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傳統(tǒng)上,設計秤重、測力、轉矩及壓力測量系統(tǒng)時,廣泛采用全橋接電阻傳感器的方法。大多數(shù)橋接傳感器都要求較高的激勵電壓(通常為10 V),同時輸出較低的滿量程差動電壓,約為2 mV/V。傳感器的輸出通常由儀表放大器加以放大,經(jīng)過發(fā)大后的信號,再由高精度模數(shù)轉換器 (ADC) 進行數(shù)字化,最后再用一個通用的MCU作進一步處理與顯示。通常情況下,ADC并不集成在MCU中。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實現(xiàn)滿量程的ADC輸入電壓,但橋接傳感器的激勵電壓高達10 V,功耗較大,而且使用的芯片數(shù)量也較多,加大了電源管理的復雜度。
現(xiàn)在,通過在MSP430F42x芯片中集成帶有差動輸入的16位 - ADC和增益高達32的可編程增益放大器(PGA),實現(xiàn)了單芯片秤重系統(tǒng)。整個系統(tǒng)只需用3 V電池供電,不但能效高,且成本低。此外系統(tǒng)還提供LCD驅動器及掉電保護功能。
& nbsp; 硬件描述
MSP430F42x系列是基于快速閃存的超低功耗微控制器,片上集成了三個16位 - ADC(SD16),這些ADC還帶有PGA,能夠將傳送來的信號放大最高32倍。橋接傳感器可以直接連接到微控制器上,圖1給出了該系統(tǒng)的電路圖。
點擊看原圖
將全橋接傳感器負激勵信號連接至終端X1-1,正激勵信號連接至終端X1-4,由MSP430的端口引腳P2.0與P2.1供電。這樣,在測量期間或在電子秤工作于待機狀態(tài)的情況下,就可以不用電橋激勵電壓,從而降低功耗。傳感器的電橋電阻為1 200 (典型值),電源電壓為3 V,激勵狀態(tài)下耗電2.5 mA。將橋接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連接至X1-2與X1-3,通過兩個低通濾波器之后輸入SD16的輸入通道A0。
當最大負載為10 kg時,全橋接傳感器具有2 mV/V的額定滿量程差動輸出電壓。要使傳感器信號能夠實現(xiàn)1 g的精度,總共需要1萬次計數(shù),并顯示在LCD顯示屏上。如果橋接傳感器獲得3 V的激勵電壓,則滿量程輸出電壓為:3 V x 2 mV/V = 6 mV。也就是說,1 g的重量轉換為電壓形式可等效為:6 mV / 10 kg x 1g = 0.6 V。為了實現(xiàn)1 g的測量精度,所用ADC的LSB電壓應比上述小四倍,即 0.6 V / 4 = 0.15 V。
SD16可用內置的1.2 V參考電壓工作,也可用外部連接的參考電壓工作。圖1中給出的是用外部電阻分壓器來提供參考電壓。由于橋接傳感器由相同電壓的電源供電,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實現(xiàn)獨立于激勵電壓(VCC)的比例輸出原則。如果橋接傳感器由VCC供電而SD16模塊采用內部參考電壓,那么測量結果就會隨VCC在電池使用壽命中的變動而發(fā)生差異。當電源電壓為3V時,使用圖1中所示的外部電阻分壓器得到的參考電壓為:
R9與R10的分壓比(divider ratio)R9/R10的選擇使生成的參考電壓保持在容許的VREF范圍內,這時VCC從3 V下降至2.7 V。SD16 模塊的最小電源電壓為2.7 V。其詳細電壓范圍及其他參數(shù),可參考MSP430F42x數(shù)據(jù)表(SLAS421)。SD16的參考電壓決定著滿量程差分輸入電壓,即VREF/2。由于數(shù)據(jù)轉換器為雙極,因此ADC的LSB電壓為:
該LSB值經(jīng)過最大增益為32的PGA后,電壓值可降至0.605 V。但該值比設計目標值0.15 V仍然高出大約四倍,為此還需要將該值進一步放大。為了不添加外部組件,可以采用更多的 SD16輸出位。SD16模塊內部數(shù)字抽取濾波器能夠提供總共24位的訪問??蓪?shù)字濾波器輸出的額外兩位添加給16位轉換結果,并將18位輸出信號進行低通過濾(如進行多結果平均),這樣ADC的LSB電壓就可降至0.151 V。
.
