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電路
(1)RC 串聯電路
電路的特點:由于有電容存在不能流過直流電流,電阻和電容都對電流存在阻礙作用,其總阻抗由電阻和容抗確定,總阻抗隨頻率變化而變化。RC 串聯有一個轉折頻率: f0=1/2πR1C1
當輸入信號頻率大于 f0 時,整個 RC 串聯電路總的阻抗基本不變了,其大小等于 R1。
?。?)RC 并聯電路
RC 并聯電路既可通過直流又可通過交流信號。它和 RC 串聯電路有著同樣的轉折頻率:f0=1/2πR1C1。 當輸入信號頻率小于f0時,信號相對電路為直流,電路的總阻抗等于 R1;當輸入信號頻率大于f0 時 C1 的容抗相對很小,總阻抗為電阻阻值并上電容容抗。當頻率高到一定程度后總阻抗為 0。
?。?)RC 串并聯電路
RC 串并聯電路存在兩個轉折頻率f01 和 f02:
f01=1/2πR2C1, f02=1/2πC1*[R1*R2/(R1+R2)]
當信號頻率低于 f01 時,C1 相當于開路,該電路總阻抗為 R1+R2。
當信號頻率高于 f02 時,C1 相當于短路,此時電路總阻抗為 R1。
當信號頻率高于 f01 低于 f02 時,該電路總阻抗在 R1+R2 到R1之間變化。
RC電路的典型應用
1.RC 微分電路
如圖 1 所示,電阻 R 和電容 C 串聯后接入輸入信號 VI,由電阻 R 輸出信號 VO,當 RC 數值與輸入方波寬度 tW之間滿足:RC<<tW,這種電路就稱為微分電路。在 R 兩端(輸出端)得到正、負相間的尖脈沖,而且是發(fā)生在方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如圖 2 所示。
在 t=t1時,VI由 0→Vm,因電容上電壓不能突變(來不及充電,相當于短路,VC=0),輸入電壓 VI全降在電阻 R 上,即 VO=VR=VI=Vm。隨后(t>t1),電容 C 的電壓按指數規(guī)律快速充電上升,輸出電壓隨之按指數規(guī)律下降(因 VO=VI-VC=Vm-VC),經過大約 3τ(τ=R×C)時,VCVm,VO0,τ(RC)的值愈小,此過程愈快,輸出正脈沖愈窄。
t=t2時,VI由 Vm→0,相當于輸入端被短路,電容原先充有左正右負的電壓 Vm開始按指數規(guī)律經電阻 R 放電,剛開始,電容 C 來不及放電,他的左端(正電)接地,所以 VO=-Vm,之后 VO隨電容的放電也按指數規(guī)律減小,同樣經過大約 3τ 后,放電完畢,輸出一個負脈沖。
只要脈沖寬度 tW>(5~10)τ,在 tW時間內,電容 C 已完成充電或放電(約需 3τ),輸出端就能輸出正負尖脈沖, 才能成為微分電路, 因而電路的充放電時間常數τ必須滿足: τ<(1/5~1/10tW,這是微分電路的必要條件。
由于輸出波形 VO與輸入波形 VI之間恰好符合微分運算的結果[VO=RC(dVI/dt)],即輸出波形是取輸入波形的變化部分。如果將 VI按傅里葉級展開,進行微分運算的結果,也將是 VO的表達式。他主要用于對復雜波形的分離和分頻器,如從電視信號的復合同步脈沖分離出行同步脈沖和時鐘的倍頻應用。
2.RC 耦合電路
圖 1 中,如果電路時間常數 τ(RC)>>tW,他將變成一個 RC 耦合電路。輸出波形與輸入波形一樣。如圖 3 所示。
(1)在 t=t1時,第一個方波到來,VI由 0→Vm,因電容電壓不能突變(VC=0),VO=VR=VI=Vm。
?。?)t1<t
(3)t=t2時,VO由 Vm→0,相當于輸入端被短路,此時,VC已充有左正右負電壓 Δ[Δ=(VI/τ)×tW],經電阻 R 非常緩慢地放電。
?。?)t=t3時,因電容還來不及放完電,積累了一定電荷,第二個方波到來,電阻上的電壓就不是 Vm,而是 VR=Vm-VC(VC≠0),這樣第二個輸出方波比第一個輸出方波略微往下平移,第三個輸出方波比第二個輸出方波又略微往下平移,…,最后,當輸出波形的正半周“面積”與負半周“面積”相等時,就達到了穩(wěn)定狀態(tài)。也就是電容在一個周期內充得的電荷與放掉的電荷相等時,輸出波形就穩(wěn)定不再平移,電容上的平均電壓等于輸入信號中電壓的直流分量(利用 C 的隔直作用),把輸入信號往下平移這個直流分量,便得到輸出波形,起到傳送輸入信號的交流成分,因此是一個耦合電路。
以上的微分電路與耦合電路,在電路形式上是一樣的,關鍵是 tW 與 τ 的關系,下面比較一下τ 與方波周期 T(T>tW)不同時的結果,如圖 4 所示。在這三種情形中,由于電容 C 的隔直作用,輸出波形都是一個周期內正、負“面積”相等,即其平均值為 0,不再含有直流成份。
①當 τ>>T 時,電容 C 的充放電非常緩慢,其輸出波形近似理想方波,是理想耦合電路。
②當 τT 時,電容 C 有一定的充放電,其輸出波形的平頂部分有一定的下降或上升,不是理想方波。
