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即燃料(汽油,柴油)和電能的混合,是有電動馬達作為發(fā)動機的輔助動力驅動汽車,屬于一種優(yōu)勢互補的技術,也可以歸結為集成創(chuàng)新,拿主流的混合動力技術來言,動力源主要是發(fā)動機,然后配備了第二個動力源電池,這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節(jié)能,輔助發(fā)動機的電動馬達可以在正常行駛中產生強大而平穩(wěn)的動力。在起步、加速時,又由于有電動馬達的輔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簡單地說,就是與同樣大小的汽車相比,燃油費用更低。因此,車主可以享受更強勁的起步、加速同時還能實現較高水平的燃油經濟性。
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yè)展覽會(簡稱“上海車展”)即將于4月18日拉開帷幕,作為疫情后國內首個國際A級車展,各大廠商早已摩拳擦掌等待“上新”,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盤點下即將在本次車展發(fā)布的重磅新車。
一、騰勢N7
去年成都車展,騰勢N7概念車就已經亮相了。新車定位于大五座中型獵跑SUV,與極氪001定位相近。外形采用了π-Motion勢能美學設計理念,封閉式前臉在車頭兩側布置了彎折日行燈帶,通風道的面積也格外大,顯得很運動。
側面造型低趴而修長,底盤與車身高度都很低,車頂線略帶下壓感,大幅度傾斜的D柱營造出溜背感。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860/1935/1602mm,軸距為2940mm。車身高度比普通中型SUV低很多,軸距夠長、車身長度較為節(jié)制,符合運動化定位。尾部裝飾細節(jié)也都很運動,頂部有鏤空式擾流板,貫穿式尾燈兩側有箭頭燈帶,車身兩側有C型出風口造型,底部有分段式護板,看起來干練時尚。
新車外形已經展示過,本次車展將開啟內飾首秀。動力方面,將推出單電機與雙電機版,后置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230kW,雙電機版本增加了160kW的前置電機,綜合功率達到390kW,零百加速最快3.9秒。電池方面依然配備比亞迪刀片電池,續(xù)航最高達到700km以上,支持雙槍并充技術。另外,新車還將配備比亞迪云輦-A智能空氣車身控制系統,能夠對懸架的高度、剛度和阻尼進行自適應調節(jié),提升舒適性。
二、仰望U8
作為比亞迪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仰望汽車本次車展上采用獨立展臺,首款量產車仰望U8將亮相。新車定位于百萬級新能源硬派越野車,外形采用“時空之門”家族式風格,鼎形大燈搭配密集點陣式格柵顯得很時尚,方正造型塑造出硬派的形象。
側面看,平直車頂線搭配垂直度的D柱,造型很簡單,但車身線條起伏有致,有黑色的塑膠輪罩和外掛式備胎,備胎罩為八邊形,細節(jié)很豐富。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5319/2050/1930mm,軸距為3050mm,是大型車水平。配備275/60 R20尺寸的全地形輪胎。
星環(huán)座艙靈感取自于宇宙星環(huán),造型與配色與賓利都有幾分相似。中央豎立的12.8英寸中控屏為嵌入式,屏幕采用OLED材質,擁有37°傾斜度,方便觀看。兩側臺面為完全對稱式造型,儀表屏與副駕娛樂屏均位于臺面內部,避免陽光干擾,屏幕都很大,達到23.6英寸,看起來很便利,造型與門板融合,整體性很高。5個空調出風口布置臺面頂部,略微有些違和,如果隱藏式布置會更顯高檔。中央扶手臺布置了雙手機位,很方便。另外,后排也配備兩塊12.8英寸懸浮屏,支持五屏聯動。還有智能隨動座椅、Hi-End 級音響系統和可定制圖案的星空律動天窗,達到百萬級豪車應有的水平。
動力方面,仰望U8將會搭載比亞迪的“易四方”四輪輪邊電機技術,每臺驅動電機都可以對車輪進行單獨控制,能效達到97.7%,轉速可達20500rpm;綜合輸出功率高達1100Ps。底盤采用比亞迪云輦-P智能液壓車身控制系統,懸架行程調節(jié)為150mm,最大涉水深度為1米,支持原地掉頭、應急浮水等功能。
傳統重卡市場增勢疲軟,電動重卡成為轉型首選,各路玩家爭先恐后入局。
綜合分析發(fā)現,傳統重卡企業(yè)、工程機械類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均推出了電動重卡車型。
那么,各類企業(yè)押注電動重卡賽道為哪般?生產制造電動重卡各有何優(yōu)勢?“一葉知秋”,讓我們通過這些企業(yè)的“入局”情況,來電動卡車的“朋友圈”資源。
“經驗”開路,傳統重卡企業(yè)造電卡的影響力“賣點”
傳統重卡市場集中度高,以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等為龍頭,排名前五的企業(yè)市占率超過80%,格局較為穩(wěn)定。
但近年來因為經濟不景氣,疊加疫情、新基建緩慢等因素,傳統重卡市場持續(xù)低迷。而在“雙碳”戰(zhàn)略的促使下,以純電動為主要路線的新能源重卡受到市場關注,各大傳統重卡也紛紛布局。