MSP430F427的片上LCD驅動器可直接采用接口與一般的 LCD 模塊連接。在本應用中采用了 SoftBaugh公司的4-mu 7.1數(shù)碼LCD—SBLCDA4。電阻器R5、R7與R8提供了LCD驅動器模塊所用的電壓階梯。采用32 kHz的晶振作為系統(tǒng)時鐘參考,用于驅動LCD并在應用工作過程中周期性地從低功耗模式喚醒。此外,系統(tǒng)還為電子秤操作提供了連接至P1.0的按鈕(SW1)。
軟件描述
MSP430F427 單芯片秤重軟件有C語言(F42x_Weigh_ Scale.c)與匯編語言(F42x_Weigh_Scale.s43)兩種版本。兩種源代碼功能相同,但匯編語言版本更小。上電復位時,MSP430首先進行外設初始化,包括禁用看門狗定時器,配置LFXT1振蕩器負載電容用于外部晶振,初始化LCD控制器、基本定時器及SD16轉換器模塊。SD16的0通道經(jīng)過配置,采用雙輸入通道(channel pair)A0,并用SD16模塊內部PGA放大信號達32倍增益。轉換器由SMCLK計時,頻率為1 048 567 Hz,并啟用連續(xù)轉換模式。關于SD16操作的詳細信息可參考MSP430x4xx系列用戶指南(SLAU056)。圖2為軟件主流程圖。
在源代碼中,將兩個32位字CalMin與CalMax分配到MSP430閃存段A以便保存校驗數(shù)據(jù)。上電后,軟件檢查上述常量是否具備有效值。如果兩個位置都包含相同的值(如設備編程后的 0xffffffff),校驗模式則被激活,否則進入測量模式。變量ProgramMode用于跟蹤當前程序狀態(tài)(測量模式、校驗模式、斷電模式)并作出相應設置。
隨后,MSP430進入低功耗模式LPM0,啟用中斷。LPM0作為SMCLK驅動SD16,在應用有效運行且采集ADC數(shù)據(jù)時不得關閉。此后,整個程序流程由中斷驅動,共啟用三個中斷源。基本計時器ISR每0.5秒執(zhí)行一次,主要用于觸發(fā)測量進程的啟動(見圖3),端口1 ISR用于處理按鈕事件,每次 A/D 轉換后,調用SD16 ISR來處理結果(見圖4)。
在校驗模式中可獲得兩個數(shù)據(jù)點。變量CalMin用于存儲A/D結果,其顯示值等于0 g,而CalMax存儲的A/D結果顯示值為10 000 g。CAL LO或CAL HI顯示出的數(shù)據(jù)用來說明哪個校驗數(shù)據(jù)點正被處理。按下按鈕SW1后,當前SD16的轉換結果被讀取并存儲到臨時變量中。校驗結束后,系統(tǒng)內的自動編程將這兩個數(shù)據(jù)點編入INFOA快閃信息存儲器段,這時軟件進入測量模式。
至此,SD16轉換進程每0.5秒啟動一次,由基本定時器ISR定時。轉換中,橋接傳感器上電,DCO 啟用。這時MSP430在LPM0模式下運行。為了實現(xiàn)所需的精度,軟件采用低通濾波器,采集多個18位A/D轉換結果,并進行累加。每次轉換后,SD16 ISR按照SD16采樣率(4 kHz)執(zhí)行。在采集實際數(shù)據(jù)前,反變量VoltageSettleCtr逐漸減小為0,這就使電壓能在橋接傳感器上電后12毫秒內達到穩(wěn)定。SD16 ISR采集了256個結果之后,用累加和除以256,得到最后的18位結果。上述過程也可形容為采樣數(shù)據(jù)由256到1的抽選。包括電壓穩(wěn)定時間在內,SD16模塊每0.5秒鐘運行約75毫秒。
隨后,將該18位的計算結果與此前的值進行比較。僅當值變化時才計算新的顯示值并更新顯示。這就能夠避免不必要的32位整數(shù)乘法及除法。
為了將 A/D的測量結果轉換為實際的物理重量值,系統(tǒng)使用了兩點校驗機制。顯示值根據(jù)以下公式計算:
從CalMax到CalMin的范圍反映到從0到CAL_MIN_MAX_SPAN的范圍。CAL_MIN_MAX_SPAN 默認設置為10 000,等于橋接傳感器的最大機械負載10 kg。需注意:由于施加給SD16模塊的差動信號的緣故,18位A/D轉換結果是帶符號的,整個程序中都使用帶符號的代數(shù)算法。這樣,也可顯示出負的重量值。測量結束之后,SD16模塊禁用,DCO在退出時進入LPM3關閉模式,而橋接傳感器則斷電以降低電流消耗。
只要按下按鈕SW1會立即使轉換失效,關閉LCD顯示屏并進入LPM3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應用電路吸收的電流不到1 A,而32 kHz的振蕩器仍然運行。如果需要的話,也可進入LPM4模式來進一步降低電流消耗。再次按下按鈕SW1,應用便恢復正常的工作。在這種模式下,SD16模塊每0.5秒鐘約運行75毫秒,得出新的計算結果后,顯示屏也隨之更新。在此期間,MSP430消耗的電流約1 mA。橋接傳感器的激勵及參考電壓的生成在此期間還需要3 mA的額外電流。在測量間隙內,MSP430消耗電流約3 A,其中包括了LCD驅動器用于顯示計算結果的電流。因此,總的平均應用電流消耗量在正常工作期間為600 A。若想在任何時間內重新進入校驗模式,只需按下按鈕SW1至少5秒鐘即可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