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三軸光纖陀螺自動化測試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摘要 因三軸光纖陀螺的測試過程復雜、耗時長、測試效率低。提出了一種多路三軸光纖陀螺自動測試系統(tǒng)實現方案。敘述了測試系統(tǒng)的硬件設計思想并給出了完成自動化測試、軟件設計方法及組建方案。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tǒng)能夠實現三軸光纖陀螺測試全程自動化,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測試效率。
關鍵詞 光纖陀螺;自動化測試系統(tǒng);多通道;多線程
三軸光纖陀螺是基于Sagnac效應的光學角速率傳感器,能同時敏感空間3個正交方向的角速率。具有靈敏度高、功耗小、精度高、體積小、質量輕及成本低等優(yōu)點。因而被廣泛應用于空對空導彈、衛(wèi)星、飛機、輪船等方面。在國內,三軸光纖陀螺的研究已成熟;但由于三軸光纖陀螺的產量多、測試過程又相對復雜,因此快速可靠、機動靈活、高效低費的自動化測試設備,對提高測試效率有著重要意義。本設計介紹了測試設備的硬件平臺的搭建、軟件測試流程的編寫;靈活運用LabWindows/CVI的消息傳遞機制和多線程技術,可以同時實現4套三軸光纖陀螺的自動化測試。
1 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與硬件組成
1.1 自動化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
(1)實現自動化。測試系統(tǒng)實現測試設備的自身檢測和產品檢測;其中,設備自動檢測包括設備的供電電壓檢測和自動通斷點檢測;產品檢測包括產品通斷電壓和電流的檢測。如果電壓電流超過正常范圍,則切斷相應通道產品的電源,防止產品損壞,并記錄在案;自動進行各種環(huán)境實驗,實現所有的測試流程無人值守。
(2)實現環(huán)境實驗。自動控制溫箱并且準確實現老練前、老練中、老練后、溫循前、溫循中和溫循后等測試所需要的實驗環(huán)境。
(3)實現系統(tǒng)參數設置及數據采集??梢栽O置PC與采集卡的通信協議、產品名、溫度因子等。能夠同步采集三軸光纖陀螺的422數據、電流和電壓;能夠實步顯示采集到x軸、y軸和z軸零偏數據、溫度、脈沖數和溫箱的工作狀態(tài)。
(4)實現數據自動處理及報表生成。實現對各路數據的自動處理,并顯示處理結果,生成相應的報表。
1.2 自動化測試系統(tǒng)的硬件實現
三軸光纖陀螺在測試過程中,需要進行老練測試和溫循測試;通過ESPEC公司的溫箱模擬外部實驗環(huán)境。測試設備的硬件組成主要包括:供電系統(tǒng)、工控機、數據采集卡、信號分離及通斷電控制箱和溫箱等。
系統(tǒng)硬件框架結構如圖1所示。
(1)工控機,主要負責整個測試過程的監(jiān)控,控制溫箱,控制陀螺通斷電,測試數據的接收、處理、存儲,實現自動化控制等。
(2)數據采集部分,主要包括PCI數據采集控制卡和4串口Moxa卡(422信號)。其中PCI數據采集控制卡采集電流和電壓,4串口Moxa卡傳輸三軸光纖陀螺產生的422信號。
(3)信號分離調理及通斷電控制箱,處理4套三軸光纖陀螺的輸出信號,實現各路產品通斷電的自動化控制。
(4)ESPEC溫箱,接收工控機串口發(fā)來的控制命令模擬所需的外部環(huán)境。
(5)供電系統(tǒng),提供設備所需要的各種電壓。
2 自動化測試程序設計實現
虛擬儀器技術為數據采集提供了便利條件,主要由數據采集的硬件部分和數據分析處理的軟件部分組成。硬件部分將采集到的信號轉換成計算機能處理的信號,然后輸入到計算機中;計算機通過軟件實現數據的讀取及分析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反饋到用戶界面。設計采用NI公司的LabWindows/CVI開發(fā)環(huán)境進行測試軟件設計。LabWindows/CVI是交互式C語言開發(fā)環(huán)境,不僅提供豐富的界面資源和各種控件,方便軟件開發(fā)者根據具體需要編輯用戶界面;而且,LabWindows/CVI消息傳遞機制便于測試的自動化。另外,多線程技術用于實時多任務系統(tǒng)可以實現更高的效率,便于系統(tǒng)資源的調度與數據傳輸??梢允共僮飨到y(tǒng)在完成多個任務時,均勻地分配系統(tǒng)時間,使應用程序獲得更快的響應和最小的阻塞。
2.1 測試界面的設計實現
系統(tǒng)測試軟件界面,如圖2所示。測試界面主要包括:4通道實時xyz三軸脈沖曲線、溫度曲線顯示模塊,xyz三軸實時脈沖值溫度值顯示框,數據處理模塊、系統(tǒng)參數設置模塊、各通道通信參數設置模塊、測試狀態(tài)顯示模塊;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曲線顯示模塊、處理數據顯示模塊、處理曲線選擇模塊等。