?、郛?τ<<T 時,電容 C 在極短時間內(tW)已充放電完畢,因而輸出波形為上下尖脈沖,是微分電路。
?。?)t=t2 時,VI 由 Vm→0,相當于輸入端被短路,電容原先充有左正右負電壓 VI(VI<Vm)經R 緩慢放電,VO(VC)按指數規(guī)律下降。
積分電路
積分電路可將矩形脈沖波轉換為鋸齒波或三角波,還可將鋸齒波轉換為拋物波。電路原理很簡單,都是基于電容的沖放電原理,這里就不詳細說了,這里要提的是電路的時間常數 R*C,構成積分電路的條件是電路的時間常數必須要大于或等于 10 倍于輸入波形的寬度。
RC實用電路
RC組合件
所謂 RC組合件就是由電阻器和電容器組合在一起,用一個封裝,引出數根引腳,成為一個整體的元件,尺寸一般為 8mm×8mm×1mm。一個 π 形 RC高頻濾波器電路,可以用來將高頻信號去除,它是由一個 2 千歐的電阻和兩只 0.01 微法電容構成。
RC消火花電路
在一些感性負載(直流電動機或磁頭)電路中的開關部位并聯電阻和電容。 由于感性元件在電路通斷的時候會產生感應電動勢來阻礙元件兩端電流突變的特性,這一電動勢很大且加在開關上,由于開關在快要接通或剛要斷開時開關的兩極靠得很近,這時的開關便形成空氣電容結構,感應電動勢給這個開關空氣電容器充電并很快擊穿這個電容器,擊穿電容器時便會產生火花,這樣開關的接通或斷開時都會看到有火花,電路開關產生火花會對人身安全存在隱患,并且對開關的接觸部分進行灼傷,影響開關的使用壽命。
為了保護開關不打火,在開關電路上并聯一個電阻和電容,這時開關在通斷時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就流到開關并聯電路中的電阻器和電容器上,開關并聯電路上的電容器容量一般都很大,吸收感應電動勢大量電能,這樣加到開關上的感應電動勢就大大減少了,從而避免產生火花。
RC錄音高頻補償電路
在恒流錄音電阻電路中,給恒流電阻器再并聯上電容器就成了 RC錄音高頻補償電路。電路中電阻器 R就是恒流錄音電阻,電容器 C便是錄音高頻補償電容。電阻與電容并聯組成 RC補償電路,電容與錄音磁頭的感性阻抗串聯組成了 LC串聯諧振補償電路。
在 RC 并聯電路的阻抗特性曲線中可以看出,當錄音信號頻率低于轉折頻率時,阻抗不變,所以低于轉折頻率的錄音信號其流過錄音磁頭的錄音電流大小不變;當錄音信號頻率高高于轉折頻率后,該 RC 并聯電路的總阻抗在下降,說明頻率高于轉折頻率的錄音高頻信號電流在增大,且錄音信號頻率越高,其錄音信號電流越大,這樣可以達到提升錄音高頻信號的目的。 在電容器和磁頭串聯諧振電路中,其諧振頻率設在錄音信號高于上限頻率且靠近上限頻率處,由于? 10LC 串聯諧振電路在諧振時阻抗最小,這樣可以使高頻錄音信號電流增大許多,達到提升錄音高頻信號的目的。
RC低頻噪聲切除電路
由于機內傳聲器 BM 裝在錄音機的機殼上,而機殼上還同時裝有揚聲器,在揚聲器發(fā)出聲音時會引起機殼的振動,這一振動將引起機內傳聲器 BM 的振動,導致 BM 輸出一個頻率很低的振動噪聲,從而機內傳聲器工作出現“轟隆”的低頻噪聲,為此要在機內傳聲器輸入電路中加入 RC串聯電路來進行低頻噪聲切除,以消除這一低頻的噪聲。
在 RC 串聯電路的阻抗特性曲線中可以看出,隨著輸入信號頻率的降低其總阻抗而增大,這樣便對機內低頻噪聲呈現高阻抗特性,阻礙低頻噪聲電流的通過,達到了切除低頻噪聲的目的。雖然這樣能夠消除低頻噪聲,但對低頻有用信號也有一定影響,這樣也就成了消除低頻噪聲的主要矛盾了。
RC去加重電路
去加重電路出現在調頻收音機電路和電視機伴音通道電路中。
調頻收音機不像調幅收音機那樣噪聲在不同頻率下的大小相等,而是隨著頻率升高而增大,這就說明調頻的高頻噪聲嚴重。為了改善高頻段的信噪比,調頻發(fā)射機在發(fā)射調頻信號之前,對音頻信號中的高頻信號要進行預加重,即先提升高頻段的信號,在調頻收音電路中則設置去加重電路,以還原音頻信號原來的特性。在去加重電路中,同時也將高頻噪聲去除去加重電路有單聲道和雙聲道兩種之分,單聲道去加重電路接在鑒頻器后面,而雙聲道去加重電路要在鑒頻器后面接立體聲解碼電路后再才接去加重電路。去加重電路實際上就是一個電阻和電容組成的分壓電路,由于電容對高頻信號的容抗比較低,所以對發(fā)射機進行預加重的高頻信號的阻抗小,電容器就會吸收高頻信號的預加重信號達到去加重作用。
場積分電路
黑白電視和彩色電視機掃描電路中的場積分電路是采用兩節(jié)積分電路組成。行與場同步信號的幅度相等,但寬度不同,行同步脈沖窄,場同步脈沖寬。而場積分電路就是要從行場同步復合信號中取去場同步信號,場同步信號脈沖寬持續(xù)時間比較長,輸出信號電壓就大,而行同步則相反,行同步信號脈沖窄持續(xù)時間短,輸出信號電壓就小。經過場積分電路(即兩次積分電路)后行同步信號電壓兩次減小少達到衰減作用,從而選場同步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