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作為制冷劑,在家用空調、車用空調中都有所應用。為增進大家對氟利昂的認識,本文將基于兩點介紹氟利昂:1. 氟利昂是如何生產出來的,2.如何解決氟利昂帶來的危害。如果你對氟利昂具有興趣,不妨繼續(xù)往下閱讀哦。
一、氟利昂是如何生產的
對于常見的氟利昂,如R22、R134a、R32等,使用比較安全,但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時會燃燒產生有毒氣體,因此有這些氟利昂時應嚴禁明火。R22與R134a對金屬無腐蝕作用,但對有機材料的膨潤作用極強,因此密封材料應采用氯乙醇橡膠、聚四氟乙烯等,絕緣漆應采用QF改性縮醛漆,QZY聚酯亞胺漆等。
氟利昂的生產方法有甲烷氟氯化法,氯代甲烷氟化取代法及歧化反應法等幾種。以反應狀態(tài)分,可分為液-液反應,氣-氣反應、氣-固反應等,采用何種工藝主要取決于催化劑和原料的存在形式。
目前,我國主要采用液相催化反應和歧化反應法,CFC-12和CFC-22的生產方法基本與國外大多數企業(yè)的工藝路線一致,即采用五氯化銻作為催化劑,以氯化甲烷和無水氟化氫為原料,在加壓反應器中進行液相催化反應。其中生產氟化氫的原料是螢石和硫酸。五氯化銻是氟化反應較為理想的催化劑,反應后的物料,經干法分離處理、水洗、堿洗后除去酸性物質,再經壓縮、分餾、干燥獲得合格產品。生產中一般將反應釜的溫度控制在55~100℃之間。生產CFC-12的反應壓力一般在1.2~1.6MPa之間,生產CFC-22的反應壓力一般在0.7~1.5MPa。
二、如何解決氟利昂危害
解決氟利昂產生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有三條途徑:(1)限制與禁用;(2)替代品開發(fā);(3)氟利昂的無害化。
1.限制與禁用
國際社會以締結國際公約的形式來限制、禁止氟利昂的生產與使用是目前為之最有效也最成功的方法。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UNEP)自1976年陸續(xù)召開了各種國際會議,通過了一系列保護臭氧層的協(xié)議,1985年在奧地利召開會議,通過《維也納保護臭氧層協(xié)定》,1987年,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協(xié)定書》,開始采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在倫敦、哥本哈根、維也納召開的議定書締約國會議上,對《議定書》又做了3次修改,形成了三個修正案,擴大了受控物質范圍。我國在2007年7月1日實施了最后一個CFC淘汰計劃,較之前的承諾提前了兩年半,為保護臭氧層做出了極大貢獻。
2.替代品開發(fā)
氟利昂的替代品應滿足以下要求:(1)符合環(huán)境保護要求,即替代物的ODP和GWP值都要小,一般應低于0.1;(2)符合使用性能要求,即替代物的熱力學性質和應用物性等,能符合制冷、發(fā)泡、清洗等各行業(yè)對它們性能的要求;(3)滿足實際可行性要求,包括替代物生產工藝、設備的匹配以及安全性、經濟性等。
目前研究的對CFC的替代工質主要集中在氟利昂家族中含氟不含氯的物質(HFC)、非完全鹵化物質(HCFC)以及碳氫類物質(HC)上。Eui Jin Kim等人研究的植物油基生物表面活性劑,有望代替CFC成為比較理想的工業(yè)清洗劑。
3.無害化
盡管氟利昂的生產與應用已經受到嚴格限制,替代品的開發(fā)也加快了步伐,但是世界上還有200多萬噸氟利昂存在廢舊設備中,這些氟利昂不加以回收任之排放到大氣中,那之前的努力將毀于一旦。處理這部分氟利昂,將之分解為無害物質或轉化為有用的物質技術是環(huán)境工程技術開發(fā)的迫切任務。日本從1990年投入開發(fā)CFC處理技術,成功利用高頻等離子降解CFC并使之無害化,歐美國家利用Cr-Al等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催化降解CFC,我國通過利用微波等離子技術成功降解了CFC,復旦大學高滋研究組對催化降解CFC做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
以上便是此次小編帶來的氟利昂相關內容,通過本文,希望大家對氟利昂具備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喜歡本文,不妨持續(xù)關注我們網站哦,小編將于后期帶來更多精彩內容。最后,十分感謝大家的閱讀,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