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各大廠商發(fā)布會的扎堆熱鬧過后,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一點,也就是華為P40系列的身上,作為華為旗下的旗艦系列,同時也是整個手機市場高端、時尚、攝影的代表機型,華為 P40 該擁有什么樣的獨特賣點?影像能力的迭代升級又能否打動消費者,樹立新標桿?
前不久,華為官方正式公布了華為P40系列的發(fā)布時間,在這段僅有6秒的視頻預告中,畫面里作為基底的水平線條略帶光影弧度,或許意味著曲面機身,而上方模組凸起,占據了視覺中心,結合此前爆料信息,不難猜測,華為P40相機模組或將采用矩陣式布局。
在另一則短片中,華為P40似乎采用了四曲面屏的機身設計,這比起市面上主流的雙曲面屏看起來更為“圓潤”,工藝要求也更復雜,或許在手感上會有一定的提升,整機質感也更顯高端。不過參考以往標準版和 Pro 版本的區(qū)別,曲面屏是否全系標配還不得而知。
在3月26日的發(fā)布會到來前,華為P40系列也亮出了一句新口號—;—;“見證移動影像新標準”,對于這句話,如果回到余承東的解釋“聚焦于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那么什么對于 P 系列是“有意義”的,什么便該是 P40 的突破方向。
對于手機影像來說,其發(fā)展路徑與傳統(tǒng)相機有相似之處,比如更先進的傳感器,更豐富的焦段,更便攜的操控性,在這些特點上,手機分別以更強大的主攝,不同的鏡頭組,以及更人性化的相機系統(tǒng)呈現;但與傳統(tǒng)相機不同的是,手機影像面向更廣大的消費者群體,它不在復雜的專業(yè)功能上做太多加法,而是服務于“消費者需求”,做有利于消費者體驗的“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
回望華為P30系列的升級路徑,其實P40的突破點,也很容易循跡。
首先,主攝當家。如何讓照片自由裁剪,擁有足夠的二次構圖空間?如何讓畫面內容纖毫畢現?如何讓暗光拍攝不再是手機影像的軟肋?解決這些痛點都需要一枚素質更強大的主攝。
“超高解析力”是所有相機都不停追求著的目標,華為P40系列也不例外,根據此前曝光的信息,華為P40的主攝像頭極有可能沿用RYYB“大底CMOS”,主推“底大一級壓死人”的華為,可以預見在這一代P系列產品中,大底面積將會有進一步升級,同時像素也會進一步提高。
在新傳感器的加持下,相機能夠保證傳感器的進光量,某種意義上也就保證了畫質,在夜晚拍攝時,畫面噪點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更高的動態(tài)范圍也能規(guī)避“暗部死黑”的現象;與此同時,大底會帶來更高快門速度,“防抖性能”得到加持,這也意味著更高的成片率。
其次就是變焦功能。毫無疑問,長焦鏡頭已經是旗艦手機的標配,過去市面上已經出現了5倍、10倍乃至50倍的變焦效果,通過變焦調整畫面的取景構圖范圍,可以拋棄那些雜亂元素對于拍攝主體的影響,比如在人流較大的旅游景點,通過縮小景別可以避開游客,聚焦拍攝主體,實用性非常強。
但目前這些長焦鏡頭最大的問題就是畫質的損失,要提升長焦鏡頭的成像水準,這就衍生出兩個賣點,一是素質更高,乃至匹敵前代主攝素質的長焦鏡頭;一是距離更遠,采用潛望式設計的超級變焦系統(tǒng)。
對于前者來說,采用堪比前代主攝的 CMOS 無疑是一種解決方案,更優(yōu)秀的鏡頭,對畫質的提升最為直接,這點對于廣角鏡頭來說同樣適用;對于后者來說,要在輕薄的機身內實現更高倍數的變焦效果,還要保證畫面質感,普通的電子變焦是不可取的,參考前代設計,華為P40的潛望式長焦模組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但要實現突破,就需要在真正的“光學變焦”上下功夫,而眾所周知,潛望式長焦模組非常占據機身空間,如果華為P40系列想要在這顆鏡頭上大做文章,那么背后的技術進步一定是轟動性的,這點值得創(chuàng)新,值得期待。
最后,AI 影像。智能手機拍攝人群不同于攝影愛好者,對于攝影圈的人士來說,后期處理并非難事,但是對于大眾消費者而言,Adobe 系列門檻太高,如果系統(tǒng)相機擁有一套成熟的 AI 算法,將部分專業(yè)的功能整合下放,那么使用手機拍攝的“用戶體驗”無疑會大漲。
參考過去華為P30“AI攝影大師”的升級路線,通過AI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功能,對手機相片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智能優(yōu)化,效果顯著。相信這次P40會帶來更多實用的AI功能,比如根據環(huán)境自動完成照片和視頻的調色,實現風格化處理;比如智能識別人物和景物,提供優(yōu)化方案,增加照片的層次感;比如“一鍵識別”功能,刪除旅游照片、視頻中干擾主體的建筑、路人等。
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再基于P30的配置信息,華為P40系列至少應該是4攝組合起步,標配主攝、廣角、潛望式長焦和一枚3D ToF 鏡頭,而考慮到標準版和Pro之間差異化,不同型號可能存在攝像頭的數量差異,比如替換為微距鏡頭,電影鏡頭等,坊間傳言的五攝模組的可能性也是相當大的了。
毫無疑問,2020 年智能手機進入了一個新的影像升級時代,除了上游供應鏈的技術升級迭代, AI時代下機器學習與相機算法也愈發(fā)結合,手機影像能力必將是各家廠商在 5G 時代的重要發(fā)力點。
去年華為P30 Pro裸機拍攝的豎屏電影《悟空》一度占領熱搜、刷屏朋友圈,這使得華為在手機影像上的加碼態(tài)度,已經打穿圈層,建立了廣泛的用戶認知。具體來說就是除了麒麟芯片,華為手機的影像表現能力,越級成為了新的獨特賣點,在大眾消費者心中的比重也在節(jié)節(jié)攀升。
不出意外,在華為P40發(fā)布后DxOMark排名也會發(fā)生改變,長期以來,華為P系列影像能力上最亮眼的就是硬件配置,其次在AI算法上也出現了諸多新的玩法。5G 時代也是短視頻、Vlog 的時代,高端的硬件配置,與優(yōu)秀的軟件優(yōu)化相結合,才能為用戶帶來最佳的影像拍攝體驗,在P30 系列打出“重寫影像規(guī)則”的Slogan以后,華為 P40 如何破局,如何立新,這是在即將到來的發(fā)布會上,值得大家關注的地方。