目前,中國重汽、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陜汽、福田等均開始布局電動化賽道,出臺發(fā)展規(guī)劃、推出相關產品。
比如,一汽解放在2021年成立了新能源事業(yè)部,并發(fā)布了新能源“15333”戰(zhàn)略,布局重、中、輕、微、客五大整車平臺,在純電、混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上全方位進行技術儲備。同時,一汽解放還攜手寧德時代、博世動力、遠景科技等伙伴組成新能源商用車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聯盟,加強電動重卡全產業(yè)鏈的布局。
中國重汽在新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上以完全自主開發(fā)的全系列電驅橋技術和混動系統技術等為核心,全面布局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三大技術路線,多技術路徑全面發(fā)力。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重汽清潔技術研發(fā)費用投入近3億元,其新能源重卡也在多地實現批量銷售。
例如:2023年8月,40臺豪沃TX純電動牽引車交付濰坊特鋼;6月,批量豪沃新能源純電動牽引車交付河北平山某物流公司;5月,首批100輛中國重汽豪沃TX純電動自卸車在日照港投入運營……
重汽表示,未來將繼續(xù)加快新能源產品推廣,實現跨越式發(fā)展。一是聚焦北京、成都、廣州、深圳等政策先行城市,加快中央驅動和電驅橋產品導入市場;二是圍繞港口、鋼鐵廠、渣土車、環(huán)衛(wèi)車等應用場景市場開拓,探索新能源銷售模式,通過試點租賃、充換電一體化解決方案等方式推動銷量提升。
福田汽車在2022年就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戰(zhàn)略發(fā)展重心,2023年4月,福田汽車又發(fā)布新能源戰(zhàn)略2.0,確立福田新能源30·50業(yè)務戰(zhàn)略:2030年新能源比重超過50%,成為世界一流新能源商用車企業(yè);2050年實現碳中和,成為全球綠色交通生態(tài)領導者。
其他企業(yè)的情況就不再例舉。
其實,傳統重卡企業(yè)轉型布局電動重卡有很多其他企業(yè)沒有的優(yōu)勢。
一是傳統重卡車企供應鏈、制造經驗豐富,在品牌影響力、產能等方面也有深厚的積累,足以支撐其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大展拳腳。
二是傳統車企資金實力雄厚,電動化、智能化等技術的研發(fā)都需要足夠的資金來支撐。這方面?zhèn)鹘y的車企更有優(yōu)勢,能夠為新能源商用車的研發(fā)、生產提供保障。
既有經驗,也有產能,更有資金,傳統重卡企業(yè)造電卡也在情理之中。
共貫同條,工程車龍頭搶占電動重卡的“用戶”賣點
一面是房地產基建市場萎縮,一面是電動重卡市場潛力巨大,工程機械企業(yè)“強鏈、補鏈、延鏈”毫無疑問首選重卡。
與傳統重卡企業(yè)轉型類似,老牌工程車企業(yè)在供應鏈、產能制造、資金、技術等方面均有優(yōu)勢,況且自卸車、攪拌車等重卡車型也可以歸類到工程機械車的類目。
“雙碳”背景下,工程機械的電動化轉型也被提上日程,從重卡入手也可以提前為其他工程機械提供技術和制造的支撐。
三一重工、徐工汽車、中聯重科等都開啟了電動重卡技術的研發(fā)以及產品的生產制造。
2021年,以新勢力姿態(tài)登臺的三一新能源重卡以1497臺的銷量躍升行業(yè)第一;2022年,三一重卡繼續(xù)體現出行業(yè)領頭羊優(yōu)勢,其累計市場份額已達到18.29%;2023年上半年,三一再次奪得了新能源重卡的銷量冠軍,并同時創(chuàng)造了牽引車、自卸車、攪拌車等細分市場的冠軍。
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績,與三一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產品布局分不開。
技術是制勝的法寶,也是取得市場第一的底氣。從2019年開始布局新能源重卡領域以來,三一便組建全新的團隊進行正向開發(fā)。
底盤方面,三一擁有的滑板底盤技術,可以讓車輛布局結構更緊湊合理;電池方面,三一獨創(chuàng)的MTB魔塔電池集成技術,實現了大容量電池組與車輛的完美融合;電池管理系統方面,三一擁有先進的BMS技術,可分布式對每顆電芯進行管理;補能方面,三一獨創(chuàng)四槍快充技術,充電功率800kW,實現快速能量補給。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6日-7日,車+貨總重40.45噸的三一魔塔1165電動重卡從長沙全程高速抵達深圳,再轉道東莞物流園,成功創(chuàng)造“一次充電、續(xù)航817.5公里”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