗;就像以前有句話說:「你不會因為選擇IBM被炒魷魚。」
一家銷售RISC-V IP的公司執(zhí)行長表示,Arm的好日子快到頭了;他斷言Arm現(xiàn)有的商業(yè)模式無法再維持五年。重點在于,與開放性架構相較,Arm方案的靈活性有限;而且在現(xiàn)今的成本和上市時間壓力下,沒有人愿意花費數(shù)月時間協(xié)商授權條款。
Arm要想贏得競爭,若不是得為設計人員提供更多優(yōu)勢來證明其授權費的合理性,就是得完全取消授權費、尋求來其他營收模式,來正面迎擊開放架構;就像美國人工智能(AI)芯片新創(chuàng)公司W(wǎng)ave Computing期望與MIPS和RISC-V方案供貨商合作那樣。但是現(xiàn)在看來,以上兩種情況都不會發(fā)生。
筆者認為,Arm不僅是需要進化,而且得徹底重新思考如何與開放性架構所推動的「IP民主化」風潮競爭;該公司在過去或許擊退了Arc、Tensilica和MIPS等競爭對手,但這一次,恐怕不會那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