2.2 測試流程實現
主測試軟件流程如圖3所示。工控機需要與多個設備和板卡之間進行通信,產品測試前要確保各個模塊正常工作。因此,主測試軟件流程主要進行設備自身供電電壓檢測、產品電流檢測、溫箱工作狀態(tài)的檢測、通信參數的獲取、產品信息的獲取和存儲目錄的創(chuàng)建。測試的準備工作包括:溫箱通信端口初始化、Moxa串口卡初始化、PCI數據采集控制卡通信端口初始化。
總測試線程如圖4所示,總測試線程包括:創(chuàng)建工作目錄及各通道的數據文件、分配各通道所需要的內存資源、設置溫箱工作曲線、讀取溫箱狀態(tài)、調用產品測試線程、調用電流測試線程、調用數據處理模塊和設備的控制等。其中,產品測試線程主要是解析產品輸出的422數據幀,并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電流測試線程主要是測試各個產品的工作電流。
2.3 程序模塊的實現
2.3.1 多線程多任務及自動化的實現
測試軟件采用LabWindows/CVI的多線程技術,重新設置了線程池的屬性;實現了6個線程同時運行,合理地分配了系統(tǒng)資源,提高了測試效率,解決了同時測試4套三軸光纖陀螺的問題。另外,在電流數據與422數據同步上可以采用線程之間的通信進行。自動通斷電使用網口向通斷電控制箱發(fā)送通斷電指令。
LabWindows/CVI提供消息傳遞機制,通過CallCtrlCallback函數調用指定控件的回調函數,從而達到預期的自動化處理功能。本設計在數據自動化處理方面,應用了LabWindows/CVI的消息傳遞機制。采集完成后,首先向數據處理模塊發(fā)送數據處理消息,數據處理模塊接到消息后,執(zhí)行數據處理功能;然后向存儲、打印模塊發(fā)送消息,模塊接到消息后,生成相應的數據報表。
2.3.2 四通道RS422數據幀自動解析模塊
三軸光纖陀螺在測試階段輸出RS422數據幀,數據幀的格式如表1所示。數據幀包括幀頭(1 Byte)、陀螺x軸脈沖數(2 Byte)、陀螺y軸脈沖數(2 Bvte)、陀螺z軸脈沖數(2 Byte)、溫度(2 Byte)和溫度標志位(1Byte),數據幀每0.312 5 ms更新一次,其中溫度數據采用分時復用的方式,根據溫度標志的不同溫度數據分別為x、y、z軸和電路板的溫度。
由于最多可以4個陀螺同時測試,數據量為每秒12 800幀數據;采用961 200 bit·s-1的傳輸速率,接收幀數據然后處理并顯示很費時且會丟失數據幀;設計采用擴大串口的接收緩存的方式,把接收緩存的大小設為32 000,這樣可以利用下一組數據的接收時間來處理上一組接收的數據;從而為數據的處理、存儲及顯示提供更多可以利用的時間,這是完成數據傳輸的關鍵。實驗驗證了這種方法的處理效率,能滿足實時數據采集的要求。
2.3.3 實時數據顯示模塊
在4個三軸光纖陀螺進行數據采集時,數據采集及實時顯示占用大部分的時間資源,這對實時數據采集是不利的。減少數據顯示占用的時間資源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軟件采用TAB選項卡來進行多通道數據顯示,用專門的回電函數控制數據顯示,只顯示當前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子TAB頁對應通道的實時數據。具體實施步驟:(1)給TAB控件添加回調函數,重新顯示當前TAB對應通道產品已經采集的數據;(2)在數據采集線程中,只顯示處于激活狀態(tài)子TAB頁對應的數據。實際應用證明這種方法能很好地解決實時數據顯示的問題。
2.3.4 溫箱控制模塊曲線實現
溫箱采用ESPEC的溫箱,其運行方式有兩種:定值運行和程序運行。定值運行是設置一個溫度點,溫箱由當前溫度按設置的參數向設置溫度跟進。程序運行是編寫溫度曲線,溫箱則按照溫度曲線運行。設計采用程序運行方式,用程序通過串口控制編寫溫箱程序。溫度曲線如圖5所示。
3 測試結果及數據處理結果
(1)實時采集的數據如圖5和圖6所示,顯示了實時采集后x、y和z軸脈沖和溫度曲線。
(2)數據處理的結果如圖6右側所示,從上至下依次為x、y和z軸的零偏和零偏穩(wěn)定性。
(3)系統(tǒng)可以同時采集4套三軸光纖陀螺。系統(tǒng)對陀螺工作電流的測試精度達到0.5mA。
4 結束語
多路自動化測試系統(tǒng)是降低測試成本、提高測試準確性和改善測效率的有效途徑。設計是針對三軸光纖陀螺測試流程復雜且耗時長的特點而開發(fā)的自動化測試系統(tǒng)。實時多任務系統(tǒng),使用LabWindows/CVI開發(fā)環(huán)境的多線程技術實現更高的效率,便于系統(tǒng)資源的調度與數據傳輸。滿足自動化測試要求,并在某研究所得到了很好應用,提高了測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