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新一代的工作站處理器將在明年 2 月發(fā)布,4 月份推出
intel處理器(Intel cpu)是英特爾公司開發(fā)的中央處理器,有移動、臺式、服務器三個系列,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如果把計算機比作一個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大腦,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按照其處理信息的字長,CPU可以分為:四位微處理器、八位微處理器、十六位微處理器、三十二位微處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處理器等等。
芯片組是構成主板電路的核心。一定意義上講,它決定了主板的級別和檔次。它就是“南橋”和“北橋”的統稱,就是把以前復雜的電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幾顆芯片內的芯片組。而Intel芯片組是專門為英特爾的處理器設計的,用來連接CPU與其他的設備如內存、顯卡等。
如果說中央處理器(CPU)是整個電腦系統的大腦,那么芯片組將是整個身體的心臟。對于主板而言,芯片組幾乎決定了這塊主板的功能,進而影響到整個電腦系統性能的發(fā)揮,芯片組是主板的靈魂。
據“ECSM_Official”用戶爆料稱,Intel至強 W 系列工作站處理器相比之前曝光的規(guī)格有所補充。
據介紹,英特爾新款至強 W 系列工作站處理器分為 W3、W5、W7 和 W9 四個系列,核心數量從 6 核到 56 核。其中,3XXX 系列采用了 MCM 設計,最高支持 8 通道內存,擁有 112 條 PCIe 通道;2XXX 系列為單 Die 設計,支持 4 通道內存,擁有 64 條 PCIe 通道。該系列處理器的配套主板型號為 W790。
消息稱英特爾新一代高性能工作站處理器將包括 Xeon W-3400 和 Xeon W-2400 系列,未采用酷睿上的大小核設計,均為 Golden Cove 大核。 Xeon W-3400 系列最高采用 56 大核設計,最高支持 4TB 的 8 通道 DDR5 內存;Xeon W-2400 系列最高 24 核心,最高支持 512 GB 4 通道 DDR5 內存。
最新的消息稱,英特爾新一代的工作站處理器將在明年 2 月發(fā)布,4 月份推出。
不同于 AMD,英特爾在 10 代酷睿 i9-10980XE 之后再也沒推出過這種產品序列在常規(guī)酷睿之上的高性能平臺產品了。當然了,在英特爾看來不另外推出專門的 "Lake-X" 是因為常規(guī)的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已經可以滿足用戶對高性能電腦處理器的要求了,比如最新的 13 代酷睿 i9 已經憑借強大的性能一舉超越了不少 " 競品 ",刷新了家用桌面處理器的性能表現。
但萬一擁有 24 核心、32 線程的 13 代酷睿 i9-13900K 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呢?沒關系,這次英特爾決定回歸高性能 " 發(fā)燒 " 處理器領域了。
前段時間有細心的玩家在 AIDA64 的更新文檔中找到了所謂 "Alder Lake-X" 處理器的標識。而根據其他媒體預測,這款 Alder Lake-X 處理器很有可能就是曾經英特爾 HEDT 平臺的最新續(xù)作。
不同于一般的 Alder Lake 或 Raptor Lake 的處理器,未來可能要發(fā)布的 Alder Lake-X 可能會直接被英特爾歸納為工作站處理器,也就是說新處理器可能會改用志強 W 系列的命名方式。
幾十年來,英特爾在芯片領域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在軟件方面,英特爾的表現也不俗。
據英特爾統計,全球有超過 90% 的開發(fā)者都在使用英特爾提供或者是英特爾優(yōu)化的各種軟件進行開發(fā)、工作和使用。
在 11 月 24 日的 2022 英特爾 AI 開發(fā)者大會上,英特爾展示了其在軟件方面的布局以及 " 軟 " 實力。
英特爾的軟件理念:軟件優(yōu)先、開放優(yōu)先、開源優(yōu)先 眾所周知,英特爾將通過無所不在的計算、可編程網絡、云邊基礎架構、人工智能,以及傳感和感知這 " 五大超級技術力量 " 來推動科技的進步。
但是要真正利用和發(fā)揮好這五大超級力量,需要一個開放的生態(tài),需要一個軟件和硬件共同組合的生態(tài)。
從 1980 年代的 Wintel 架構,到 2000 年與 X86 和 Linux 的合作,以及現在的云和 AI,英特爾一直是開放生態(tài)和軟件最重要的投入者貢獻者之一。
無論是在硬件層面、框架層面還是 AI 層面,英特爾都是通過開源開放的模式,和整個社區(qū)進行分享。只有通過開源開放才能夠讓更好的技術和更好的解決方案充分體現價值,開源也能夠讓整個技術更快傳播,并聚集更多開發(fā)者。
在軟件生態(tài)方面,英特爾的理念是 " 軟件優(yōu)先、開放優(yōu)先、開源優(yōu)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